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状语的主要功能是修饰谓语,但当形容词充当状语时,语义指向较为复杂,其语义并不一定直接指向谓语中心语,还可以指向主语、宾语等成分,其句式可表示为NPs+Adj+VP+NPo。为解释描述性指宾形容词状语和结果性指宾形容词状语深层结构的不同及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歧义的问题,拟借助分布形态学理论的动词化核心、动词词根对指宾形容词状语句的事件结构进行句法表征,进一步阐明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而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指宾状位形容词前置研究可以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展开,其中可能性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点,实质上就是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包括句法结构制约机制和语义特征制约机制两方面。其中句法结构方面的制约主要是体现在要求数量限定结构和时体标记词同现。语义特征制约机制包括句中动词与指宾状位形容词自身两个方面。经分析,发现指宾状语前置其绝对限制作用的不是句法上的制约,而是语义上的制约,尤其是前置的指宾状语与宾语之间的关系性质。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事件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新戴维森分析法,分析领主属宾句的事件特征。领主属宾句是包含两个原子事件的复合事件,并且,两个原子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笔者在相应的逻辑语义表达式中,明确地界定了两个名词词组的题元角色,直观地呈现了该句式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一X又一X"作宾语的句法结构时,"一X又一X"前面动词小类的差别,以及动词后面的体助词的不同,分小类讨论了"一X又一X"作宾语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文章认为,动词小类的差异、体助词的差异是"一X又一X"作宾语时构成不同小类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韩玉  刘景霞 《海外英语》2014,(7):236-237,241
文章通过"感知符号系统"这一心智哲学理论来解释说明指类句这一句式的感知基础并分别从意向性和多模态感知来揭示指类句的生成原理。认为感知经验对语言的意义构建理解依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类句的生成是心智活动的反映,是多模态感知和感知信息相加工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把现代汉语中必带“地”的状语称为描写性状语。通过对描写性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以及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性状态和行为性状态的区分,把描写性状语分为外指描写性状语和内指描写性状语,并进一步把内指描写性状语分为描主、描宾、描谓、描主/谓、描谓/宾五大类。  相似文献   

7.
从古汉语语法中的兼词理论看,英语表处所的"-ere"形词可视为英语中的兼词,它与古汉语兼词"焉"都伴随着语音的简化,都有与之同形的地点代词,都可作陈述句的地点状语,都可对地点状语提问。不同的是"-ere"形词是取舍式缩音,"焉"是合音式缩音,两者表示同一意义的兼词数量不同,"-ere"形词有近指远指、陈述疑问之分,通常只有焉的隐含介宾可以是复数,"焉"的隐含介宾类型更广泛,含义更宽泛,二者所在句的语序和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对"吃了他三个苹果"构成的双宾句的分析,提出将现代汉语双宾句分为双系双宾句和单系双宾句的标准.列举两类双宾句对立的多种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各自内部的语法差异,其中单系双宾句尤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根据方式介宾状语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功能,它所表述的"方式"语义范畴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行为内容"四个次范畴;相应地,方式介宾状语亦随之存在有四种类型。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介词宾语的语义特征亦各不相同;这不同的语义特征则规定了它们各自的语法性质和抉择的对象,且随着方式介宾状语次类的不同,其语义指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刘海生 《语文知识》2012,(1):105-107
"多半"的语义指向存在多种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多半"出现的句法格式及其语义、语用前提的分析,认为只有在小句内状语的位置上"多半"才可能出现双向语义指向。"多半"前指要求说话人认为是已知事件且被指成分在意念上是至少可以切分成不均等的两部分。说话人认为是未知事件时只能后指表示一种肯定性的猜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汉语中特有的"宾补争动"现象以及汉语解决这一矛盾常见的几种途径——"把/被"字句、重动句、话题句以及补语前移做状语。这几种途径表面看毫不相干,其实它们都有相同的深层结构。本文根据格位理论试图找出它们共同的生成机制——名词词组以不同的方式获得格位。  相似文献   

12.
状语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语义指向方面探讨句中状语。分三个部分:1、状语的语义指向类型及其表述作用;2、不同语指类状语的构成特点及其语义辖区;3、多项递加状语的同指与异指,专指与兼指状语的划分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以《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强势语法特征与汉语相关句法现象》借用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对指宾状语句、多项式名词状语句、倒装句、“把”字句、“V+数+动量+名”结构和“N+们”结构六种语法现象进行了统一解释,这些都是由于句法推导系统为了删除不可解释的强势语法特征而诱发的句法移位。  相似文献   

14.
孔苏 《现代语文》2014,(2):12-14
与传统语义学相比,认知语义学恰当地还原了话语理解过程中的思维路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对小句层面上的诸多语言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本文以认知语义学为视角,分析了以运动事件句、"领主属宾句"为代表的汉语小句的概念结构及其合成机制。同认知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地位仍需提高,认知语义学理论与汉语事实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该文以概念框架为基础,根据Levin的动词分类,并以感知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构建感知事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6.
钱亚萍 《海外英语》2014,(21):240-241,247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该文以概念框架为基础,根据Levin的动词分类,并以感知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构建感知事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7.
在对《左传》事件句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事件句对不同语义小类的名词性宾语有不同的选择关系。事件句和非事件句对宾语的语义小类和宾语的结构形式在选择上会有所不同,动词作述语构成事件句,或者事件句所表示的语义得以实现的决定因素是动词以及与动词相关的句法成分之间的相互选择制约,因此探讨清楚这一问题对《左传》事件句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安陆方言的双宾句与普通话相比有各种不同的句法格式。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来看,有"给予"双宾句、"获取"双宾句、"称说"双宾句、"告知"双宾句、兼语双宾句。从句法格式来看,有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也有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还有在双宾语之间用虚词"得"的双宾句。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一X又一X”作宾语的句法结构时,“一X又一X”前面动词小类的差别,以及动词后面的体助词的不同,分小类讨论了“一X又一X”作宾语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文章认为,动词小类的差异、体助词的差异是“一X又一X”作宾语时构成不同小类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山学院学报》2014,(2):92-96
传统语法上的插入语指"插入的句子片断",而不指其在宿主句(饰句)中所承担的语法功能,因而它不是语法术语。为全面分析插入语,宏观上把插入语分为典型和扩展两类。从认知语法角度分析,插入语不是结构独立成分,语义上依存于自足的宿主句,对宿主句的语义进行细化,语法上做宿主句的"非限定性"状语、定语、同位语和呼格,但不做补语,而且"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插入语能改变"组合句"的语法结构。从语义到语法的认知研究思路使语言现象的解释更具充分性和理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