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道题在我校教师中引起了争论。一部份老师认为,相加一次需要两个加数,“连加12次”,应该是13个924相加才对;另一部份老师认为,在珠算里,拨上一个数,就算加一次,“连加12次”,指的是12个924相加;还有一部份老师认为,两种说法都对,是  相似文献   

2.
【活动设计】一、激发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听算”:2+2、5+5+5+5、3+3+3+3。师: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编“连加”算式,相互进行“听算”吗?学生相互编这样的“连加”算式,分小组进行“听算”。教师出示学生编的部分“连加”算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连加”算式,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样的“连加”算式与“加数不相同的连加算式”比较。师:同学们能给这样的加数取一个名字吗?在学生取名为“相同加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相同加数”是二位数、三位数…  相似文献   

3.
通用教材二册 P·6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节新课可分三段安排教学。一、通过准备练习,认识“相同加数”。1.口算4 3 2,并问:这三个加数相同吗? 2.口算5 5 5,并问:在这个加法式中,加数都是几?有几个5连加?(板书:3个5连加)3.口算6 6 6 6和3 3 3 3 3 3,算后,经提问引导,板书“4个6造加”和“6个3连加”。小结时指出:在加法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  相似文献   

4.
7、怎样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首先,要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例如,6×2=12表示2个6相加得12,把它简说为“二六十二”,这就由乘法意义导出了乘法口诀。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算式和口诀各部分进行对照得到:口诀第一个数字指的是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数字指的是被乘数(相同加数),最后的数字指的是乘得的积。这就掌握了口诀  相似文献   

5.
同数相加法是指在一年级数学教与学中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两个加数大于5(或是5),并且两个加数相差不超过2的式题。同数相加法的要点是:“同数相加,多加减去,少加再加。”例如:7+6,计算时用“二七十四”口诀减去1得13。也可用“二六十二”口诀再加1得13。“同数相加法”比“凑十法”缩短了思维过程,节省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利用凑十法思维过程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余数。”看大数干什么呢?就看大数和10差几,在这一步学生心算了第一道题。看大数和10差几后,再把小数分解成见和几,学生又心算了第二道…  相似文献   

6.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一般教材都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例1安排直观图(鸡和兔等小动物),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例2教学几个几相加可以用  相似文献   

7.
一、准备教师板书:3+3+35+5+5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每个连加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它们的加数都相同后,教师明确指出)在连加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就叫做·相·同·加·数。〔评析:通过观察两个连加算式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初步认识做了铺垫。〕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依次在黑板上摆黄花图片教具。(每次摆2朵,摆3次)每次摆后提问:这是几朵黄花?用数字几表示?(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有几个2?(板书:3个2)求3个2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2+2+2=6)指算式提问:这个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过渡:(一)看图列式:1.书图 2 2 3=72.球图 2 2 2 2=8(二)提问:这两道连加算式中的加数,哪个算式的加数相同?2 2 2 2的加数都是“2”,也就是加数都相同。我们就把它叫做相同的加数连加。“2”就是相同的加数。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一般教材都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例1安排直观图(鸡和兔等小动物),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例2教学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编排的特点。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法口诀,是记录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及结果的歌诀。要教好乘法口诀,必须使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的意义及其结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运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并口算出结果。然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根据加法的结果填出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三单元表内乘法(一)包括两部分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现就如何教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几点建议:一、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乘法的意义,难点是被乘数、乘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关键是通过直观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1、弄清“相同加数”与“个数”的概念,为建立乘法概念奠定基础.为了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同加数?什么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能够把同数连加的算式用“几个几连加”的形式叙述出来.教学时,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12.
[方案对比]方案A :教师创设“星期天去公园游玩”的场景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自由选择信息提出若干数学问题 ,同时列出算式 :3 +3 +3 +3 ;2 +2 +2 ;4 +4 +4 +4 +4等。师 :仔细观察一下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再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生 :我发现它们都是求一共有多少 ,都用加法来计算。生 :我发现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师 :对。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像这样加数是相同的 ,我们就给它取个名字 ,叫做“相同加数”。你能说说第一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谁吗?师 :你们能不能自己写一道像这样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呢?学生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二册第65页例1、例2。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预作准备1.板演:(?) 2.口算:4+1+4 7+3+5 3+3+3 6+6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板演的两组连加式题,说出第(2)组中的两道连加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指出:一样的加数称作相同加数。第(2)组的两道算式都是相同加数连加。(板书: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14.
<正>【背景分析】从加法过渡到乘法是思维的跃升,在没学习乘法之前,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它们关注的都是整体里的具体数量,而乘法必须既注意具体数量,又关注具体数量的个数,思维视角发生变化。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连加,能计算连加算式的和。但是,那时的连加一般只有三个加数,而且相同加数的连加比较少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在以前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案例本案例教学内容是浙江省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第1页例1“笔算100以内的连加”。片段一: 师: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连加,谁能编一道加数都是一位数的连加题。(学生跃跃欲试) 生1:6+2+1=9 生2:8+6+5=19  相似文献   

16.
贵刊1998年第3期第28页刊出的赵用金老师的《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错字与错话》一文(以下简称赵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根据加法交换律:726 589 274=274 726 589”这样不符合语言准确性要求,因为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现在是三个数相加,这怎么能说成是加法交换律呢?。关于加法的交换律,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求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算法用乘法。2.认识“×”是乘号,读作“乘以”;正确读出乘法算式;记住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被乘数、乘数、积)。3.背诵2—5的乘法口诀。(二)理解1.懂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三册第13页“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有三: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一种简便计算; (2)认识乘号,能读写乘法算式; (3)能准确地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根据这些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时,教师有时可采用无声授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追  相似文献   

19.
教二册“2—5的乘法口诀”时,为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师生比赛的办法导入新课。先用小黑板出示四道同数连加算式,每题加数有4~7个,挑选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1~4个学生同老师比赛,看谁算得快。结果,没一个学生算赢了老师。为不使他们怀疑老师事先就算出了得数,又指定一名学生出同数连加的题目,老师与学生再比一次。结果,学生又输了。  相似文献   

20.
由上例我们可以认为,三个数连加(用竖式计算)是由若干三个一位数连加或两个数相加复合而成的。两个数相加,其中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最多会出现两种情况:①相加不满十;②相加满一十。而三个数连加,还会出现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二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