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现象产生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不协调性日趋明显,很多城市对“城中村”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然而,改造过程中出现了环境破坏、重复建设和低质建设等诸多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城市整体发展。本文从“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的独特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对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仲岩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6):69-71
“城中村”居民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技能缺乏、文化生活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社区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改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能够提升其文化素质,促进“城中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海陵区"城中村"改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社会的缩影,以“亦农非农、亦城亦乡”为其典型特征。“城中村”的存在,是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凸现,是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中出现的“一城两制”的城市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为主要脉络、从利益再分配和体制转换关系中折射出来的产权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城市土地配置效率是不同的 ,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依赖于有效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在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主导下城市体制覆盖乡村管理体制、城市生活替代乡村生活的过程。对“城中村”的改造使农民失去土地 ,从而失去了与城市谈判的筹码 ,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和被分化的状态 ,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更被动、进程更缓慢。  相似文献   

5.
在“城中村”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最根本利益矛盾就是“城中村”的土地产权性质的改变。因此,该项研究把“城中村”改制中土地产权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并以广州的实践为分析对象,探索“城中村”治理结构的转型过程及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不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将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文章探讨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了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了加速改造“城中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改造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本从明晰“城中村”土地产权、实施法定图则、实现土地市场配置等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实现走城市经营之路,加快泉州“城中村”改造步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的社会整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也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中村”是我国大城市扩张的必然产物。在这些地区,原有的农村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之间,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对城市景观、居民观念、经济结构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有的还相当尖锐。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中村”的内部冲融和外部冲融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也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中村”是我国大城市扩张的必然产物。在这些地区,原有的农村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之间,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对城市景观、居民观念、经济结构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有的还相当尖锐。文章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中村”的内部冲融和外部冲融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城中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原本地处城郊的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而村庄作为一个特定的聚居群落,则往往被保留下来,成为所谓的“城中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和普通的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相比,“城中村”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的民主治理取得了可喜进展,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扬。与此相关的是,杭州市的"城中村"治理也是成效显著,其突出特征为:强调"民生"、科学推进、注重现代意识和文化品质。不过,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单向度的发展、创生力的不足、理论性的薄弱。因此,如何以超前的眼光更新观念,确立"城"、"乡"发展的多元格局,将是未来杭州市也是整个中国"城中村"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社区具有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性的显著特点。在这里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遗留,而且存在居民素质较低、社区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新制度的管理与运作方式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中村"社区向真正城市社区的全面转型,必须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正确处理"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向真正城市社区的过渡与衔接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居民和居委会及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后,村级财务收入受到自上而下的挤迫,日趋紧张,难于满足供应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需求;加上乡村治理结构体制的缺陷,村级财务运行状况不容乐观,债务现象比较普遍。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乡村财务问题更加突出。分析新时期三明市村级组织财务运行的基本状况,有助于从中发现问题,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绵竹市几个镇村已婚农村女性的婚姻地域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绵竹市改革开放前后的乡村婚姻地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绵竹市乡村婚姻地域演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乡村婚姻通婚距离和范围有逐渐扩大之势;二是近半数以上已婚女性婚迁距离在5公里以内;三是从贫困地区流向富庶地区。就其演变成因分析受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城归"精英与村庄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英结构是研究中国乡村政治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超越乡村视野的“城归”精英返村参与村政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新的现象 ,有其必然性。本文结合实例 ,对“城归”精英参与村政的利弊得失进行剖析 ,认为在“城归”精英治理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治理经验 ,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原有乡村治理模式向法理型治理模式的转型 ,但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 ,其本身也仍处于与乡村社会的不断磨合与互动之中。进一步整合其优势 ,并将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理型治理轨道 ,也许是乡村政治民主化努力的一条可取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选取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街道和孔家崖街道两个安置点,以社会学调查方法为指导,对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彻底完成后居民的稳定收入(来源)减少,生活成本较改造前上升,在不同居民之间有可能会逐步形成阶层分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和城乡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二元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是畸形的、没有后劲的,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现代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十一五"期间楚雄州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举措,不走城市化道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法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对影响泉州中心市区城中村的邻里关系进行详实的社会调查和探究,通过调研试图基本了解和掌握城中村居民的信息,对邻里关系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文章通过对泉州中心市区中典型的“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研究,从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就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