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握关键字词,彰显求异思维之妙 无论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特别讲究"练字",古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人们常提及的宋代文学大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好就好在形象生动:不仅把春风吹拂、草绿花开,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描绘了出来,而且含蓄的表达出诗人对春意盎然的喜爱之情,达到了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艺术效果,也勾起了人们的想像与联想.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写出了富有可爱、热闹情趣的初春,又含蓄而不动声色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特别喜爱之情.再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大"字,足以体现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一望无垠.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只有那黄河横贯其间,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所以在赏析时把握这些富有代表性的文字,会感受到诗词中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思维魅力.  相似文献   

2.
《甘肃教育》2012,(5):47
避讳字是指古人为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字的一种书写行为。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用同义字或近义字代替。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至今。第二,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  相似文献   

3.
身份证并非现代才有,早在我国隋朝就有了。不过,那时的身份证并非全民所有,而是朝廷发给官员们的一种类似身份证的"鱼符",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其形状像鱼,分为两爿,上凿小孔,以便系佩。上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当时,"鱼符"还分等级。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鱼符"均以黄金铸制,显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六品以下官员的"鱼符"  相似文献   

4.
<正>不可浪改古人诗句人有仅凭一己之臆度,或片面之考据而浪改古人诗句,久之,一发而不可制者。使古人有知,不当大声疾呼,求为昭雪耶?杜牧"白云生处有人家"、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即此类也。杜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既云"远上",必非"近处";既说明所远上者为"寒山",则宜乎枫叶流丹,白云笼罩,诗人为此迷人之幽境而流连停车,自是极为自然之事。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论者以为凉州(今武威)古无黄河,于是摭摘片言,创为"黄沙直上"之说,一时学者不察,多有附和之者。殊不知《凉州词》不一定咏凉州,犹《竹枝词》之非必咏竹枝也。若王之涣当日在凉州以外之任何城市,远眺黄河,有是感觉,发而为诗,吾人定执此论以责其非咏凉州,抑亦过矣。矧黄河发源于青海,明以前犹无此说,何况唐人!至所谓"黄沙直上"云云或系当日传抄之误,初不必据为定论,且究其词,不过状一旋头风耳!自意境之幽远,胸襟之开阔,与夫情韵之协调而言,奚足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相提并论?点金成铁,其此之谓乎?  相似文献   

5.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处】《礼记·大学》  相似文献   

6.
<正>民间有"长脚小儿郎,吹箫入洞房,爱吃红花酒,拍手命丧亡"的谜语,谜底为蚊子。夏日,蚊子虽小,危害甚大。《庄子·天运篇》曰:"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在《谈圃》中还有蚊子咬死人的记载:"秦州西溪多蚊子,使者按行,左右以艾烟烘之,有厅吏醉仆,为蚊子所啮而死。"人们对蚊子深恶痛绝。宋代欧阳修有诗曰:"蚤虱蚊虻罪一伦,未知蚊子重堪嗔。"明代李时珍在《本  相似文献   

7.
<正>在《辞海》中这样解释"避讳":"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叫避讳。"在中国,避讳有悠久历史,《礼记·曲礼》载曰:"名字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明文规定取名的避讳;后来,《左传》又加上"不以畜牲,不以器帛"的词条,正式宣言"六避"。可见,早在周代就已出现了避讳。不过直到战国时,避讳还没有一整套制度。秦汉以降,大一统的政局形成并得到巩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2012,(11):19
早在秦汉,我国已有如《太公家教》、《诫长子严教书》、《诫子书》等家教著作,宋朝时家训已很普遍,明清时家训更是繁荣昌盛,可考者有60余种。其精髓如下:一、淡泊名利的情操。如明朝姚舜牧说:"凡势焰熏灼,有时而尽,岂如守道务本者,可常享其荣盛哉!"南北朝颜之推说"仕宦不可过两千石,婚姻勿贪世家",又说"良田十顷,堂室方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二、学习才艺的勤勉。南宋陆游遗训后人:"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15,(1):54
古时候咱们没有西医,人们一旦生病,可能治病效果没那么快,加上穷人没钱看病,所以寿命普遍偏短。所以,养生就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宫廷养生尤其讲究。那么,古代宫廷养生秘方究竟是怎样的呢?秘方一:经络养生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以保证各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10.
李纪镜 《辅导员》2012,(Z1):32-34
近读明代吴应箕编撰的《读书止观录》,着实看到不少读书故事,颇富辩证对立之趣,对我们来说,亦颇有启迪。苦与乐宋太宗每天读《御览》三卷,宋琪认为皇帝这样做太辛苦了,太宗却说:"开卷有益,不为劳。"读书固然需要时间和体力的付出,但在付出体力、精力的同时,我们获得知识的回报,获得精神的滋养,从心理上说,因为醉心于书而将寂寞、空虚摒之于身外,何劳之有?历史上以读书为乐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葛洪家贫,又屡遭火,典籍烧尽,于是"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借  相似文献   

11.
古人的雅量     
常啸 《教师》2013,(7):1-1
一个人心胸开阔,能容人容物,我们称其为有气量,古人称之为有"雅量"。近读《史记》,感觉到古人比我们现代人更有气量。萧何与曹参跟随刘邦打天下,两人一文一武,一个在后方主管粮草,一个在前线冲锋陷阵,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刘邦不可或缺的左右两臂。开国后,英雄排座次,萧、曹二人势均力敌,难分伯仲,最后,刘邦用"功狗""功人"的理论说服了众人  相似文献   

12.
古人洗澡,称"浴"。汉代已有"沐浴假",隔五日放假一天,让住宿在朝中和衙署的官吏,回家洗头洗澡。此日难得,司马迁大约深有感触,他在《史记》中每每提及这一天。如《万石君传》记万石君的长子建,官为郎中令,管理宫廷门户,"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日者列传》记,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有一次,"同日俱出沐浴",即同人放沐浴假这天,约好一起到长安市上去占候卜筮。中大夫和博士也都是朝官,进入官府照样要  相似文献   

13.
一、直抒愁情这是一种不需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抒发情感的方式。如屈原的《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艰难的忧虑  相似文献   

14.
<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见古代冬天有多漫长。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更看出古时冬天何其寒冷。如此漫长寒冷的冬天,古人是如何度过的?有哪些御寒取暖的方法呢?原始社会初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以火取暖。后来,为了能随意挪动火堆,把火放到烧制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叫炉或灶。《拾遗记》中记载:"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可见我国在上古时期便发现了煤炭,并用其生火取暖做饭。秦汉时期,主要依靠"壁炉"和"火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因为它是礼仪的一个方面。贾谊在《新书·容经》里是这样规范坐姿的:"坐以经立之容,(h9ng,胫骨上部,股骨下部)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相似文献   

16.
<正>登门之前你要先准备好礼物。这倒不怎么费脑筋,《周礼》中早就规定好见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礼物:"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帝王)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提着礼物来到主人家门口,如果你是初次登门,很有可能会吃闭门羹。别慌,主人并不是真心赶你走,正好相反,他是在表达他的恭敬,比如他会说:"哎呀,怎么好意思让您亲自屈尊光临寒舍  相似文献   

17.
编者推荐:三例分别引述时,第一例要发掘"战俘也要种树"的含义,第二例要发掘"治病不收诊费,也不收药费"的含义,第三例要发掘"凡灾民所造林木,除修桥铺路外,其余都要用于贫困户造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古人避暑     
<正>夏日暑气袭人,空调、冰箱、电扇可让人们凉爽一夏。古人度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亦有应对之策,虽然远远不敌炎夏。在古代,平民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好一些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  相似文献   

19.
古人改姓     
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国人非常重视姓氏,一般是不会改姓的。但事情总有例外,历史上真的就有一些人改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刻意回避。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触犯尊长的名讳是绝对不允许的。所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2013,(3):26
同商贩、农民的自由相比,古代官员和学生的假期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当然,那时候可没有"星期天"、"黄金周"这类说法。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五天一"休沐"的规定,也就是说,官员每五天就能放一天假。假期里,官员可以洗头洗澡,搞好个人卫生之余再休息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