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明妃 《湖南教育》2003,(16):52-52
一、引入课题多媒体课件显示:从下列四个图形中,选出一个性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图形:学生甲:选B,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构成。学生乙:选C,因为在这四个图形中,只有它不规则一些。学生丙:选A,因为它是一个由曲线构成的封闭图形。学生丁:选D,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合的图形。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寻求第二种、第三种答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这样能创造出许多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我们把这种思维叫做创造性思维。美国实业家罗边·费·因格把这两者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请读文章。二、整体感知,讨论交流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2.
陆以宏 《中学文科》2007,(6):111-111
一篇好的议论文,实际上是智者的思考,是智慧的结晶,它最打动人的,往往不是文采,而是智慧的光芒。《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是这样的好文章。它的作者罗迦·费·因格是实业家,也是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深谙创造之道。和他的《踢醒沉睡的心》《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著作一样,这篇短文饱含着关于创造的智慧。在创造的维度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两个核心问题,关于创造力,又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实践两个层面加以阐释。罗迦·费·因格以其丰富的创造心得和人生经验,交给了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结构精巧,逻辑严密,巧妙地以“巧引--暗接--缝合”的方式组织论证,可谓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4.
1、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学生质疑:课文教学之重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出自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者围绕“关注科学”这一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选编了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其他版本的教材也有选用这篇文章的。关于课文提到的“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这个问题,也是答案不止—个,一直存在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7.
韩丽 《现代教学》2013,(11):59-60
在预初和初一年级的作文训练中,叙述清楚、描写生动、构思巧妙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标,进入初二年级后,随着议论文单元中《不求甚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经典议论文的出现,对于这个学段的学生而言,作文训练又多了一个目标——作文中要适当加入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夹叙夹议”是一种可仿可学的作文技巧。  相似文献   

8.
上海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中议论文大致有这样一些篇目:《一百个问号之后》《永远未完成》《不求甚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实验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换个角度》《“班门弄斧”辩》《文化眼光》等。这其中包含了议论文的多种样式,阅读的起点较高,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县级竞赛课,执教的年轻教师,二十出头,讲起课来声情并茂,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大部分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应该说,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课,却不想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执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在2005年。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本文论述了什么问题?创新性思维的要素有哪些}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新思维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这几个问题来自于教参和教材课后思考题。当时.用这几个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让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训练.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会有哪些提高.都没多想。就事论事,就题解题。  相似文献   

11.
整体把握一篇好的议论文,是智者的思考,是智慧的结晶,它最打动人的,往往不是文采,而是智慧的光芒。《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是这样的好文章。作者罗迦·费·因格以其丰富的创造心得和人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本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编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这是学生系统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个单元,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能力的重要任务。本单元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4.
我曾有幸观摩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紧紧抓住“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整篇课的教学,当时我深深地为他的大胆取舍、巧妙设计所吸引。时隔一年,我也要上这一课,决定借王老师的设计一用。于是我找来王老师的上课录像,一口气看了好几遍,直至每一句话、每一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县级竞赛课。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任务完成得也很顺利。况且,大部分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想这一节公开课却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为了更好地直视到这堂有争议的课,现将争议的焦点呈现给各位读者,以共同探讨。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小稻秧脱险记》【片断一】师:小稻秧病倒了,杂草们得意忘形。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来了?生:辛勤的农民伯伯……(生未说完,师示意生停下来)师:谁读出来?生:喷雾气大夫赶来了。师:很好,你的发现真及时,这下小稻秧有救了。……观点A(反对),关键词:主体性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谈论的是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话题。在文中,作者针对许多人都局限于“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提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样一个相反的观点,这本身就表现出一种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并与文中的“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不要满足于单一的答案,而要多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论调一脉相承。文章不仅主题鲜明,而且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读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7.
张剑 《福建教育》2005,(1A):38-38
我曾有幸聆听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紧紧抓住了“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当时深深为他的大胆取舍、巧妙设计所吸引。时隔一年,我也要上这一课,决定借王老师的设计。一用。于是我找来王老师的上课录像,一口气看了好几遍,直至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熟记于心。我期待着也能精彩一回。  相似文献   

18.
仔细研读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安老师完整的教学设计(含教学实录、三个预案、设计体会),富有诗意的开头,寓意深刻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而让学生自主分析研究问题,探究发现规律,注重数学本质,突出知识运用,体现文化价值等新课程理念在课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整节课充满了浓烈的“数学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有这样一个句子:“①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②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③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④所以暂时失败了,⑤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此句被许多资料引用作为考题考查学生辨析复句的层次关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伽利略的事迹,总结知识创新的经验。3.读准字音,理解新词,领会语意深刻的句子。4.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