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同学们可能会认为观察就是视觉的"看"。其实这种理解只对了一部分,还不够全面。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事物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事物的特征。有些特征往往是细微的、隐蔽的,因此需要我们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  相似文献   

2.
一、观察要有重点做任何事都是有它的目的和重点的,观察事物也同样。如写《我家的小花猫》,如果你的目的是要把小花猫的外形告诉人家,那你观察就要以小花猫的外形为重点——身躯、毛色、耳、眼、鼻、嘴、尾、脚等都要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捕捉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若要写小花猫的生活习  相似文献   

3.
写作理论认为,文章的产生过程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等)把周围的社会生活摄取、贮存在大脑里,再经过加工、改造,使客观的事物和主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五官争功的相声设计了一节说写课,阐述了具体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自我反思,指出教师要做孩子写话入门的引领者,发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写作素材,用自己的眼、鼻、耳、嘴、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5.
通常,同学们可能会认为观察就是视觉的看。这种理解只对了一部分,还不够全面,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事物的特征o有些特征往往是细微的,隐藏着的,因此需要我们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  相似文献   

6.
一、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 观察事物是获取写作素材,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如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观察要入微,写的作文才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7.
对语文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下面笔者就谈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只有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文时才能"有写的".因为观察多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联想多了,学生便乐于动脑筋去分析和思考.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一样,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缺乏写作素材,缺乏生活情趣,缺少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关心。那么,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孩子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呢?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多接触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所以,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予以补充,如组织郊游、踏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风景线"展现在你的笔下,使人读之如见其景?这里不仅有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功夫,而且还有写作的艺术技巧.现结合课文介绍一种使景物立体化的"多觉"描写法.这种写法能调动读者的眼、鼻、耳、舌、身去感受,集五官于一景,产生一种"形、色、声、味"俱全的艺术效果,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写作应具备的能力至少有四个,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是基础和前提。初学写作应该从观察起步,盲童也不能例外。观察活动中,不少人把"观察"理解为"看",其实,观察是个很复杂的感知过程。它不仅包括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嗅",用舌"尝",用手"摸",用脚"踩",用身体"感受"。通过大脑把得到的这一切材料综合起来。作文训练,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因此,从培养盲童观察力入手,提高盲童写作水平,可以利用残余视力,利用耳、鼻、口、手乃至身等其他感官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第三、四学段做了这样的表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十分清楚地表明: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获得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深入生活,激活学生创作激情 深入生活,可以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在教作文时,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社区资源开掘素材,尽量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并从学生感兴趣的观察活动入手,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在指导学生观察时,着重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细摸,用鼻细嗅,用心细悟,即引导学生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感触情境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真实地写作,尽情尽意地表达。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融,指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体会,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14.
<正>冈察洛夫曾经说过:"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这说明写作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如果没有对事物的仔细观察,没有情感的体验,没有对生活的想象,也就不会有写作的冲动,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慢慢地,我在作文教学中做出了一些改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消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消灭作文内容中"假、大、空"的现象,改变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5.
一.作文题目有人说落日的余辉最美,有人说初生的婴儿最美。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请以"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二.写作引导在生活中,我们通过感官来接触事物,有时用眼,有时用耳,不管哪种感觉,当我们从美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6.
个体获取知识信息,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身等感觉器官。没有感知觉的获得,一切心理现象都无从发生。在个体的感官中,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感官,是脑、眼、耳、口、手五种。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不断地“用眼看”、“用耳听”、“用口说”、“用手做”、“用脑想”,亦即坚持“五体并用”的训练原则,使学生获得综合的感知觉刺激,就可能高质量、快速度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写好作,必须会“看”,也就是要善于观察,勤于阅读,认真思考.一,善于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观察事物时,要从多角度,仔细看,全面看,反复看,把眼,耳、鼻,舌等感官都强调起来。小学生的生活应该说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可写的东西应有尽有,在家庭,在学校、在公园、在旅途,看到的人、物、事、景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要鼓励学生分散、独立地去观察,教会学生一些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文平 《今日教育》2014,(7):118-118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写,思路打不开,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生写作起步时,教师就要训练小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能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一册(人教版)第一鱼元是绪论《美丽的大自然》后的重要学习内容,是由《看一看》、《你怎么知道》两篇课文组成。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主要训练学生利用感觉器官,认识自然事物在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冷热等方面的属性。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四种颜色和四种形状,了解一些颜色和形状名称的由来,初步掌握眼、耳、鼻、舌、手(皮肤)在认识周围事物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眼能看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耳能听物体发出的声音,鼻能闻物体的气  相似文献   

20.
"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要学会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周密、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你寻求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既可以发现事物的外在美,又可以发现它的内在美,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