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记〉选读》作为一本重要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本、译文及注释中都有着一些疑点,如白起是否在长平之战回来后被赐死,听到伯禽报政后发出感叹的是否为姜太公本人,等等。这些疑点都值得进行探究分析,而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也应是高中选修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翼 《文教资料》2011,(19):73-74
《史记选读》是高中师生第一次接触的大规模而又相对集中的文言文学习,也是新课改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现象:专题教学,这无疑给教学任务重课业紧的高中师生以巨大的挑战。如何进行《史记选读》的有效教学,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袁玉英 《生活教育》2012,(18):39-41
通过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读》从教材和教法两个方面的反思,并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索,提出了使《〈史记〉选读》教学更加有效、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史记》歌谣谚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们为作品设置悲境,塑造人物形象,为作品语言增色;发挥美刺功能及展示汉代社会风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乔德平 《文教资料》2012,(13):56-58
《史记选读》为苏教版选修教材,所选课文大致涵盖《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是原典教学的极好教材。然草创之初,瑕疵在所难免。单就注释而言,即有立说失据、望文生义、当注不注等问题。本文即为此而作,内容大致涉及音韵、训诂、校勘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都曾遭遇《史记》(选读)教学的尴尬,面对文质优美的典范,绝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不少课堂甚至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剖析其原因,一是晦涩难懂的文本;二是机械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少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整堂课几乎全是围绕通假字、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中学的选修课不同于大学,有其基础性的一面。《〈史记〉选读》作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化论著系列的选修课本,其文言文本的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整体把握论著内容,提高母语素养,这是课程"基础性"这一层面的任务。因此在教学《〈史记〉选读》的过程中仍应指导学生加强诵读,  相似文献   

8.
选修教材的教学目的在于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史记》是我国史学与文学的瑰宝,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展示其魅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领略其风采,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垓下歌》《大风歌》都是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限制。尽管古体诗笥近体诗在体式上不同,但在意境上要求是一样的,都要求“为情造文”。“自得”是诗的最高境界。项羽和刘邦的这两首诗可以说是达到了这种境界。《大风歌》只三句,这在诗中很少见,四句为绝,两句则成对联的,可见这是不拘格的情感奔泻的“自得”诗。把项刘的诗放在一块鉴赏,抛弃“成王败贼”的偏见,就会悟得:项刘都是推翻暴秦的大英雄;他们的诗都是情真的好诗;两诗结尾都流淌着败者或王者不尽忧伤的情思。  相似文献   

10.
《史记》歌谣谚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们为作品设置悲境,塑造人物形象,为作品语言增色;发挥美刺功能及展示汉代社会风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绝命诗《垓下歌》。短短四旬.内涵极其丰赡。罕见的自信。沉重的喟叹,痛楚的哀怜。充满着悲剧精神。清代吴见思《史记论文》评《垓下歌》:“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梁启超《中国美文史稿》:“到秦汉之交,却有两首千古不磨的杰歌:其一,荆轲的《易水歌》;其二,项羽的《垓下歌》。”王运熙、邬国平选编彩图本《古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译诗:  相似文献   

12.
周月 《现代语文》2009,(9):141-141
高中语文苏教版新教材的编选中设置了《史记》选读,一些入选篇目中模棱两可、不太确定的注解给共同学习的师生带来了很多困惑。在此,笔者将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几处疑点写下,希望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3.
吴海燕 《考试周刊》2011,(58):50-5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开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它蕴藏着深邃的哲理,融汇着民族的精神。江苏新课改以后,把《(史记)选读》编入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旨在使高中学生文言阅读和理解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目前,《(史记)选读》的教学任务安排在高二上学期进行。我根据教学实践,对《(史记)选读》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燕歌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王勃《滕王阁序》)。所有这些吟唱都对李广的遭遇尤其是他终生未能封侯寄予了深深  相似文献   

15.
王钱 《语文天地》2011,(7):15-16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又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中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敢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史记》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苏教版《(史记)选读》节选了《史记》中很多名篇,虽然苏教版《〈史记)选读》是节选,但滴水可见整个太阳的光辉。学习、阅读《(史记)选读》要把握以下三个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史记〉选读》教学中,以"深度学习"的思想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学和有针对性反馈,高效落实文言知识;以有价值的主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欣赏;通过课堂的微探究与课后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史记》的文化价值,最终实现文言、文学、文化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一座情感的熔炉 ,熔铸了司马迁丰富的感情 ,曾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在描述、论断等具体内容中灌注着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褒扬、敬佩、叹惋、同情、讽刺、憎恶、疑惑、悲愤 ,对之加以考察 ,有助于我们领略《史记》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史记〉选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至今使用已有数年,也已修订几次,在省内甚至全国都赢得了好评。但作为一门选修课教材,苏教版《〈史记〉选读》不够严谨,科学性、学理性不足,存  相似文献   

19.
笔者教了几遍鲁教版的《史记》选读文本,自以为对其中的每一篇选文都了如指掌,然而今年再教《史记》,有个爱钻牛角尖的学生向我提出了疑问:《史记》中有“赘笔”!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