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通常从题材的突破、新技法的运用以及创作观念和程式的改变等方面来阐释印象派绘画的革新。文章通过对印象派之前包括评论家在内的观众的视觉经验和印象派绘画所提供的视觉感受的比较,说明印象派绘画革新的真正本质是印象派画家们用新的视觉图式对公众的审美习惯和视觉定式进行挑战,最后成功地把他们的视觉感受变成了观众的观赏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西绘画中都有大量的"线"造型作品和理论阐释,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线方式和西方绘画"线"造型方式进行比较,以具体可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基础绘画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将本土的视觉经验和审美体验与西方的造型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升学生对造型的理解和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3.
龚艳 《考试周刊》2014,(71):88-89
"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都是在汉英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本文拟就二者的区别进行阐释,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了写实性在中国早期绘画实践中的结构位置变动,以及写实性对传统诗意压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位差问题。在结合徐悲鸿早期代表作《田横五百士》的个案阐释中,通过揭示中国近现代绘画身份建构中的异文化他者影响,挖掘出援引写实对中国画进行改良的实践过程中所遮蔽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当今中国绘画发展如何能摆脱后殖民的状态,形成真正的具有自身风格特征的绘画语言提供历史参照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创作是文本创作中的一种特殊模式。如果对"跨文化"的理解认识不足,就可能对文本的解读出现偏差。文章从"跨文化"的概念入手,阐释了目前大量文本研究中存在的误区,探讨了在文学创作中跨文化实现的手段,并提出了"域内跨文化"和"域外跨文化"概念,以期为之后的文本创作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剖析了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这对其作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7,(3):97-99
刘奎龄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卓尔不凡的画家,其绘画风格、艺术价值值得深入探析。拟从"师古""师造化""融汇东西""开拓创新"等四个方面对刘奎龄绘画艺术特点进行阐释,分析归纳出特色鲜明的"刘派"绘画的时代特征,其绘画理念、独创技法都给予后来艺术创作者莫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蒋春丽 《海外英语》2013,(9X):243-244
人们既通过语言,也借助一些非语言行为,如手势、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副言语等手段进行交际。"沉默"是一个容易为人们忽视的非语言行为。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中美两国文化中对"沉默"的不同阐释及其产生的原因,强调人们增强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化休克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日益凸现,对大连理工大学校175名学生进行了以"中外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为题的调查。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涵盖了跨文化意识、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跨文化休克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沟通的加强文化休克现象日益薄弱;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失误在于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写生一直作为练习基本功和为主题性绘画搜集素材的手段而存在,在写生中体现不了艺术家本体的存在。贾科梅蒂、阿里卡等画家,坚持"现象学式的看",用纯视觉的方式和质疑的目光审视物象,捕捉不断变化中的视觉感受并且追求精神的真实表述的绘画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视觉模式,将写生作为创作的基本方式,在写生中真实的呈现了画家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真正阐释了写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某种程度上说,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的内涵阐释活动。在英汉互译中经常出现的不对等、不对应和矛盾等现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英汉互译应该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适合情境的语言符号转换。分析跨文化交流对英汉语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跨文化语言互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是促进文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翻译是对语言的转换,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是对一种文化的转换,就是跨文化阐释。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可以造成不同的效果,合理的选择可以促进优秀的文化走向世界。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与跨文化阐释的概念和作用,然后概述了跨文化阐释和文化传播的关系,最后对跨文化阐释的范围进行界定。以期翻译人员能够合理的选择翻译方式,让优秀的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中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这一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凸显了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当今英语教学中培养该项内容的重要性,阐释"跨文化交际"的实质。同时,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一角度分析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云南根据自身优势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随着旅游的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本文试就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传播关系进行了理论阐释,分析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影响,提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处理好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呈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笔者对其产生的根源及症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从编写整理英语教材、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和转变教学理念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视觉再现符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对再现理论的源流的梳理中,提出从符号学角度将再现观念与西方当代哲学和美学理论中的"凝视"相联系,从文本与语境角度分析其理论意义与价值。符号机制则是切入的特有角度,从电影符号与绘画角度来看,这一机制的形成具有意义阐释的特性。文章结合以伦勃朗绘画为题材的电影符号表达分析了符号机制的形态,展示了文本特性。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先对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空缺,跨文化交流障碍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从视觉文化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它对翻译的文本模式、叙事方式、审美视觉带来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优势,在视觉文化对语篇跨文化交际适应性中进行初步探索,从中寻得一条减少跨文化交流障碍得有效方法,并通过实例证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视觉与色彩     
色彩学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是绘画艺术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结合绘画艺术对人眼的色彩视觉机理与同时性效应、视觉的适应性及色彩视觉的心理因素进行了讨论,采用实验的方法对色彩视觉的几个有趣现象进行了演示,并简要总结了它们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是传记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确保传记真实性的有效手段.作为一部由美国学者写就的国人传记,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兼具传记的史实性与文学性,在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试从跨文化摘译、跨文化批评、跨文化阐释三个方面来解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作品、沈从文思想与《沈从文传》之间存在的互文性关系,阐释它们在传记叙事中的再...  相似文献   

19.
有关"龙"与"dragon"互译的思考由来已久,而近年来,"龙"的英译问题再度受到关注。这一翻译问题并非单纯的语言问题,还更多地关乎"龙"和"dragon"在相互阐释中的概念重构和权力博弈问题。"龙"在中国语境中正在发生着语义演变,且与"dragon"正在展开权力话语之争。从跨文化阐释的角度看,颠覆"龙"与"dragon"对译关系,对汉语"龙"的对外翻译进行改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主要分为变动型和缓和型两大类。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能够体现礼貌原则,起到缓和语气、避免冲突的作用。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阐释了模糊限制语所具有的多种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