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农 《军事记者》2005,(2):57-58
1946年寒冬,大雪纷飞,国新社名记范长江陪着好友严怪愚一同来到南京梅园中共代表团驻地,拜望周恩来。走进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正在埋头阅读件。范长江介绍道:“恩来同志,您想见的湖南抗日《力报》的总编辑严怪愚先生来看望您了。”周恩来立即推开件,站起身来,大步走上前去,紧紧握着严怪愚的双手,微笑着打量着严怪愚说:“久仰大名呀,总编辑先生!”严怪愚递过名片,  相似文献   

2.
达文 《青年记者》2005,(8):33-35
严怪愚先生不畏强权、忠直敢言、独来独往的胆色与人品,一直为人所仰慕和钦佩。抗战期间,他是第一个在全国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新闻记。1946年冬,范长江陪着严怪愚到南京梅园中共代表团驻地拜望周恩来。周恩来称赞:“《力报》确实是一张不简单的报纸,是一张坚决抗日的报纸,严怪愚先生确实是一位有勇气的记。”  相似文献   

3.
忆康德     
1939年的冬天,我作为“国新社”的记者在鄂中游击区转了几个月之后回到重庆,这个当时的陪都不仅在季节上是雾重庆,在政治上更加是雾重庆,阴霾、晦涩,看不到一点阳光,很想摆脱这些极度的沉闷。有一天,邵阳《力报》的总编辑严怪愚介绍张稚琴来找我,约我去桂林《力报》作战地特派员。同  相似文献   

4.
力报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前后,湖南、广西、贵州一共出现过六家力报,这六家力报,有的是一脉相承;有的则有联系又没有联系,反映了当时报纸的特点和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四家力报都同我有较深关系,现在就回忆所及,追记如下: 长沙力报第一家力报出版于长沙。这个报最早的发起人为康德、严怪愚、戴哲明、蓝肇祺等。康德原在长沙办有一家晚晚报,因为登载了一篇严怪愚写的揭发当时湖南省省政府主席何健公馆中的内幕小说,被何健查封,于是他们就转而筹  相似文献   

5.
江右办报记     
1941年时,我在桂林《力报》作总编辑,王造时先生在重庆出席参政会回吉安,途经桂林,约我在乐群社相见。他告诉我他在吉安办了一份《前方日报》,没有人负责编辑部,想请我去作总编辑。当时我正同桂林《力报》的社长有点小小的不愉快,因此很快答应了。我们讲好每月工资叁百元,他回吉安之后,马上寄旅费来。  相似文献   

6.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范长江以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身份去徐州采访。在徐州他见到《力报》记者严怪愚,谈及两人都是湖南邵阳人,范说:“中国有三个大县,即邵阳、合肥、番禺。三县中,又以邵阳为最大,人口列全国第一。曾国藩说:‘修到湖广便是仙,而湖广以衡宝(宝,即宝庆,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日益挑战纸媒的生存,媒介融合是一种趋势,但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也是当下各媒介必须面对的问题.纸媒的发展除深度开掘,还有一个法宝就是重新重视副刊.新闻史上的名记者严怪愚在鱼龙混杂的媒介环境中,坚持自己的副刊理念,如副刊要承担传播、传承文化的使命,副刊虽以读者为中心,但不能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副刊应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发扬本地文化等.他的理念贯穿于长沙《力报》的副刊园地,成就了该报的辉煌,为湖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对严怪愚副刊编辑理念的考察,或许能够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研究资料》第十四辑刊登了冯英子同志的一篇《力报十年》。由于他没有参加过长沙《力报》和邵阳《力报》的初期工作,情况不甚了解,这一段时期的资料是我提供给他的。我当时单凭记忆,挥毫乱涂,对这一时期的情况遗漏不少。近来,湖南日报新闻研究室正在湖南图书馆清理旧社会的报刊,我也间常去看看,单就《力报》的史料言,我发现1980年给英子的资料便有不少错误,特此分条补正,并向英子道歉。  相似文献   

9.
龙运荣 《军事记者》2004,(12):58-59
《力报》既是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一份重要报纸,也是一支抗日反蒋的嘹亮号角,是它第一个公开揭露了汪精卫投日卖国的消息。它的进步立场和在湖南的影响,受到周恩来、徐特立的赞赏。它的创始人之一——严怪愚,是我国第一个揭露汪精卫卖国投日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10.
他,文风犀利,屡闯禁区,是读者的知心朋友;他,满身傲骨,藐视权贵,敢为天下先,是与范长江齐名的新闻斗士。想知道当年周恩来也击节赞赏的他吗?请看《新闻勇士严怪愚》。  相似文献   

11.
评《出版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些年来,在从事《编辑之友》编辑工作中,我曾陆陆续续地接触到各地编辑出版的出版类专业刊物,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大同小异,是这些刊物给我留下的一个总体上的粗略印象。在这样一种总体印象的背景下,我见到了复刊后的《出版科学》期刊。 可以说,我同样是以专门刊物编辑的挑剔眼光来审视它的。然而我欣喜地发现,复刊后的《出版科  相似文献   

12.
三、在桂林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我们救亡日报同人在战火纷飞中离开广州,经肇庆、柳州,于11月7日晚到达桂林。当晚我和林林同志就到桂北略206号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找到了李克农同志。当时,救亡日报的社长郭沫若同志已由武汉撤退到长沙,广西政治情况又很复杂,因此,救亡日报复刊后的方针政策,以及筹备复刊必需的人力物力,都要尽快向郭社长和当时也在长沙的周恩来同志请示。于是,当即决定,由我第  相似文献   

13.
李修平 《湖北档案》2002,(11):42-43
常游于荆山,倍受大自然的恩泽.品山、林、洞、穴、寨,赏水、天、鸟、鱼、兽,我自己也成了大自然的一分子,人似乎返璞归真了.这时我的思维又回到了远古的楚国,回到了浪漫诗人屈原、激情文人宋玉、愚忠臣子卞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根据湖南实际,省委审时度势地提出在全省开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回顾沅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发展,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当前,沅陵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沅陵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 公室审读一部书稿,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红军长征的事迹,故事曲折,情节动人,特别是毛主席神机妙算打击敌人的叙述,吸引了我的全部精力,可以说是入了迷。这时我仿佛听到有人推门进来,猛一抬头,惊异万分,原来是“毛主席”站在面前。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采访     
1982年秋天的一个上清早,我在铁道部机关的大楼前踌躇徘徊.开始了我第一次采访。我是这年八月从山东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华社的。报到前,我参加了《萌芽》在烟台举办的笔会。这是《萌芽》复刊后举行的第一次笔会。  相似文献   

17.
相亲工厂     
当一个人孤独地在京城过完2004年的农历新年后,韦嘉(化名)暗自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在今年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时她即将迎来自己的31周岁生日。  相似文献   

18.
本刊要我写一点有关赵超构老人的新闻观点与新闻理论的文章。对此,我写不好。我只知道构老在这方面的一件小事,这事是同他在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时写的复刊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思想前后一致的。可是有一些人办报却从不想及这个问题,他想的总离不开“飞入帝王将相家”,因为,那才是他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么,对不起,不谈最保险;谁要多谈,我就打倒他,那就更前程无量,富贵百年了。“文革”时期我在上海,多说听到批判一个叫做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几张式样各异的桌椅挤在一起,桌上堆放着装有稿件的信封和书画用的笔纸。我第一次走进那小屋已经是36年前了。 1958年,《工人日报》美术组的何韦老师在一次辅导劳动人民文化宫漫画组作画时,看了我的一幅漫画,觉得有点意思,但没画好,就约我星期天到报社去改画。4月的北京还残留着几丝寒意,我按照传达室师傅的指点,找到了美术组,第一次跨进了那小屋。何韦老师正在等我,他放弃休息时间,对我的习作细加指点,然后手把手帮我把画改好,我的处女作《赛鲁班》便在那小屋诞生了。正在这时,接到姑姑的电话,我的女儿来到了这个世界,何老师祝贺我“双喜临门”。为了让我们这些业余漫画作者有更多提高的机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0月26日,我荣获了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这一天,我终生难忘.作为20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我就像一个近30年在新闻路上不断跋涉的苦行者,继20年前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后,幸运地又得到了一个最甜美的果实. 回望来时路 铜陵是一座人口只有70多万的江南小城.作为一张地市级党报,《铜陵日报》1982年复刊.对于适时风云激荡、正处于改革大潮中的华夏大地,这张地市级党报的复刊,也许只是历史篇章中一个徼不足道的细节,可对于铜陵这座正从沉睡中逐渐苏醒的城市,她的字迹却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