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自然教学》2009,(4):52-53
由学生的发现想到的 迟旭华 在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乡下孩子讲了《毛细现象》一课。因为路途较远,携带不便,我便把实验器材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课前一番精彩的开场白过后,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了:水在粗细不同的三个塑料吸管中上升高度差不多,几乎一样高。  相似文献   

2.
王贺湛 《科学课》2008,(8):53-53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学生讲《毛细现象》一课。因路途较远,携带玻璃材料不方便,于是,我便把实验材料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新课伊始,经过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过后,学生们开始了实验探究活动。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水在粗细不同的三只塑料管中,  相似文献   

3.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学生讲《毛细现象》一课。因路途较远,携带玻璃材料不方便,于是,我便把实验材料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新课伊始,经过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过后,学生们开始了实验探究活动。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水在粗细不同的三只塑料管中,上升高度差不多。”  相似文献   

4.
《毛细现象》一课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导入,再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空隙小,水上升得高”这一结论,最后应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解释。全课很好地体现了指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科学理念。但是,在执教本课时却出现了意外。在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二的操作后,我提问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大部分学生举手说发现水沿着吸管上升,吸管越细,水升得越高。正当我想趁势得出结论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他发现了不同的现象:水面在吸管内下降了。当时我想也没想,笑着说这是不可能的。那位同学在其余同学的…  相似文献   

5.
一、课例说明 “摩擦起电”这个小实验来源于小学教科版新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该实验说明用塑料用具(如塑料自动笔、塑料直尺)与头发摩擦,可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教学该实验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热胀冷缩》这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材中采用的材料是玻璃烧瓶。因学校没有很多烧瓶,于是我临时请学生准备空酸奶瓶和吸管(此材料很易收集),待上课时,我让学生把灌满红色水的酸奶瓶插上吸管,先放入热水中,红色液面迅速上升,学生得出水受热体积变大,水就顺着吸管上升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把此装置放入冷水中,奇怪的事发生了,全班12个小组,有10组的吸管液面非但没下降,反而上升  相似文献   

7.
<毛细现象>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八册的一节选学内容.本节安排了3个毛细现象的验证性实验.其中的实验2内容为:找一些粗细不同的吸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教材的附图提示了该实验的现象:不同吸管中红色的水均上升,较细的吸管中水上升最高.较粗的吸管中水上升较少.但是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与此相反的实验现象,即吸管中的水并没有上升而是下降了.管内的液面低于管外的液面,较细的吸管下降最多,较粗的吸管下降较少或基本相平.如何解释这一异常现象?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1 目的要求①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了解水在相通的容器中水面总是相平 ,以及这个规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课前准备2 1 电脑、CAI课件及相应的设备2 2 制作材料塑料杯 (杯底 1cm处已钻好吸管粗细大小的小孔 )、塑料吸管、透明胶带。2 3 实验材料漏斗、橡胶管、玻璃管、塑料杯、吸管、烧杯、不同颜色的水等。学生自备 :剪刀、直尺。3 教学过程3 1 比一比、制作实验仪器3 1 1 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以前上实验课都是老师课前将实验仪器准备好 ,今天老师想请同…  相似文献   

9.
魔力吸管     
上次我和大家一起做了一个滴管潜水的小实验,这次我们看看吸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吧。让我们准备两根干净的塑料吸管、一张新报纸、一只一次性塑料杯。  相似文献   

10.
《反冲》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及其应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塑料瓶口部分截掉,在瓶壁下部沿一个方向斜扎六个等距离的小孔,用细线悬挂,瓶内注满水后,瓶子开始向喷水的相反方向旋转,学生可以观察到瓶子产生的瓜冲现象。这个实验形象直观,制作简便,效果也不错。但对激发学生举来说却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会谦让     
李楠 《江西教育》2012,(11):46-46
<正>有一次,我要上一节校级的科学学科公开课。由于要做实验,我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吸管、矿泉水瓶、橡皮筋、纸杯。器材准备好后,都放在我这,由我保管。但有些学生迟迟没有交器材,我催了好几次,才陆陆续续有人补交器材。后来,我发现纸杯和吸管不够用。我就打算让同桌的两个学生共用。为了在公开课上起到好效果,我先在别的班试讲了一堂课,结果同桌的两个人在做实验时抢器材,互不相让,搞  相似文献   

12.
放学回家,我看到爸爸在摆弄塑料吸管和土豆,就好奇地问:"爸爸,你在干什么?你要给我们炒土豆丝吗?"爸爸笑着说:"我想做个实验,看能不能成功。"一听做实验,我来了精神,对爸爸说:"爸爸,还需要准备什么?您尽管吩咐!"  相似文献   

13.
《肺和呼吸》一课有让学生“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实验。 放入燃烧的火柴进行比较。用装满水的杯子倒扣在水槽中,用吸管向杯中吹气,从而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待用;  相似文献   

14.
冯小秋 《物理教师》2008,29(11):23-23
实验1:光的折射现象的引入实验 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先做这样一个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器材:高约20cm的长方形玻璃缸、白色小塑料块(或其他能沉于水的白色小物体),玩具手枪(以小塑料球作为子弹,速度较快),激光枪,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实验教学中课前准备、课堂秩序、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现象等重要环节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探索纠正实验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教学大纲》规定 :自然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培养他们爱科学的情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根据这一目的 ,对于怎样指导小学生做好实验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让学生充分准备实验材料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 ,必须首先备好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必须品 ,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也才有据可寻。如《用植物繁殖植物》这一课 ,课前我就要求同学们备好甘薯苗和桃树枝、…  相似文献   

17.
“冷与热”单元中的《热胀冷缩》一课,探究液体与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时,用的是自然常识一脉相传经典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和红颜色的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然而,若要给每组学生配备一套,准备麻烦,且这些都是易损器材。教材编写者亦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又在文中插入了一幅图,上面画着带有吸管的娃哈哈塑料小瓶和饮料纸盒,意在引导师生利用身边的器具替代上述器材。  相似文献   

18.
2018年西南地区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采用的是国际IYPT的题目,其难度适合于中学生进行探究.有这样一个题:“当在碳酸饮料中插入一根吸管,吸管可以立起来,有时吸管会歪倒在杯子的边缘.研究并解释吸管的运动,确定吸管倒在杯子边缘的相关条件.”此过程的探究需要由实验出发,通过实验现象再结合理论进行表述,而初步的理论分析需要借助力学和热学的相关知识才能给予准确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1)演示实验器材: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杯一个、玻璃板一块、硬纸片一张、水槽一个、注射器一个、空易拉罐一个、橡皮泥一块、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饮料一杯、吸管三根、一次性杯一个、熟鸡蛋、酒精棉球、广口瓶、细砂、鹌鹑蛋、烧瓶。(2)学生实验器材:皮碗一对、大小试管各一个、注射器一个、盛水小烧杯一个、吸管一根、橡皮帽、挂衣钩、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直角三角板。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教学中的实验.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课前导入这一环节很重要。在“玻璃与塑料”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较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