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中心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并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算与三维空间散点聚类分析,结论认为:我国中心城市发展质量"三力"同步均衡异化趋势与板块级别梯度递减特征叠加,且呈现高水平均衡、跨越逼近、平稳推进、创新短板、低水平均衡五种发展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大力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背景下,结合江苏省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参考前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研究,提炼专利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江苏省各城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做竞争力研究。结合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体系,在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划分基础上,搜集统计年鉴数据,用信息熵模型法,从江苏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扩散竞争力、隐性竞争力4个维度,从人力投入、经费投入、直接产出、间接产出等八个一级指标对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度,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排序,根据各维度表现评价结果对城市进行聚类讨论,针对每个城市区域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产业政策,对所处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在相应的环节提升上做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运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理论、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从时间修复、空间修复两个视角由宏、中、微观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关系展开理论构建及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非线性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作用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发展呈现U型作用,说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的产业升级高级化与产业多样化发展起到先抑制再推动的作用关系,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1 442项,会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影响受到科学支出水平的约束限制,科学支出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的边际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得知,并没有城市处于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沿哈-大交通经济带呈带状分布;协调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分布趋势,即越靠近中心城市协调度越高、越远离中心城市协调度越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传统的产业评价之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产业评价的多方面因素,提出了产业的实力与发展水平应该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和效益贡献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认为产业的此"三力"应达到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为佳;本文选取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自主创新力和产业效益贡献力作为评价产业的三个要素,构建了产业的"三力"评价模型,建立了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重点产业为例进行了"三力"评价模型的实证应用;产业"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以期为产业综合实力的诊断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6.
浅谈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与土地是开发区的相互互动的基本资源。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与评价体系有助于鉴别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效益,从而推动开发区的政策导向,促进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从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发展程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系列策略,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开发区土地开发进度、投入产出效果、工业用地效益三个方面科学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应用及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对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根据城市创意竞争力内涵,建立包含创意资源整合力、环境支撑力、网络运行力、绩效表现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内容的创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4和2013年数据,采用熵权系数法,对中国34个主要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运用Arc GIS软件对其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动态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研究表明: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水平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呈现出东强、中平、西弱的特征;不同时期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也呈现出变化特征的差异;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总体呈现多层次的空间演变态势,各创意竞争力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散乱。  相似文献   

8.
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从多方位、多视角探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宏观环境竞争力3个层面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内蒙古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把握内蒙古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的载体,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带动经济发展,映射到空间上也会对周边的土地利用产生较大影响。以南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南京高新区)为例,划定其核心区及外围影响区,通过对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三个时间段土地利用的比较,得出核心区、外围影响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高新区及外围影响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一般规律,以期为其他及未来高新区及周边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2007—2017年285个地级市数据,对科技型人才集聚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型人才集聚不均衡格局明显,高集聚水平城市呈"点状"空间分布且多为省会或区域中心城市,高密度"热点"城市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并呈现多中心辐射范围扩大趋势。不同类型科技型人才集聚存在向更高层次趋同转变的可能,但实现跨级跃迁的概率较低;邻域科技型人才集聚对本地区科技型人才集聚趋同演化影响显著,转变方向倾向于与邻域转变方向一致。城市化水平、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及城市交通设施等公共服务因素对科技型人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而城市创新能力、科教支持等创新环境因素以及城市环境质量等宜居环境因素是影响科技型人才集聚的制约因素,且不同地理区位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开发区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内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产业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三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两类主要开发区进行分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基础,但整体上技术层次不高,产业结构趋向,外资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机制弱,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不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因此在评估地方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作用时,应当考虑产城融合的情况。基于此,将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依据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从产城融合视角出发,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2009—2019年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并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开发区升格有效促进其所在城市的创新水平提高;产城融合是升格开发区所在城市创新增长的重要原因,主要通过促进服务共享、要素畅通和协同创新等发挥作用;受地理区位、发展水平影响,开发区升格带来的城市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有所差异;此外,开发区升格政策还具有线性叠加效应,随着开发区升格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创新的推动作用增强。因此,各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加快推进开发区升格工作,加快产城融合和产城互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中国各类开发区基础数据,基于GIS平台建立“中国开发区地理空间数据库”。将中国开发区发展进程划分为起步、快速、规范和创新4个发展阶段。运用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开发区时空分布特征和产业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开发区发展经历了由集聚到分散、不均衡到均衡分布的进程,开发区重心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②中国开发区地域分布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并以城市群形成组团分布的态势,省域密度分布上以上海、天津和江苏分布密度最高,各类型开发区依其性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③中国开发区的产业分布特征上,开发区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各类型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基于分析结果,对中国开发区空间优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多发性因素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影响机制,研究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关系属性,以提出针对不同发展基础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R&D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中研发人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信息产业规模水平四个条件变量构成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大数据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2)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资源开发能力等八个条件变量构成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的七种前因条件构型,形成七种影响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的因素组合;(3)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充分开发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也可实现后发赶超大力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最后根据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七种前因条件构型,并结合各地区大数据产业基础条件,总结提出三条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路径,为各省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得知,并没有城市处于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沿哈-大交通经济带呈带状分布;协调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分布趋势,即越靠近中心城市协调度越高、越远离中心城市协调度越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多建在城郊结合部,"郊区之首,城区之尾",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增长点,因此,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成为开发区整体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开发区的优势在于产业功能,其经济的发展首要是产业经济发展,因此,对开发区新农村建设而言,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实际意义,应该重在产业经济反哺农村。当前在建立产业经济反哺开发区新农村建设机制上,一是要确立产业经济反哺农村的准确定位;二是使反哺与支持机制的制度化;三是应分阶段逐步推进;四是找准切入点等。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绿色旅游视角下的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因素。基于绿色旅游的内涵和要求,结合已有的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和旅游竞争力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比较分析的方法,得到旅游城市品牌差异优势对绿色旅游城市品牌影响力因素,并通过DEMATEL方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构建绿色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因果关系模型,探究兼具效益和竞争力的绿色旅游城市品牌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物产业发展的特点,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生物资源条件、技术创新能力、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生物安全监督管理、政府支持力度6个方面提出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7个主要国家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具体测定.计算结果表明,美国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最高,德国、英国和法国相接近,中国、日本和印度相对较低.中国在生物资源条件和生物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具有比较强的优势,而在技术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和资本竞争力方面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竞争优势理论修正产业竞争力GEM模型,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全面解析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筛选影响服务外包产业指标,完善指标体系。在对苏州服务外包产业实地调研基础上,以国家正式批准的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国外服务外包产业发达地区作为研究比较对象,全面比较苏州与其他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力争全面清晰认识苏州服务外包产业格局,系统分析苏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竞争优势及劣势,研究促进苏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措施,为提升苏州乃至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开发区是城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制造业的主要载体,对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开发区空间资源趋紧和土地低效利用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从制造业企业用地角度,从实际用地效益、潜在用地效益、用地存在效益三个维度构建开发区用地效益理论模型,并从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用地布局效益与企业发展前景等五方面建立开发区用地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泰州经济开发区制造业企业用地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外资企业、设备与医药制造企业用地效益相对较高,而多数民营企业、石化与轻工企业用地效益相对较低,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区内企业提出了差异化的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