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英语习语中存在大量VP+hand结构的表达,这些习语中的动词除所属身体部位意义,表示所属,获得之外,它们的整体意义还扩展到给予,位移,信息传递,致使等方面。那么,这些扩展义是如何形成的,VP与hand的非所属性如何解释?该文在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将vp+hand习语视为一种独立的构式,以图式范畴理论,自主依存理论和构式压制中的M-压制为理论基础,加以修补和整合形成新的SMA模型,以此来解释此构式的生成机制。研究表明,vp+hand习语表达式中的动词以归属类和获得类动词组成了构式的原型图示,其他六大类为语义扩展图示,语义扩展的途径体现为M-压制。修补整合后的SMA模式对vp+hand习语构式的语义认知机制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别+A"祈使构式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否定祈使句式,本文从语法转喻的视角探讨了该构式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概念转喻模型"结果代动作"是该祈使结构生成的认知理据,而构式义对形容词词汇义的语义压制是实现概念转喻具体操作的深层动因。"别+A"否定祈使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的构建有助于界定进入此构式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概念融合理论、认知参照点理论和自主依存理论存在不足,但它们可以互相修补,基于这种互修机制,可建立基于认知参照点和自主依存的概念整合模式,这一模式反映了人类基本的认知过程,可对语言构式做出合理解释,本文将此作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动前名词构式为例,对相关语言现象进行解释,以期检验基于认知参照点和自主依存的概念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秀……"族构式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鲜活语言,展示了语言的时尚感、幽默性和创造力。本文以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为框架,分析"秀……"族构式的特点和认知理据。研究发现,"秀……"族合成结构的组构过程中,"秀"为依存成分,语义凸显的次结构需要依赖其后的自主成分的语义侧面对其进行补足和阐释;自主成分同依存成分"秀"的联接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只有那些语义积极的、表示具有美丽特质的身体、品质、才艺等的自主成分能够同"秀"组构,合成"秀……"族构式;"秀……"族构式的组构是借助转喻认知机制的操作,其搭配成分由具体名词扩展到抽象名词、抽象形容词等,显示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灵活性。该研究证明了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X进去,Y出来"构式的特征,从"X、Y"的义类特征方面将其分类,并考察了"X、Y"的功能类型以及构式的句法功能。构式具有主观评注的语义功能,能通过前后对照,强调反差之大。此外,探讨了构式的传播机制,并认为容器隐喻和类推是内因,语言使用者和社会环境是外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原型范畴、转喻及压制理论.研究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多义现象及其产生的认知理据。指出当动词的词汇义和双及物的构式义发生冲突时,会出现语义相互压制。当动词的词汇义成功地压制构式义时,会产生双及物构式的多义现象并具有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动构式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其语义、句法特征和论元角色及构句限制等方面,很少涉及中动构式的生成及其认知发生机制。本研究重新审视了英汉中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分析了中动句句法语义的冲突及融合,发现存在于人类概念结构中的状态意义和属性特征因其相似性发生跨空间的映射,并通过概念整合机制,形成新的概念:中动构式源于被动概念和主动概念的整合,是人们兼表状态意义和属性特征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X一Y"是汉语中常见的结构之一。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该构式的构件是否具有原型性和构式是否产生了浮现意义为鉴别标准,将"一X一Y"分为四个整合度:低整合度、次低整合度、次高整合度、高整合度。同时分析了该构式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法分析大多是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功能和形式等出发来研究的,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常常是从主要组成成分入手。在这一点上,分别由Lakoff和Goldberg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跟当前的主流理论一生成语法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后者忽略不同形式之间的语义差异,认为语言形式是独立于语义或话语功能而独立存在的自足系统,对“核心语法”中那一部分简单、规则、普遍的语言形式的研究就可以揭示语言本质。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则特别强调语言的认知语用理据,非常重视所谓语言功能与形式的整体性理解,是语用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来探析英语复合词的生成机制,认为英语复合词是词汇化的结果,因而有着复杂的内部语义结构。英语复合词的形成过程符合概念整合的理论原则和运行机制,通过述谓结构空间和语义元素空间的整合构成具有独立语义的英语复合词,这是语义构建的过程,也是人类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按照构式语法,词汇义和构式义在整合时,会出现语义相互压制。转喻是压制的认知心理机制。在英语双及物动词中,其构式义对词汇义的转喻压制主要体现在四类动词上;词汇义对构式义的转喻压制以未来领有类动词为典型;即使在构式义占据优势时,动词义也并非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根据“演绎-归纳-演绎”的方法,构式“X虽易,Y不易,且A且B”既有基式的常用类型,也有变式的扩展方式;从构件性质与构式层次看,构式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从句法-语义接口和话语-语用界面看,构式的表达功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对比与凸显劝勉,是关联理论“明示-推理”模型下的反预期表达;从构式理据与形成动因看,高频使用、框式替换、泛化类推是推动构式演化的基本动因和主要机制,当然,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化和网络语言的快餐化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也是推动构式成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渗透于语言的各个层面,隐喻语言的建构与解读依赖于语言基本单位——构式。从隐喻的认知本体研究出发,结合相关学者对概念隐喻、语义框架和构式互动关系的研究,围绕概念域的组成成分、源域和目标域的标签方式以及基于构式的隐喻映射方式三个方面,进一步厘清构式视角下的隐喻的认知机制,即源域和目标域的选择依赖于构式义主导下的自主—依存关系,依存项激活源域,自主项激活目标域,从而形成从源域中框架向目标域中框架投射的完整隐喻映射过程。该结论不仅拓宽了隐喻研究的广度,而且以较新的视角—构式探究隐喻认知机制,为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构块语法理论认为,语法结构是独立于词汇语义规则之外的语法事实,有独立的语义,称为句式语义。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原型句式语义皆为"有意识的给予性转移",都可通过隐喻、转喻等引申机制表达更为抽象的概念,"索取"等左向转移可看作"给予义"的引申,这是句式机构的语义使然。英汉语词汇化、语法化方面的差异使得双及物结构在两种语言中的引申呈现出不对称状态。本文尝试从构块语法的角度比较英汉双及物结构,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6,(6):55-58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语言表达式"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一高频度的表达式预备了一个构式,即"舌尖上的X"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被表述为"吃"事件框架。"舌尖上的"是构式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成为构式的主体,"X"则表示插入构式的填充词汇,通过注意力视窗开启使"吃"这一事件框架中的某个或多个概念成分前景化。构式压制凸显了填充词汇语义框架内饮食这一语义成分并弱化了其他的语义成分,导致填充词汇的语义发生转变从而消解了构式义与填充词汇之间语义语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运用构式-词汇双重压制和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中"很+NP"这一特殊结构的运作机制进行考察和解释。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压制整合观",认为"很+NP"结构是人们在概念化过程中,运用"压制整合理论"创造出来的。"很+NP"结构中名词"NP"在构式和词汇的双重压制下,其与名词有关的表属性的、抽象的、描述性的内涵语义得到凸显。再经过人们在心理空间中对概念元素进行识别、整合,该构式具有了特定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X+人"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式,各种"X+人"的变体层出不穷,并被应用在日常生活、网络、文学等各个领域。该文视其为一种构式,以简洁的形式传达高效的信息。是否可以进入该结构取决于X是否具备描述人性状的语义。该文试图从隐喻、转喻、隐转喻和概念整合四方面来论述X是如何获得隐喻义和转喻义,扩展其语义范畴从而进入该结构的。  相似文献   

18.
以概念整合理论(以下简称CBT)为主,通过构式压制理论(以下简称CCT)对其进行修补,形成了新的整合模型BC(整合一压制模型),为“不A不B”构式提供了一个简约、统一的解释,并且解决了前人遗留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X就是任性"是口语常用的结构之一,借鉴构式语法理论,我们称其为构式,该构式有自己的构式意义,即"对X性状意义的主观评述高量级",进入构式的成分都是口语性较强的性质形容词,心理状态动词及少量含有状态义的其他成分。该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都是构件整体复合的结果,本文在对其构件、主观量和主观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该构式的形式与构式义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结合构式理论,通过检索语料库,从构式义、构式与词项的压制互动、构式的语法功能与搭配、构式的主观性与语用功能、构式的形成机制、构式的扩展等方面,对"看"语素构式群——"看把你X的""看你X的""看X的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