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话语中的圣经感召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汤姆叔叔,奴隶贩子黑格里和汤姆原小东家乔治.谢而贝的话语来体现圣经的感召力,从而揭示了蓄奴制下令人发指的桩桩罪行,及其被废除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小说通过汤姆和其他黑奴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蓄奴制的罪恶。汤姆原是肯塔基州奴隶主谢尔比的“家生”奴隶。从小侍奉主人,成年后做总管,对主人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竭尽忠心。但是,这种温和顺从的品质,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命运。谢尔比在交易所投机失败后,为了抵偿债务。谢尔比卖掉了汤姆和另一个奴隶——女奴伊莱札的儿子。笃信天主教的汤姆毫不反抗地听凭主人的处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品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  相似文献   

4.
因为一本书而酿成一场大战,是什么书有这样的震撼力呢?它是由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869)创作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或《汤姆大伯的小屋》。 这部小说以真实感人的描写揭露了蓄奴制的罪恶。主人公汤姆作为“家主”的奴隶,忠实地侍奉主人,完全听命于主人的摆布。主人投机失败后将他卖掉抵债,此后他几经转卖,终于惨死在种植园主的皮鞭之下。而小说的另一条情节线索中,女奴伊莱扎设法逃跑,几经折磨,最终获得了成功。 小说的作者斯托夫人曾在辛辛拉提市居住了18年,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  相似文献   

5.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博大的基督文化,通过描绘被压迫黑奴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基督教与蓄奴制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该文试图通过小说的创作背景,主人公汤姆的形象,作品的意义浅析基督教文化对美国黑奴解放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肯塔基州农场主谢尔比家有一名忠心维护主人利益的黑奴,大家都称呼他为汤姆叔叔。  相似文献   

7.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运动的一本宣言书,小说深刻描述了奴隶制度的残忍和对人性的摧残。但在黑暗的奴隶制度下,仍然透着人性的光辉。文章通过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莱扎、伊娃和汤姆三个人物的重点剖析,诠释了隐藏在黑暗奴隶制度背后的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已知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关于美国奴隶制的长篇小说.为探索新世纪奴隶叙述文本的发展方向,文章将小说作为当代奴隶叙述文本,研究琼斯对蓄奴史历史真实和话语建构领域的关注.小说不仅再现了蓄奴史的历史真实,也参与其在话语建构领域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白奴》和《汤姆大伯的小屋》的比较吕红英,胡爱强,蔺会民1775年,富兰克林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废奴协会,废奴思想日渐深入人心,废奴问题成了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成了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在文艺界,富有正义感的诗人、作家纷纷表示要求废除蓄奴制。1833年美国...  相似文献   

10.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有关汤姆人生悲剧的整体叙事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死亡事件展开的。斯托夫人采用死亡预设、死亡追叙、死亡干预、死亡补叙等手法成功完成了小说文本围绕汤姆的主体叙事。死亡不仅仅是斯托夫人用以控诉蓄奴制罪恶的文本主题,更是其用以构建小说主体叙事的重要策略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王颖 《华章》2010,(21)
美国内战前奴隶制的迅速膨胀加剧了社会矛盾,反奴隶制情绪在人民群众中逐渐高涨,这种高涨的情绪也反映到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揭露南方蓄奴制度野蛮残酷、呼吁废除这种制度的废奴文学.废奴运动的高涨产生了废奴文学,废奴文学的兴盛又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南北战争的导火索,而斯托夫人就是点燃导火索的人.  相似文献   

12.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发表的第九部小说《慈悲》讲述了在1680年前后的北美新殖民地一群超越种族和性别的奴隶们的故事,重现了美国的蓄奴制历史,尤其是女性在当时社会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对自由的追寻和摸索。书中的佛罗伦萨、莉娜、“悲伤”、瑞贝卡等女性在雅各布的农场追忆着自己的出生和过往,更是在新的环境中渴求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全书故事的叙述无不展示着这一群女性直面残酷现实对自我身份的解构和重塑之旅。  相似文献   

13.
一斯陀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问世于一八五二年,一九○一年在我国由林纾译为《黑奴吁天录》。这是一部揭露和控诉蓄奴制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最早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深刻地反映奴隶生活的作品之一。美国文学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比欧州现实主义文学大约晚了半个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形成,到四十、五十年代已成为一个最主要的、最壮阔的文学潮流。当时,在美国的南部和西部还是奴隶制,北部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全国来说还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还是一种理想。因此美国文学一开始是以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慈悲》聚焦在17世纪的北美大陆,描绘了蓄奴制初期不同族裔的人的生存状况。通过梳理作品中所重现的蓄奴制初期美国的历史,深入探讨了莫里森对美国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思索。莫里森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超越种族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种族和肤色并不是一个人是否受奴役的标志,唤醒了我们在当下对自我身份及少数族裔身份认同的重视,并表达了她对理想家园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作品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泽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183;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她深深的同情。《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评论界认为本书在激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感上起了重大作用,该书因此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在接见斯托夫人时曾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部著作是1901年由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存困境导致悲剧,福克纳将《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一家的悲剧描述成试图逃脱生存困境的意识。工业化摧毁了美国南方传统的蓄奴制,其巨大转变成为小说中人物社会异化、传统观念异化与伦理道德异化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7.
李芙蓉 《文教资料》2014,(21):27-28
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比彻·斯托夫人的首部反奴隶制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讨论主人公汤姆颠沛流离的奴隶遭遇,分析作品中流浪母题和死亡母题对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凸显,揭露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度的暴虐残忍,刻画汤姆仁爱的博大胸怀,彰显基督教博爱和救赎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20.
正如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是奴隶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奴隶主都是白人.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一部分富裕的自由黑人已经跃入了奴隶主阶层.而且在这部分黑人奴隶主中又有一些蓄奴行为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给予奴隶以自由.他们蓄养的这些奴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而是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在"1800年法令"和"1820年法令"之后.作为奴隶主的黑人父母被迫蓄养着自己的奴隶子女,竭力地维护奴隶子女表面上的自由,同时也为子女的合法自由东奔西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