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它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产物,公平与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过分的公平会引起效率的损失。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率分析得出,由于制度特征决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具有较强的效率性,从而也有利于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是由英文“socialsecurity”一词翻译而来,亦可译为“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社会法调整对象和社会保障法的功能等方面的分析,认为社会法的宗旨是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实现,社会保障法是实现此宗旨的关键部分,社会保障法的存在价值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律制度巩固和维护社会成员正常的、基本的生活秩序,以实现统治秩序稳定,为经济和谐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制度环境.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主要体现为社会保障资金运用所达到的效果,如调节投资融资功能、平衡需求功能、国民所得再分配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与公民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公民,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有责任对处于贫困线下的公民提供生活保障,公民也有权利向国家要求或接受这种保障。社会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反映公民权利实现的程度。中国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是非常丰富的,其覆盖面,甚至比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还要广泛。当前急需健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和扩充用于这方面的资金。现有的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强在失业、待业、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来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呈现出非“帕累托最优”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上的“政府退出”,即政府使公民和企业负担了社会保障的大部分支出,并通过社会保障基金购买国债的形式向公民和企业借债;其次,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在社保方面不能获得统一国民待遇,基本不享有社会保障权;再次,各个地区和行业的公民、企业缴纳社保税(费)差异很大,极为不公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农民工问题更是敏感的话题,解决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农民工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的重要部分,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非典”、气功热、保健品热等就可看出,我国公民生物学素质极其低下,极易盲从而酿成重大事件。〔2〕因此  相似文献   

8.
英美日三国教师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考察和比较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教师社会保障体制的运作模式与特点,可以为我国深化教师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迁,它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关注公民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并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和发展趋向,本文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实施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注重:建构以“个人-社会-国家”为轴心的教育目标模式,确定适合儿童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重点,设置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课程体系,营造公民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都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不应把生物关进“象牙之塔”,而应当和广阔的社会相联系,运用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能力、增强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尹红雨 《新课程研究》2009,(11):105-105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都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不应把生物关进“象牙之塔”,而应当和广阔的社会相联系,运用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能力、增强素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逆调节”的表现、成因及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会保障制度本应起到调节和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很好发挥这一再分配功能,在实际中还存在“逆调节”的现象,扩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逆调节”根源于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缺漏,尤其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反差和不公。要消除社会保障的“逆调节”,维护社会公平,必须通过改革构建以社会公平为首要价值取向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立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情况下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能否得到合理调整,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矛盾能否妥善解决,变革中的我国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按照社会公平负担、各种形式并举、国家宏观管理等原则,尽快建立并完善以社会保险法为核心、以社会救济法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权威性、统一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保障权的权项、权限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社会保障权的权项主要有以下几种:社会救助权、社会保险权、社会福利权和社会优抚权。社会保障权的权限主要有:充分就业权限、经济增长权限和个人自由权限。社会保障权天然地具有保障最基本人权、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也称为“社会安全“,它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的各种经济福利制度的总称。社会保障体系或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  相似文献   

17.
近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发表的《第四次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部长声明》指出:“注重质量的全民教育是各经济体的共同目标,通过保障所有学生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尽力消除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之间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差距;我们要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受益于全球化和我们经济体的增长。”声明还指出:“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不仅参与,更承担着我们这21个经济体的社会、经济和可发展重任。”这些呼吁深刻反映了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对教育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残疾人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身体障碍而处于弱势地位,对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是当代世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公平、正义、共享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尤其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作者认为,对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特别需要牢固确立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走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政府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生活保障与其他保障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作者强调,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加大财政性投入、夯实生活保障、发展其他保障、促进残疾人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时期,贫困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贫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福利研究,也开始从传统贫困的认识观中游离,把分析问题的注意力由经济领域转向生活问题的领域。其社会功能也逐渐与社会保障相区分。文章提出:社会保障注重来自经济方面的贫困,社会福利注重来自生活方面的贫困。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人们面临的生存权问题,社会福利则是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救助解决面临的生活权的问题。两者是社会安全稳定机制中的两种相互平行又相互制约的体制。在研究方法上,社会保障是从宏观的社会问题入手,社会福利则是立足于微观,从将社会问题具体化了的生活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立法所依循的价值理念对社会保障法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代表英国现代社会保障法的价值理念是“公平、安全、正义和共享”;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代表德国现代社会保障法的价值理念是“公平、效率、安全、正义与共享”;自我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代表智利的现代社会保障法的价值理念更注重的是“效率和安全”。各国社会保障法的价值理念的共同之处源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其差异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中国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确定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理念,即应是“公平、效率、安全、正义与共享”。科学的社会保障立法价值理念必将推进中国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和制度的发展完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