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几何》第二册 P_(233)例5:已知△ABC,P 是边 AB 上的一点,连结 CP.(1)∠ACP 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2)AC:AP 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  相似文献   

2.
如图1,已知△ABC,P是边AB上的一点,连结CP,当△A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图1分析:∵∠A=∠A∴当∠ACP=∠ABC时,△ACP∽△ABC·于是AACB=AACP=CPBC·注意比例式AACP=CPCB中的四条线段,其中AP与AC是△ACP的∠1与∠2的对边,PC与CB是△PBC的∠3与∠4的对边,而∠1=∠3,∠2 ∠  相似文献   

3.
初中《几何》第二册P35的例3,是一道很有启发性的典型例题,它引导学生怎样去探索问题,在教学中值得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已知△ABC,P是AB上一点,连结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与△ABC相似,课本上给出了三个条件:当∠1=∠B,或∠2=∠ACB,或AC~2=AB·AP时,△ACP∽△ABC。事实上,若满足AP/CP=AC/BC时,仍有△ACP∽△ABC,证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斌 《中等数学》2010,(5):21-27
1.在锐角△ABC中,AB>AC,M是边BC的中点,P是△AMC内一点,使得∠MAB=∠PAC.设△ABC、△ABP、△ACP的外心分别为O、O1、O2.证明:直线AO平分线段O1O2.  相似文献   

5.
初中几何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9年12月第二版)第35页中的例3,其内容如下: 已知△ABC,P是AB上的一点,连结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与△ABC相似(分析略) 解  相似文献   

6.
一、1.7<AC<172.81°3.(6√-2)∶24.等边5.1∶6二、6.C7.B8.A9.C10.A三、提示:由S△ABP+S△ACP=S△ABC易证得PD+PE=CF.当P在BC延长线上时,由S△ABP-S△ACP=S△ABC易证得PD-PE=CF.四、提示:易证得△PAB∽△P'BC∽△QCD∽△Q'DE∽△REF∽△R'FA和S△PAB+S△QCD+S△REF=S△P'BC+S△Q'DE+S△R'FA,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等比定理可证得结论.2003年3月号“211杯”初中三角形与相似形知识竞赛答案…  相似文献   

7.
如图,P是△ABC的边AB上一点,连结CP,我们称△ACP和△ABC为“子母”三角形“子母”三角形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有一条公共边;其二,有一个公共角,要证其相似,只需证∠ACP=∠B或AC:AP=AB:AC(即AC~2=AP·AB)即可. 在几何证题中,从分析要证的结论和观察图形入手,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对照“子母”三角形的相似特点,就会自然迅速地打通思路,本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有关相似三角形的考题中出现了不少新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一些新情境,设置一些新问题,以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让我们一同来体会这类创新试题带来的新感受.一、开放题,活用方法例1 如图1,已知△ABC,P为AB上一点,连结CP,添加一个条件,使△ACP∽△ABC.  相似文献   

9.
文 [1 ]给出了如下平面几何公式 :r =r1+r2 -2r1r2h .其中 ,P为△ABC的BC边上一点 ,h为BC边上的高 ,r ,r1,r2 分别为△ABC、△ABP和△ACP内切圆半径 .我们得到定理 设P为△ABC的边BC上一点 ,h为BC上的高 ,R ,R1,R2 分别为△ABC、△ABP、△ACP的外接圆半径 ,CA =b ,AB =c ,则R =(b +c) (bR1+cR2 )4h(R1+R2 ) . ( )证明 :由正弦定理 ,AP =2R1sinB =2R2 sinC ,设BC =a而sinB =b2R,sinC =c2R,因此R1+R2 =AP2 ( 1sinB+1sinC) =R(b +c)bc ·AP=R(b+c) sinAah ·AP=R(b+c)· AP2Rh=b +c2h (R1sinB +R2 sinC)=b +…  相似文献   

10.
题目阅读材料:如图1(1),△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_1、r_2,腰上的高为h,连结AP,则S_(△ABP)+S_(△ACP)=S_(△ABC).即1/2AB·r_1+1/2AC·r_2=1/2AB·h.所以r_1+r_2=h(定值).  相似文献   

11.
题1 如图1,已知△ABC的内切圆I切BC边干点D,而P是BC边上的任意内点,三角形ABP和ACP的内切圆圆心分别是I_1和I_2.  相似文献   

12.
第 42届IMO第五题是 :在△ABC中 ,AP平分∠BAC ,交BC于P ,BQ平分∠ABC ,交CA于Q .已知∠BAC =60° ,且AB +BP =AQ +QB .问△ABC各角的度数的可能值是多少 ?先求解 ,再给出更一般的结论 .图 1解 :如图 1,在AB的延长线上取点D ,使得BD =BP ;在AQ的延长线上取点E ,使得QE =QB .连结PD、PE ,则AD =AB +BP =AQ +QB =AE ,且 △ADP∽△AEP .故∠AEP =∠ADP =12 ∠ABC =∠QBC ,即 ∠QEP =∠QBP .下面的证明中要用到如下的引理 .引理 等腰△ABC中 ,AB =AC ,平面内一点P满足∠ABP =∠ACP ,则点P在BC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道1994年印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是这样的:假如 P 是△ABC 内一点,AP、BP、CP分别交对边于 D、E、F.求证:AP/PD=AF/FB AE/EC.证明:因为 AF/FB=S_(△ACP)/S_(△BCP),AE/EC=S_(△ABP)/S_(△CBP)·所以 AF/FB AE/EC=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武汉市中考试卷的第23题是一道来源于课本,立意高远、思维发散、层次分明的探索性试题,试题如下:在△ABC中,P为边AB上一点.(1)如图1,若∠ACP=∠B,求证AC2=AP·AB;(2)若M为CP的中点,AC=2.1如图2,若∠PBM=∠ACP,AB=3,求BP的长;2如图3,若∠ABC=45°,∠BMP=∠A=60°,直接  相似文献   

15.
96.已知P是△ABC内的一点,△PAB、△PBC、△PCA、△ABC的外接圆均相等,求证:P是△ABC的垂心。证:显然∠BPC>∠BAC。∵△PBC、△ABC的外接圆相等,BC是它们的公共弦,∴∠BPC ∠BAC=180°,∠BAC<90°。  相似文献   

16.
AD、BE、CF 是锐角△ABC 的三条高,则△DEF 为△ABC 的垂足三角形(如图1),用S_(△ABC)、R 分别表示△ABC 的面积和外接圆半径.用 S_(△ABC)、L_(△DEF)分别表示△DEF 的面积和周长,则垂足三角形有如下性质:  相似文献   

17.
题目设P是△ABC内任意一点,S△ABC表示△ABC的面积,λ1=S△PBC/S△ABC,λ2=S△PCA/S△ABC,λ3=S△PAB/S△ABC,定义f(P)=(λ1,λ2,λ3),若G是△ABC的重心,f(Q)=(1/2,1/3,1/6),则()  相似文献   

18.
如右图,设△ABC是任一三角形,△DEF是△ABC的外角平分线所围成的三角形,则称△DEF是△ABC的旁心三角形.  相似文献   

19.
设P为△ABC内任一点,其垂足△A1B1C1称为△ABC的一阶垂足三角形,△A1B1C1的垂足△A2B2C2称为△ABC的二阶垂足三角形,△A2B2C2的垂足△A3B3C3称为△ABC的三阶垂足三角形.J.Neuberg证明了:△A3B3C3∽△ABC.本文确定相似比k.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基础复习策略(抓住选择题和填空题特点,加强训练) 例1 设点P是△ABC内任意一点,S△ABC的面积,λ1=S△PBC/S△ABC=S△PCA/S△ABC,λ1=S△PAB/S△ABC,定义f(P)=(λ1,λ2,λ3),若G为△ABC的重心,f(Q)=(1/2,1/3,1/6),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