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经》是东方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部殊胜的宝典。它博大精深,涵盖宇宙万物的科学大真理。著名汉学家Arthur Waley的译著却在内涵和形式上都有所欠缺,难以呈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巨著,把它译介到西方意义相当深远。本文选用了阿瑟·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进行分析,从精神文化词、形象比喻词和数词这三个方面来说明该译本所存在的诸多误译及翻译不当现象,并就其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可从三个维度分析语用翻译的复杂过程:一维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因素,包括作者因素、译者因素和读者因素;二维是翻译活动的客体因素,指原文文本因素和译文文本因素;三维是翻译活动这一行为本身,即明示、推理和翻译。以此为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发现在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翻译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道德经》韦利译本体现出译文宏阔、措辞典雅、内容厚重的翻译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基逢 《教师》2011,(2):116-116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5.
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是翻译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追求。《道德经》的英译本多达上百种,这些翻译中,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特别突出的所谓权威版本。在美国的翻译版本中,斯蒂芬·米切尔的译本算得上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所谓"流行",指的是其在翻译文学接受过程中受到大量普通翻译文学爱好者的欢迎。米切尔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对原著的忠实度并不高,且有相当程度的意译、改译、错译情况存在。他的最重要的翻译手法是将《道德经》通俗化和简化处理,这种翻译方法体现的是美国文化环境中的读者对中国这种东方"异域文化"的想象理解和自主阐释的尝试,在本民族、本土文化语境中对他者经典的重构。这一翻译作品为重新认识跨文化交流和典籍翻译,以及由此反观中国本土文化及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通过对《道德经》英译本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等的情况。由于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道德经》文中大量运用的排比、对偶和回文等修辞格,成为翻译的难点和研究的重点。文章选取以帛书本为源本,以世传本为参考的刘殿爵译本,通过举例分析,就该译本如何采用直译、意译和弥补等翻译方法,对原文形式进行重塑作出讨论,总结其翻译语言的艺术特点,并从中观察古籍英译的某些共同特点和现象。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精髓,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选取了70篇《道德经》英译研究的论文成果为语料,对《道德经》的英译研究进行了概括综述。从《道德经》中英译本对比、重点字词、章节翻译研究和风格的探索、译者视角、文化意象的转换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国内《道德经》英译研究存在4点不足:广度方面,研究的范围过分集中,过于狭窄;深度方面,研究的层面过于局限;在资料占有方面,研究得不够全面;对《道德经》译本的评价过于主观。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9.
10.
《道德经》一向被视为道家学说的集大成和经典之作,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时期,文化背景之下,先后出现了很多译本。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新的视角,对其中三个英译本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翻译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诠释学理论为基础,首先从宏观视角介绍了林语堂对《道德经》的见解,其次从微观视角着手,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分析和比较了林语堂、理雅各、韦利对《道德经》中所蕴含文化深层含义的术语翻译,以期为中国古籍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学巨著,一个成功的翻译可以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然而由于中西两种文明的巨大差异,《红楼梦》的翻译仍存在着巨大的困难。正是这些困难使现有的两个完整版《红楼梦》译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些缺憾体现在人名、典故、意象等多方面。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海铃 《成才之路》2013,(15):57-57
《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字,八十一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和辩证思想的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全书以"道"这一抽象哲学概念为核心,阐述了世界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存在方式、矛盾及解决方法等,其思想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态和思维。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对其中BrianBrown Walker、Ch’u Ta-Kao、Alan B.Taplow三个英译本进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经典著作被译成英文。英国著名汉学家詹姆斯·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本是其中的一本代表作,译者采用大量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处理中西文化差异,保留了《道德经》的思想精华和行文风格同时语言表达标准地道,兼顾读者的可读性和欣赏性,是中西翻译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角度评析理詹姆斯·理雅各《道德经》英译本的典型例证及特点,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前的选择条件和翻译后的传递效果。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具有完整逻辑系统的哲学著作,作品的第一章是老子大道思想立论的基石,对整部著作起了总纲的作用。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翻译的《道德经》译本常被作为研究老子学说英文翻译的范本之一。该文将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第一章与原文逐句比读,分析译文翻译的出色及不足之处,指出译本注重还原《道德经》的历史文化语境并突出原文核心概念的哲学含义,认为在对文化典籍的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能偏离原文的文本含义和主旨精神。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外翻译家《道德经》英译的4个版本,发现几种误译现象,包括:字词误译和句子结构误译。字词误译有两方面原因引起:词性理解错误和词的引申意义或转义理解错误。而句子结构误译产生的原因是:标点理解错误和句子成份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诱发各种制约发展的因素。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道德经》博大精深,源运流长,作为前人留下的一座思想智能库,较早就从天人关系、修身、治国、道德、伦理等方面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人类面临日益深重的现代文明的危机之际,汲取和弘扬《道德经》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是中国典籍里被翻译次数最多的,长期以来,学者在不同的视角对其译本进行剖析研究。本文选取一个相对比较新的视角——哲学阐释学去分析理雅各译本,从宏观的历史背景,到微观的字词翻译,笔者旨在说明,任何翻译都是历史的,没有脱离历史的译者,更没有脱离历史的译本。  相似文献   

19.
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通过对中国先秦老子《道德经》的Aleister Crowley英译本的讨论,谈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体现在译者的取向和译者具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译者在一定程度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去传达自己的理解,综合读者接受、译入语文化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整合自身文化修养、语言能力,将译文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本身理解的困难、翻译的复杂性及其重要性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即它的翻译合作问题。《道德经》的英译合作迄今存在着中译西辅、西译中辅、西译西辅和中译中辅四种模式,但是译者的资质、合作者的水平、合译的分工及认定都存在着问题,影响"合一"。从读者层次的视角进行探讨仍是理论层次的分析,具体的操作仍然依赖于普及的自然、顺畅化程度,以及对其展开的与时俱进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