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旨在用西方国家的认知隐喻理论分析长篇小说《围城》中英本的隐喻翻译。认知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它为文学的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翻译活动是一个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这个推理模式可以为隐喻的翻译提供重要启示。从具体到抽象,从始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度分析其对作品意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语料库"——《围城》中诸多隐喻进行分类,研究《围城》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传统的语言现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隐喻的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围城>中英版本中的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相同和异同进行阐释有助于发掘人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小说《围城》自发表以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然而大多数的研究多局限于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尤其是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围城》中的隐喻及主题的构建目前还较为少见。近年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而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图式理论是隐喻构建的重要理论,对于研究隐喻有着重要意义。小说中出现了大量与容器图式相关的隐喻,从图式理论这一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出发,研究小说中出现的与容器图式相关的隐喻,认为这些隐喻是对小说主题的揭示,即"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进来"这一人类普遍的围城心态。  相似文献   

5.
罗玉枝 《文教资料》2010,(29):57-59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以小说《围城》及其英译版为范本,通过分析译者英译汉语隐喻的具体实例.探讨了汉语隐喻英译的三种常用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类型、交际情景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杨艳 《文教资料》2011,(5):30-32
隐喻是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的微妙体现。英汉隐喻中的喻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围城》中,这点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珍妮英译《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并对部分隐喻翻译提出商榷建议。  相似文献   

7.
<围城>使用了大多的隐喻,种类繁多.本文将它们区分为文化隐喻和文化外隐喻两大类.而文化外隐喻又可区分为普遍隐喻和个性隐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林玮 《时代教育》2014,(12):149
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最主要的产物和工具,是由人类思维的共性决定的。然而任何思维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和影响。人体情感丰富而抽象,为了准确理解和生动表达,人们经常将其具体化,范畴化,即隐喻化。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英汉语言中人类四种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俱)在概念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思维异同。以此说明英汉情感隐喻受不同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影响,将呈现不同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蓓  张寒 《华章》2012,(11)
《围城》被人们冠之为“现代的《儒林外史》,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喻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钱钟书先生运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和精辟的语言将当时的社会现象生动、具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就从风趣比喻式的幽默和辛辣讽刺式的幽默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0.
以钱钟书《围城》为例,从文学语篇的视角对隐喻进行研究,强调隐喻在文学语篇中的建构作用,从而将隐喻从词汇和句子的研究领域扩大到语篇领域,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围城》运用了许多奇特的比喻,本文着重论述这一小说所用比喻的情感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的《围城》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及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着意写出了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  相似文献   

13.
在《围城》中,钱钟书以我国传统的讽刺艺术手法为基础,汲取西方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长处,加上作者丰富的学识,哲理性的思考,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意识、道德观念、复杂心理,尤其是阴暗心理进行了文化反省和文化批判,展示出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和在中西两种文化冲击下的困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现代讽刺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诗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种美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隐喻化的修饰、美化的语言。隐喻使语言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诗人在诗歌中大量使用隐喻可以使诗歌的语言达到"陌生化",从而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心理体验,凸显出诗歌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长恨歌》两译本的比较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好地保留诗歌隐喻的效果,即实现最佳的隐喻译法,从而使译文更好地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5.
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所处的文化背景。本文试图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爱情"作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情感隐喻认知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成为陕北人联系外面世界和让世界了解陕北的一个重要纽带.隐喻在陕北民歌中可谓是随处可见,陕北民歌作为一个研究隐喻的文本,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由始源域和目标域两部分构成.始源域的结构比较清晰,目标域的结构比较模糊."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相似文献   

17.
《围城》让我们看到了钱钟书先生对世态人情深刻的洞察力和锐利的穿透力。小说通过对几个女性的婚恋家庭观念的深刻描述,透视出了在男权文化环境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这一更深层的东西。本文围绕《围城》中几位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钱钟书先生对女性的角色困境、情感困境、孤独心境所做的透彻揭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从理论到具体策略全面探讨隐喻的翻译。其中,由英国翻译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七种翻译方法被广泛采用。从纽马克翻译策略角度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翻译的得失,在理解隐喻含义的基础上,赏析优秀译文并改译问题译文,为其他隐喻翻译提供借鉴,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语言中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实现的。情感隐喻的形成主要是以人的体验为基础。为进一步探讨情感隐喻的体验性,以英汉两种语言中人类四种基本消极情感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对英汉"悲伤"、"愤怒"、"恐惧"、"焦虑"情感隐喻从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认知对比,探讨其体验基础,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根基及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这说明二者的兼容性。本文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围城》中相关的具体隐喻汉英翻译实例,分析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此发挥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