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udwig Wittgenstein提出了"家族相似性"观点,推翻了传统的关于属性必须是"全范畴的"观点,指出属于统一范畴的成员不可能拥有该范畴的全部属性,相反,各成员的属性是相互连接的交错、相互联系的。将家族相似性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语言习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3.
张萌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54-54
英、俄语中,介词和前置词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就像建筑中的水泥、缝纫中的针线,把本来不相关的词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词组或短语。在英、俄语中有许多意义相近的介词和前置词,通过实例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可对学习这两门外语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4)
介词因为其词义复杂且抽象,成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一大难点,也是英语教师教学的一大重点。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意向图示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对介词OF的空间含义、隐喻义等进行了探析,以发现OF语义间的内在联系及其隐喻化的过程,对该介词的教与学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解释英语介词behind的多义现象,指出其意义包括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空间意义是该介词体现的最基本的意义,不同的空间意义通过隐喻映射方式扩展为各自的隐喻意义,其多义性形成过程实际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其他认知域,即由空间认知域向状态、时间等认知域的投射过程。 相似文献
7.
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均可引进交互者、比较者、言谈者和所对者,都可作状语.但二者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即“和”在引进事件的参与者时,用法相对复杂,称为“交互介词”;“with”的主要功能表示伴随,并由此衍生出其他功能,称为“伴随介词”. 相似文献
8.
唐艳花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4):113-115
介词虽是虚词,在句子中不作任何独立成分,但有些介词具有动态意义,可表现出动作的过程、趋向等。以to和from两个方向性运动介词为例,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成果——认知语境,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吴茵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5):98-100
本文从英语介词运用中的关系意义差异、搭配用法差异、静态与动态用法差异、感情色彩用法差异、字面与比喻用法差异、语境用法差异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英语介词用法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玉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1):118-120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未能对此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房青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38-39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英语中除了术语以外,单义词是很少的,多数的词都是多义词。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基于理论的多义词分析法"对动词make进行认知研究,探索构建make一词多义的意义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丽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1(5):65-66
在西语中介词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就象建筑中的水泥,缝纫中的针线,把本来不相关的词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词组或短语。在英俄语中有许多意义相近的介词(或前置词),通过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对学习这两门外语的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INTO句式的认知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驷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2):27-29
介词主要表达事物间的关系,它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是一种句式。nit。句式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TR+V+into+LM”或“V+TR+ into+LM”。表示TR由于力的作用从外部移动到LM的内部。本文从认知角度主要研究介词nito句式的引申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董银燕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9(3):39-42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一个词语不同的义项构成这一词语的语义范畴。在同一范畴中,各成员并不是具有相同的地位,代表该范畴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中心的、典型的成员和边缘的、非典型的成员之分。隐喻理论、转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语义的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的拓展机制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能使人们了解一词多义的内在生成机制,即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从原型意义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的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家族相似性原理、原型理论、隐喻与换喻等,对英语中多义词的内部语义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并较为深刻地理解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志连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4)
依据三个平面理论,运用计算机语言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考察了《儿女英雄》中方位式介词框架,认为该框架的句法意义和功能独特的时代个性,在汉语语言发展过程中具有发展性继承和消亡性传递的作用,研究该框架,可以为汉语介词框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性积累。 相似文献
19.
刘辉修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126-128
根据D.A.Cruse提出的三种词汇语义结构关系分析了英汉语中的某些词汇空缺现象,并从认知的心理突显、感知突显和原型特征以及语言的历时性来解释这些词汇空缺现象。 相似文献
20.
英语复合新构词是英语新词的一个类别,其构成方式及阐释原理都遵循了隐喻认知机制,同时又深刻地反映了隐喻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特征,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本文运用大量语料来论证隐喻思维是英语复合新构词生成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