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9630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云南省的壮族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8个县,此外,红河州、昭通、曲靖、楚雄、大理等地亦有分布。“壮”这个名称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得来的。“壮”字史书原写作“撞”或“僮”等。  相似文献   

2.
我曾应一家小学生报刊社之约,为小学生撰写了一篇阅读辅导文稿,题为《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初稿全文如下;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呢?我以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会.一、从妲布的买画、织锦以及壮锦的失而复得来体会.壮锦是壮族民间的手工艺品.故事中的这幅壮锦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实际上是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形象化体现.妲布从圩上买了一张“五彩的画”,并说“我要是不能住在这样一个村子里,会闷死的”,表现了她盼望幸福生活的急切心情.她决心把这张画织在锦上.她不分日夜地织,“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滴在锦上”,“眼血滴在锦上”,一直织了三年.这就表明妲布是在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来创造幸福生活.壮锦不见了,妲布“昏倒在大门外”,“病得瘦瘦的”,“身体瘦得像干柴捧”,这说明妲布失去了幸福内心是多么痛苦!最后壮锦失而复得,壮锦上织的东西变成了真的.这说明,只要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幸福的生活,表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战胜贫穷,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论壮族歌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族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许多作品在人民中间世代相传,吟唱千百年而不辍.这固然是由壮族那天赋的喜歌善唱的民族特点所决定,但同时也与“歌圩”这种传统风习的特定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歌圩是壮族人民歌唱才能的“大教场”、“大考场”,也是壮族民歌的“大宝库”.因此,我们在这里,着重地从历史的角度,对壮族的这一传统歌节进行探讨研究,这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几年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对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少数民族中,壮族尤为特别,它不但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而且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其教育在历史的场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壮族传统教育和现代壮族教育的融合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壮族教育发展历程以及现代壮族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在宋代以前的历史资料中,统称为蛮、俚、僚或蛮夷、俚僚并称。从宋及其后的文献中,对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有“生黎”与“熟黎”的不同称呼。“生黎”系指现今的黎族这已成定论,“熟黎”似应属海南壮族,但当今有些论者则误为现今的黎族。本文拟就“生黎”与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而京族却是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将这两个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引人注目。文章从两个民族不是同根生谈起,然后从客观上对两个民族的文学论长比短,再认真剖析和比较陆地和李英敏这两位壮族和京族的代表作家,最后归纳出:“民族的多样性是文学多样性不可或缺的条件”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提出控制人口是国家一项基本国策,要求“在本世纪末必须力争全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这是党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伟大号召。我认为全国除了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以外,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应该认真贯彻执行。如壮族、回族等应该节制生育,控制人口。(一)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据全国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回族人口七百二十一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1700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广东、湖南、贵州和海南省,一部分居住在越南北部。  相似文献   

9.
广南县有65万人口,少数民族占61.4%。长期以来,广南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199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1%,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更低,为87%。全县20个乡(镇),只有7个实现了低层次的普及,且极不巩固、未普及的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乡。因此,广南的民族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一、重点在山区广南流传着“壮族占水头,瑶族占箐头,苗族占山头”的俗语,它概括了广南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广南的壮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1.4%,从总体  相似文献   

10.
一、壮、汉两族的历史关系壮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计有一千三百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河池和柳州四个地区。另外还有一些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贵州从江县等地。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较多的一个岭南地区土著民族,有着鲜明舞蹈风格的壮族舞蹈是壮族人民宝贵的民族文化。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壮族图腾崇拜较广泛,是凝结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思想的产物。文章通过崇拜自然的现象图腾以及"托物赋形"的动物图腾两方面阐述壮族图腾崇拜对壮族舞蹈形成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民族教育文山州教委文山州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壮族苗族自治州,壮、苗等10种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总人口305万人的5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各级党委、政府逐步深化了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  相似文献   

13.
三月三     
秦漪雅 《作文大王》2014,(4):F0003-F0004
这个月的五号是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对于壮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来说,这一天是他们的“情人节”,至今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许多人就是通过唱山歌找到了自己的如意伴侣。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是广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的结果。由于居住在广西境内的人口多属壮族和汉族,因此广西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在壮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上。从历史上看,壮族和汉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两民族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壮族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逐渐地与邻近的汉族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壮族人民除了仍保留自己的语言外,无论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在风俗习惯上,都和汉族相差无几。这表明,在我国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壮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来说,其步伐是比较快的。为…  相似文献   

15.
勒脚歌引入世界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在全国素有“歌海”之称。广西的民歌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长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而其中流传于红水河两岸毛南族人民和壮族人民中的勒脚歌,更以其严谨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放射着夺目的光彩。让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国少数民族世界语学者的光荣使命。本文拟对将勒脚歌引入世界语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板块一 知识要点精讲(一 )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 ,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 56个。在中国 ,由于汉族以外的 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 ,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1 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 ,在全国总人口中 ,汉族人口占92 % ,少数民族人口占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 ,小聚居 ,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  相似文献   

1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传统习俗的形成和维系与该民族的文明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对其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文明进程相对来说较为缓慢,他们固有的民族传统习俗的影响也就更为明显。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绝大部分居住在广西;而就广西看,壮族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是桂西地区,即今天的百色、河地两地区。即使是在当代,这一地区不少县份中壮族人口所占比例仍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而因此之故,这一地区壮族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8.
壮族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壮族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根据一九七七年统计,全国壮族共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一千一百多万人(主要聚居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分布在云南省文山等州(县)的有八十二万多人;分布在广东省连山县等地的有三万五千多人;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有一万多人;散居在湖南省江华县的有四千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壮族人民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为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布傣族群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文字,他们信仰的本族群神话人物(主要指人类的祖先神)与壮族的布洛陀有很大的不同,祭祀祖先的仪式也完全不一样。研究壮族布洛陀信仰与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的差异性,即可大致了解越南岱、侬族以及壮族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与壮族布洛陀信仰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20.
抢花炮,是壮族民间历史悠久、气势宏大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被誉为“东方橄榄球”。抢花炮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每年农历“三月三”或秋收后开展得最为活跃。最初的花炮是用藤做的。因为藤器不牢固且容易坏,后来改用铁圈。它需要体力的抗争,智慧的较量,集体的配合,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