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倩 《学语文》2004,(6):44-44
苟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可算独树一帜。它既不像《庄子》那样玄之又玄,诡谲浪漫;又不像《论语》寥寥数语,微言大义;也不像《孟子》雄辩磅礴,浩荡大气。《苟子》是严谨的、踏实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苦口婆心向人讲授道理。  相似文献   

2.
黎彦余 《广西教育》2005,(1C):32-3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顾名思义.讲的是关于三个国家的故事,是历史纪录的艺术改写。中国老话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或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往往越是否定,越容易吸引人的好奇心:到底为什么不要读呢?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有四处比较集中而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一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孔子所作之《春秋》决不是《春秋经》而是《孔子史记》即《孔春秋》。左丘明为《春秋》作《传》一事,先秦并无记载。于史无据。乃汉儒主要是公羊家儒者傅会杜撰出来的,不可信从。《春秋考论》一书的考论是经得起检验的,其学术价值和贡献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一味抹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先秦儒家很重视《周易》,《周易》是其主要研习经典之一,且其易学造诣很高,他们在讲进学顺序时经常不提《周易》,只是由于他们认为读书次序应该是先易后难,《周易》最难读,不宜初学和人人皆,而决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周易》。章还就先秦儒家的精神气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镜子》是《光》单元的第三课,它与前两课《光的传播》、《透明与不透明》相呼应,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下一课《七色光》的基础,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到不同的物体上发生的现象也不相同.这节课则进一步学习光照到镜子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6.
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震动。《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Non-ProliferationTreaty)简称NPT,又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或《防止核扩散条约》。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核军备控制条约。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苏制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草案》,7月1日,苏、美、英等国同时在莫斯科、华盛顿、伦敦签署。1970年3月5日,该条约生效,有效期为25年。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7.
苏轼论《文选》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他对《文选》的评论,对后世颇有影响。苏轼论《文选》有得有失,本文对此进行评判。由于苏轼不喜《文选》,感情用事,常有贬低《文选》的现象,对此本文则加以驳正。《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正确地评价《文选》,是我们今天研究《文选》学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两课”教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结果 1.学生对“两课”现行教学内容的评价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总体上对教学内容不是很满意.其中相财较好的是《邓小平理论概论》,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到了43.7%,其次是《政治经济学》占39.6%,《法律基础》占36.6%,对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是《思想道德修养》占到了32.2%,《毛泽东思想概论》占到了30.5%。  相似文献   

9.
《周易》本名《易》,乃儒家“六经(易、书、诗、礼、春秋、乐)”之首,故又称《易经》。原本是供巫史算卦所用的专门著作,以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记载了上古巫史们世世代代卜筮所积累的经验。相传夏代有《连山》,商代有《归藏》,都是卜筮之书,与《周易》相类似,但其书早亡。汉代时尚存《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后来都散失了。今传者为后人依托,并非原本,不可凭信。至于被儒家奉为经典的《易》,实为周代卜筮之书,故称《周易》。秦皇焚书,不焚卜筮之书,故《周易》得免于秦火之劫,作为可靠的先秦典籍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各种文献资料表明,《山海经》不存在“古图”,最早为《山海经》配图的是晋代的郭璞。关于《山海经》图的记录均是东晋以后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桃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其作用不言而喻,但自古诗中桃柳不相离,《桃花扇》也不例外,“柳”是《桃花扇》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柳”在整部书中共出现了八十二处,按作用和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次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脱脱的《包拯》。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某校教师对命题者颇有微词,纷纷指责其脱离中考考试实际:“《包拯》既非经典课文,也非中考命题范围,选择这样的课文来考试,毫无针对性。”对此言论,笔者不敢苟同。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的文言文有《黔之驴》《陋室铭》《爱莲说》《口技》《强项令》《包拯》《岳飞》《杞人忧天》《杨布打狗》,照他们说来,《陋室铭》《爱莲说》《口技》是泉州市中考的命题范围,平时考试只能从这三篇课文中选择,至于其他课文,教师教与不教,学生学与不学,似乎无关紧要。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相似文献   

14.
<正>我写的这本书是考证《雍熙乐府》这部曲总集里所收的那许多不注撰人或剧名的曲子的作者各为何人,而不是考证《雍熙乐府》的编者是谁。关于《雍熙乐府》的编者,虽然原书也不曾明确的写出。但根据王国维的《雍熙乐府跋》,说他“曾于清宣统改元冬十月,见日本毛利侯《草月楼书目》,有《雍熙乐府》十六卷,明郭勋编”并云“郭勋为明武定侯郭  相似文献   

15.
丁晏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之一,其对《说文》的研究不容忽视,由于其著作流传不广,在《说文》学史中罕有提厦,这不能不说是《说文》学研究中的缺憾。《说文通说》是丁晏《说文》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其阐释《说文》体例精审严谨;示例校勘,方法正确得当;揭示古今文字之变,条分缕析。《说文通说》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说文》学著作,应当引起《说文》学和古代文献学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曾传松 《考试周刊》2012,(24):147-147
初中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物理学的内容有一些跟小学《自然》里的部分内容很相近,但不等于《自然》,《自然》是零散的、感性的、不系统的,  相似文献   

17.
苏轼以《春秋》学为儒者本务,终身关心此学。他认为《春秋》一断以礼,当以观其意的办法探讨其旨;《左传》主以史实,不专为经,不专为例,最识《春秋》之用;而《公羊》、《毂梁》以义例解《春秋》有如法家,专求于绳约中,不可取。苏轼认为《春秋》立法虽严,而责人则宽。他还借《春秋》学反对王安石新法。在苏轼的影响下,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春秋》学学派。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木兰诗》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兰诗》见于《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古文苑》等书。《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木兰不知名。”《古今乐录》十二卷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所著录,作者是陈代僧人智匠。如果智匠那时候还没有《木兰诗》,著录乐府诗歌的《古今乐录》怎会提及木兰,而且说不知道她的名字?足见《木兰诗》不会产生在陈以后,陈以后不过有些修改,因而有一两处混入了唐代的制度(如“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官制)与唐诗的风格(如“万里赴戎机”以下四句)而已。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政府采购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政府采购法》是一部立法质量比较高的法律,但它在一些方面还有待完善。《政府采购法》的采购主体不包括企业,这一点值得商榷。在公共政策的规定方面,法律缺乏可操作性,需要进行具体细化。《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也存在着不一致之处,我国应该尽快颁布实施细则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并且《三颂》是有区别的,故而仅根据《毛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不足以说明三颂的各自特点。姚际恒先生在《诗经通论》中已经大致说明了这一点,“《大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孔氏曰:‘此特释《周颂》耳,《鲁》、《商》之颂则异与是。《商颂》虽是祭祀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