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芸芝 《海外英语》2013,(16):271-273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而兴起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领域。根据这一理论,语言不再是意义构建的唯一手段,除了语言,图片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表达事物的意义,甚至能够比语言更准确生动地向读者传达更多的信息量。该文利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南民族大学校徽的多模态意义的构建与传递。向读者揭示了该校徽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而兴起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领域。根据这一理论,语言不再是意义构建的唯一手段,除了语言,图片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表达事物的意义,甚至能够比语言更准确生动地向读者传达更多的信息量。该文利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南民族大学校徽的多模态意义的构建与传递。向读者揭示了该校徽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Kress和Van leeuwen在Hallidy的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和视觉图像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三意义方面意义对电视广告的图像进行多模态分析。本文以芬必得电视公益广告之《光华学校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此案例的语言、图像、声音等元素的分析,指出多模态非线性方式出现的广告语篇中多种符号模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共建意义,为多角度阅读广告的意义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多模态语篇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运用图像概念意义的分析框架阐释我国当代多模态教科书的图像特点和图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学习阶段教科书的图像和图文关系存在的显著差异,背后受到语域因素的影响,同时检验了该模式应用于汉语多模态语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王昕 《海外英语》2012,(13):256-257,260
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增加票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了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的多模态语篇的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泰坦尼克号》(3D版)首款海报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对2009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环保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旨在探讨图像和文字作为社会符号如何汇合成一股统一的多模态交流行为,构建语篇意义,呼吁人们积极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相似文献   

7.
电影宣传海报主要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具有多模态性特点。本文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对去年近段时间热播的电影《失恋33天》的宣传海报进行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能够研究发现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图像等模态都能表达出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且它们相互作用生成意义,进而达到海报的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电影话语分析涉及到图像、音乐、语言、声音、文本等多种符号模态,以往人们常从文学评论、电影评论、心理学、美学等宏观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探讨,而较少使用以语言学为切入点的语篇分析方法。通过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上讨论电影《喜洋洋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中虎威太岁拜年的图像意义表达方式,从电影的角度分析虎威太岁出场的场景、场面调度、画格,从动画的独特特点分析该电影中各个动画人物色彩等各级阶符号,以及从图像、文字如何与听觉模态音乐等互动方面分析其背景音乐及片尾插曲,可以发现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动画电影分析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外语教育和语言学的结合是应用语言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语义学是语言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外语教育语言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语义与外语教学的结合。文章主要从隐喻意义、语境意义、语义场意义、语义韵、象似意义五个视角举例分析,阐述如何从语义视角,促进外语教育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能研究处于复杂庞大的体系之中,对二语习得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语言学能近年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回顾与思考,提出复杂系统理论对语言学能研究的意义,主要梳理了语言学能研究模式、语言学能测试发展、语言学能国内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语言学能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一幅海报为例,分别从图像部分和文字部分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海报中图像和文字等符号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实现符际互补关系,共同参与意义表达和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观众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语言学界存在着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分野的看法,国内学者对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也有诸多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形式语言学研究语言形式,功能语言学研究语言的交际意义和语用功能。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区别以及今后的交流趋势。  相似文献   

13.
梁晓鹏著《敦煌莫高窟千佛图像研究》,已于2006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敦煌莫高窟千佛图像研究》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序论;第二章:前期研究综述;第三章:千佛图像;第四章:千佛图像的图像学分析:第五章:千佛图像的语言学分析;第六章:余论。该书对敦煌莫高窟千佛图像进行定义和分类,并从图像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千佛图像的结构和特点,探讨了千佛图像的地位和功能,指出千佛图像作为一种符号有更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背景下,以Kress&van Leeuwen在《阅读图像》一书中提出的视觉语法为基础,尝试从表征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上对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突破以语言为核心的传统的诗词分析方法,揭示诗词的多模态分析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雷蕾 《考试周刊》2009,(17):44-45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话语的多模式性日益凸显出来,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运用克瑞斯和勒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从而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构建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意义。他丰富与发展了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加以整合,构建了一种能够更好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文化语言学。通过评析帕尔默在其文化语言学中对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进行整合的动因、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人类语言学情结、认知系统及其核心概念,可从中得到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对2010年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会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揭示图像与文字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感在日常用语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并为大众所理解接受。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称为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在广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多模态广告语篇中。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图文广告随处可见,影响深远。图文广告利用以视觉感官为基础的图像与文字两种符号模态间的互动,激起其他感官的相似经验,从而实现语篇内容与认知意义的共鸣。作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通感的认知在图文广告的认知意义构建中有何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已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基于此,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0周年校庆标识图像和校标释义文字为例,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