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我国人权入宪以来,公民对权利的诉求得到极大声张,公权力对此也给与了愈来愈多的尊重与保障。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权利要求也属于我国公民权利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囿于看守所与外界的部分隔绝性以及在押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其权利状况一直鲜为外界所知晓。从基本人权以及诉讼文明角度入手,重点研讨在押人员的法定权利内容,希望为我国当下在押人员权利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改并增加了大量的条款,直指刑讯逼供。为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讯问地点只限定在看守所。但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而又野蛮的审讯方式就象一颗顽固的毒瘤,还有其滋生的土壤,近期内还不会消失。可以想象,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的唯一场所——看守所,发生刑讯逼供概率的可能性增加。而看守所内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将直接影响看守所的安全。因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探索、制定预防看守所"刑讯逼供"的工作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防止由此引起的看守所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3.
会见中律师不规范的行为,看守所硬件设置的不足以及办案部门追求破案的冲动,影响了正常的律师会见.文章从驻看守所检察视角出发,提出利用空闲讯问室、依法约束侦查机关、监督律师依法会见,以规制侦查阶段律师会见.  相似文献   

4.
准确了解和及时掌握看守所未成年在押人员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状态,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措施,是做好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监管与矫正工作的重要保障。从对杭州市看守所的调研来看,随着未成年在押人员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等日趋复杂,传统的把握其心理状态的方法已明显不足。鉴于此,杭州市看守所针对未成年在押人员的心理评估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保障网络人权的法制化路径探析——以微博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时代与网络发展的新兴产物,以其快捷的传播速度、强大的互动功能、巨大的影响效力等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衷与关注。它既创造了公民表达自由的公共空间,又打开了微博侵犯人权的方便之门。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网络盛行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崇尚权利的时代,保障公民的网络人权有其内在必要性;而人权保护进入网络领域,也必将带领人权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21,(6):25-33
国际人权概念的变革表明,现代人权观念有着浓烈的西方色彩,并不具有实质上的普遍性。冷战结束后,部分西方国家推行的"人权外交"政策,加大了对现代人权概念的争议,并使得国际人权事业发展陷入瓶颈。尽管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人权话语权却长久处于弱势地位。构建中国人权话语权应从分析人权变革、探寻发展瓶颈出发,探寻增强当代人权的普遍性的方法,为进一步完善人权概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看守所的管理模式从约束为主并作为司法机关辅助机构变更为约束——保护——信服,揭示了看守所在行动上、诉讼地位上、机构上走向中立;昭示了中国人权保障的系统虽仍在建构而价值却已经浸入社会管理各层面,并已作为看守所的重要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有机团结社会、管理方式趋近现代化、理性认识犯罪的时代特征。看守所管理模式的变化揭开了看守所神秘的面纱,产生了侦控犯罪的难度加大、司法行为更为规范、公众对社会的认同感增强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公民人权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人权就是尊重法律,保护人权就是在捍卫法律。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其他法律实施的最后的"保障法",已成为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赵作海案"所反映的我国部分司法机关刑讯逼供、程序违法、疑罪不从无等司法行为,侵犯了无辜公民的合法权益,给司法机关敲响了警钟。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已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刻不容缓之事。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法律对人权的保障作用。在民主国家,行政法律体系是以保障人权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并在人权保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行政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确立了许多制度,在人权保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行政法律制度中还存在很多缺憾,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通过新增第三人撤销之诉、法院对虚假调解的处罚措施的方式对虚假调解予以规制,由于案外第三人欠缺对虚假调解的知晓,法院处于中立的位置难以对虚假调解进行充分的调查,强化检察院的外部监督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改造检察院提起抗诉和检察建议的事由、进行调解中监督、细化检察院的调查核实权等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强化检察院的监督力量,对虚假调解进行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基本权利在现行法律体制下难以得到充分实现,在立法工作中,应增加、充实、完善有关弱势群体保护的内容,以彰显人文关怀、保障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工》2014,(1):45-45
《南方都市报》评论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这是执政党首次公开提出如此行动目标,对中国未来人权运动的发展和人权保障制度的完善可谓意义深远。三中全会对人权保障的强调,是对人权正当性的有力加持,亦是一次让人权完全脱敏的重要之举。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27项国际人权公约。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角度来看,加强人权保护是未来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订,也应该贯穿保障人权这一根红线。我国已经加入批准了联合国相关国际人权公约,但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和上述公约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应通过刑事诉讼法的再修订,消除现有法律中与上述公约的差距,真正承担起我国加入批准上述公约后不可推卸的人权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经过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罪犯人权的口号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初现曙光。二战之后,国际人权运动的广泛开展使罪犯权利在一系列国际人权法规及各国的国内相关法律中得到体现。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既是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国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已从法律、监督、物质、组织和社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罪犯人权保障机制。但在罪犯一些权利的规定上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因经济困难而处于不利状态的人能够得到法律帮助的一项制度,是国家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从法律援助制度的设立目的及作用、从其援助的对象及案件范围来看,法律援助是对人权的重要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妇女作为人权保障的应然主体,理应享有同等的权利保障.然而,现实中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遭受普遍歧视.本文以我国妇女人权保障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讨论我国目前妇女人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救济措施,即为保障妇女权利的实现,必须要回归妇女作为人享有人权主体的地位.同时,需要在宪法中平等赋予和保障妇女的各项权利,并以宪法价值和精神来构建妇女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羁押制度的人权保障理念入手,在考察世界各国的权利救济制度的同时,分析我国羁押制度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羁押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被害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存在着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选择权的缺失,被害自然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阙如,以及被害人对判决的制约权的缺位等问题。刑诉法再修订应赋予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选择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和独立的上诉权,给予被害人有力的法律救济,以彰显刑事诉讼法的人权保障价值。  相似文献   

19.
派驻检察室的职能必须以对基层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为主线,其中对派出所的执法司法活动进行监督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派驻检察室加强对基层派出所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派驻检察室对派出所的监督应遵循依法监督、重点监督和配合监督等原则。新形势下,派驻检察室对派出所的检察监督职能应通过争取入法明确地位、出台文件规范监督、加强内外部沟通协调、完善检察监督机制和畅通举报申诉渠道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徐腾 《西北师大学报》2007,44(1):130-132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研究在侦查工作与司法公正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现状的分析,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从侦察程序、立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完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