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高中英语教材的最重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的对象可以是包括成语在内的单词,也可以是句子,下面我们就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单词、成语和句子翻译中的运用进行逐一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本文笔者试就新闻报道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体讨论翻译方法,即直译与意译的选择问题。直译和意译并非是相互排斥的两个个体,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不同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要灵活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让译文更加传神达意,更好地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3.
做好翻译不容易,特别是直译还是意译的争论由来已久。通过翻译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作品《尖枞树之乡》中的一章,并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直译与意译两者需要互补,能直译的时候就直译,不能就意译。另外,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些翻译技巧和策略非常重要,译者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和策略才能更准确地做好翻译,同时,译者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歌英译历史由来已久,关于中国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应该直译还是意译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还没有定论。作者认为,中国诗歌直译或意译是就翻译方法而提出的争论,对诗歌翻译本身有着重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直译和意译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及如何使直译和意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5.
古文的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通常古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就是对照原文的词语和次序用现代汉语直接写出来,要求字字落实,不能改变句式和语气.意译,就是只译出它的大意,字词可以增减,句式也可以变换.中学教学,无论是讲解或是做练习,还是应考,都要求直译,只是在翻译个别特殊句子时才采取意译.下面就直译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娟 《初中生辅导》2020,(35):23-25
<正>单元知识补充一、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相似文献   

7.
翻译理论在20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直译、意译两个概念在后现代语境下演变为归化和异化。一般认为直译和意译关注语言学层面的翻译问题,而在发生翻译文化转向的今天,归化和异化则主要关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问题,也就是说,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异化是翻译策略。从中西历史上几次大的直译、意译之争以及学者们归化和异化的定义看,从直译、意译到归化、异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的大背景下,翻译实践应该合理地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豪杰译、硬译、直译、意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采用的基本方法。“豪杰译”流行于清末民初,是指对原作的各个层次作任意改动,如删节、改译、替换、改写、增减及译者的随意发挥。五四前后,鲁迅等人根据现实需要,强调准确地引进异质文化,因而在翻译方法上主张“硬译”和“直译”。有人则坚持“意译”。学界因而掀起了旷日持久的直译意译之争。实际上,“直译”、“意译”是译事中一种基本手段的两个方面。本文重点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直译、“意译”论争的情况,并致力于理论构建。梳理直译意译之争是研究中国传统翻译的起点。现代翻译史还表明,每一次有关“直译”、“意译”的论争都推动了中国文学翻译水平和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译界早有“直译”和“意译”之说,因为它们没有清晰的定义,“五四”以来,译界对它们一直争论不休而导致至今依然没有公认的定义.英文中相当于中国“直译”的literaltranslation和word-for-word translation以及相当于“意译”的liberal translation和free translation翻译方法以词语意义为基础,而中国的“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与它们截然不同,以词语形式为基础.中国翻译理论界应该摆脱“直译”以形式为重、重“形似”,“意译”以意义为重、重“神似”的惯性思维.“直译”和“意译”应重新定义.翻译方法由“直译”和“意译”变成“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  相似文献   

10.
误译是对直译和意译的曲解.误译包括死译和胡译.死译不是直译.胡译也不是意译.汉译英中以死译的情况居多,而死译的结果造成翻译不足或翻译过头的错误.避免误译可以采用直译法、调整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1.
直译和意译历来是翻译界关于翻译方法争论的焦点。诗歌翻译是一个特别的领域。本文从诗歌翻译的角度人手,探讨诗歌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翻译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训练,一方面,它可以考查中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考查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一是准确,二是顺畅.准确指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曲解,不随意加减;顺畅,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语句通顺,流畅.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按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逐词逐句地翻译.意译指按原文大意来翻译,当直译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时,就要用意译.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方法上,翻译界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直到今日,理论界还各执一词。本文简要回顾了贯穿翻译史的直译意译之争,探讨了直译意译之争的根源,并力图超越直译意译之争,转向动态对等论。  相似文献   

14.
很多有关直译意译的理论其实都是句子的翻译为论述对象。因为句子翻译才是翻译中的最基本单位。由于句子本身是各种成分的复合体,所以其中直译意译的使用情况无法一概而论。尽管如此,句子的直译意译中还是表现出一些规律的,比如句子关系意义翻译时的直译第一性等。  相似文献   

15.
吴娟 《考试周刊》2014,(1):24-25
在电影市场上,英文动画片片名的中文译名一直呈现较为混乱的状态,应该对其翻译进行统一、规范。片名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并且考虑译名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因素。此外,片名的翻译可以运用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意译结合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议日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与意译一直是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争论的焦点。在各个时期,不同的翻译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始终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通过阐明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实质和两者的概念,得出直译和意译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翻译实例来证明两者是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7.
文质之争,又称为直译和意译之争,是翻译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历年来围绕直译与意译的争论,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家。本文主要从佛经翻译中诞生的文质之争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中国译学史中的直译与意译的论战,并致力于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直译和意译是韩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原作的思想、风格传达给读者是极其关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研究直译与意译两种风格迟异的翻译方法入手,涉及了这两种方法在中国翻译史上的由来和发展,陈述了直译与意译的新概念,论证了直译与意译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阐明了直译与意译的前提和条件,区分了直译与硬译、死译的不同,指出了意译与乱译的实质性差异。文章最后归纳和总结了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直译与意译兼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高考语文部分试题又增加了文言文翻译题的分数,一些试题分值已经提高到了10分。而实际情况是,很多考生对文言复习没有章法,导致考试时抓不住翻译中的得分点,得分很低。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此项复习呢?如下建议可供参考。一、两个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指按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意译是指按原文的大意翻译,即允许在内容不走样的前提下,用合适的语句和表达方式表示。凡是能直译的就不意译,不能直译才考虑意译。2.文言翻译与解释有相当距离,不能简单地把解释当做翻译,应按这一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