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想顺应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德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实现德育方法重心的转移,重心必须转向学生。而落实学生重心地位,中职学校德育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敢想敢干,富于创造的新型人才。传统的德育方法与这一要求很不相称。为此,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而德育方法重心的转移应是改革和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以往学生德育是处于从属地位,而现代学校德育方法的重心必须转向学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以往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重外律、轻内修。传统的德育方法已很难适应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教育目标,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须进行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庆挺 《教育探索》2003,(8):100-101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形式多元化和经济利益的调整,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是:学校德育目标定位偏移、德育过程形式化、德育方法单一化、德育环境消极化和高考指挥棒的错误导向等。必须在构建德育目标体系、选择德育方法、建立德育网络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实现学校德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工作、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通道。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一些学校教师居于重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以灌输  相似文献   

8.
创新成人德育必须转换教师德育角色,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革新德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成人教师队伍的德育能力,以实现成人德育的科学性、时代性、生动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理、寓教于德。  相似文献   

9.
郭颖 《文教资料》2007,(25):153-154,148
因制度的学生的等原因,职校德育出现现实的困境。面临困境,职校教师需要在德育实践中探索适合职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思路,实现德育目标由务虚向务实的调整、德育路径由一元向多元的拓展、德育方式由单纯说教向多方互助的丰富,提高德育实效,突破德育困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德性是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的。实施主体性德育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就必须创新德育理念,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变革德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德育自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陈艳 《教育探索》2002,(6):78-80
本从素质教育入手,针对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提出了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系统地构建德育目标体系,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增强德育信度,提高德育工作自身素质,优化德育形式,营造德育氛围和建立健全德育网络等几方面改革的构想,以促进德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成人德育必须转换教师德育角色,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革新德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成人教师队伍的德育能力,以实现成人德育的科学性、时代性、生动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理、寓教于德.  相似文献   

13.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受到社会环境、家庭、学校、集体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必须采取多样的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才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育实效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提出是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的,这个背景应该是社会的转型。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凸现是有它产生的原因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社会转型。为了适应转型时期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开展德育科研,提高教师育德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道德关怀,实现以对话为德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德育的理论研究证明,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质量必须重新认识学校德育的功能、价值,还需要从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和把握德育的新理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更新德育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创新德育工作,这是构建有魅力的德育的关键所在。我校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秉承“务实创新,崇尚一流”的精神,启动德育“创新工程”,精心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系统,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教育界最主要的话题就是立德树人,"德"是"人"的德,"人"是有"德"的人.生活德育有两个内涵:一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实施德育,二是让学生在德育当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德育过程向生活开放,三是坚持生活德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生活与德育联系在一起时,学生的自主认识可以得到尊重.在初中德育中采用生活德育的思路,实际上是将德育进行课程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在德育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中专学校在改革大潮面前,德育工作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德育地位淡化,德育内容泛化,德育队伍弱化,德育效果滞后化,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摆正德育工作地位;管教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求真务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自我教育,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加大投入,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与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学习体和教学体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其中,学习体的重心决定教学体的重心,教学体的重心随学习体的重心变化而变化,学习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学业水平与德育发展水平具有高度正相关性,因而在对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群体实施德育时,学校要根据学生德育发展水平,降低德育重心,并建立强有力的德育支撑体系,使低重心德育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20.
张志敏 《教育导刊》2004,(11):36-36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现代德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