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浩 《新闻窗》2012,(4):43-43
随着电视新闻民生化的强势推进,广播新闻如何更好地快速报道,贴近群众,吸引听众,成为每个电台新闻节目的转变重心。因此,每个台都对记者的现场录音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第一现场,第一时间,事件鲜活,采访到位,还有就是最好以小见大,内容深化等等。  相似文献   

2.
王霖 《声屏世界》2007,(1):44-45
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常见的一种报道体裁,它以生动、真实、现场感强等特点被频繁地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深受听众的喜爱。一篇成功的录音报道能够让听众更真切地感受现场的情景,接触事件的实质,引发听众的思索;较之于单纯的文字报道,它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事实说服力。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两档重点新闻节目《早间新闻》和《全省新闻联播》为例,每天都有两到三篇录音报道,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日渐普遍,它以广播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传递信息、报告新闻,给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广播新闻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录音报道离不开现场描写和现场音响,这在录音特写中尤其如此。所谓“离不开”,不光指进入现场时要描写现场引出音响,也包括离开现场作必要的文字补充之后再回到现场中来。有些录音特写在进入现场、拉出音响之后,就把现场甩到了一旁。江苏省棉纺织操作能手表演期间,我写的一个录音特写就是这样处理的: (出布机表演现场音响)  相似文献   

5.
从本世纪开始,广播进入了说你说我说身边事的模式,这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传播方式满足了听众的需求。浙江电台新闻台在今年的省“两会”报道中,秉承“三贴近”的原则,创新节目内容和形态,把话筒更多地伸向普通代表和委  相似文献   

6.
章炜 《新闻世界》2012,(3):35-36
广播录音报道和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必须要具备"适宜听众听觉"的特点,更高的要求是它还要和听众收听广播新闻节目当时的状态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把"宜听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广播录音报道的特色才能充分地彰显出来,广播新闻宣传才能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7.
张静 《中国广播》2007,(9):38-39
十年前广播新闻以文字报道为主,播音员大多直接以“XX台记者XX报道”开头。当时广播新闻不需要标题,记者写稿也不拟题,顶多在年终总结或评稿时后加一个题目,以便于区别稿件。  相似文献   

8.
赵飞 《新闻世界》2014,(7):52-53
广播新闻现场录音"失真"如新闻失实一样,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侵害,也让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受到负面影响,更会重挫社会赖以生存的公序良俗。本文从广播新闻现场录音的个性特征说起,从从业者的心态、动机以及场景和手段辩析造成广播现场录音"失真"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场录音是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提升广播收听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场录音运用得好,能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把现场录音巧妙地运用到广播新闻中,可以给人真实感、现场感、亲切感,也是广播新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广播的特点是声音。“声”是广播最根本的优势。这个“声”,不仅是指播音员准确、优美、恰到好处的播音表达,更多的是指新闻事件的实况音响和新闻人物的活动、讲话等声音。广播要发挥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12.
时效性强,带音响,被公认为是广播新闻的特点,电话采访录音报道则是充分体现这些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所谓电话采访录音报道,就是记者通过电话进行采访,然后将采访录音播出。电话采访录音报道这一形式,西方广播界采用的比较多,出现了不少优秀报道。曾被我们国内一些新闻刊物刊载过的  相似文献   

13.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流动于生活母体中不可缺少的活性细胞。它如清晨露水,珠圆玉润,映射着太阳的光彩。一篇作品往往因为有了生动的细节而获得生命。同样,广播录音报道中的细节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感人的细节是录音报道的“点睛之笔”。准确地抓住了细节,录音报道就能“活”起来,听众听后就能“有动于衷”,即停留在心灵上,渗透到精神中去。准确地运用细节,录音报道更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4.
因为采访素材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的存在,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产生了“压混”——把上述语言转述成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说起来,电视的“压混”相对容易些,因为大多数时候它可以打字幕帮助观众理解。广播则不然,只能用另外一种声音再度诠释。这种诠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扮演”话语者本人,一种是用旁白的方式解释话语者所说的内容大意。以下笔者从“压混”实践的多个环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我们录音工作者天天与编辑、记者打交道。一起现场采录节目,一道后期加工合成。同甘共苦,录制播出了大量的录音报导节目。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在此,仅谈点工作体会,与同仁们共同探讨,采制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录音报道节目。  相似文献   

16.
17.
今年春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节目举办了人才问题广播讲座。在这个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成才之路》一书,已同读者见面。这个讲座和这本书,在听众和读者中引起了较热烈的反响。讲座播出过程中,中央台收到听众来信达2,700多封。有的听众在信中说:“你们的节目硬是象吸铁石似的,将我吸引住了”;“我听了一讲又盼着听下一讲”。人才问题广播讲座为什么能吸引住听众?怎样才能把广播讲座办成“吸铁石”?作为人才问题广播讲座的编者之一,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的广播电台,还是地市的广播电台的现场录音报道,无一不受到听众的极大关注。主要原因是:偶尔出现形成“必有重大事件发生”的受众心理;直接播出现场的典型场景和典型音响无粉饰、雕琢之嫌;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的情绪,语气同现场气氛和谐一致,内容更加真实可靠有感染力,使报道和听众之间缩短了空间距离;节约了录音剪辑,文字稿审阅,播音员录播等多道工序,缩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的广播电台,还是地市的广播电台的现场录音报道,无一不受到听众的极大关注。主要原因是,偶尔出现形成“必有重大事件发生”的受众心理;直接播出现场的典型场景和典型音响无粉饰、離琢之嫌,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的情绪,语气同现场气氛和谐一致,内容更加真实可靠有感染力,使报道和听众之间缩短了空间距离,节约了录音剪辑,文字稿审阅,播音员录播等多道工序,缩短了报道和听众之间的时间距离。在没有现场直接转播设备的情况下,地方电台最快截稿时间可以定到播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三月份,人民日报刊用新华社广东分社的农业稿件比较多。仅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的就有七篇,其中有四个单独头条:《整风要坚持到底,春耕要全面抓紧,番禺县正确运用点面结合的领导方法》(三月十一日,配合发表了社论)、《整风和春耕相结合——广东推广番禺经验,干部集中前线,劳力集中田间》(三月十四日)、《以贫农下中农为核心,团结广大群众闹春耕》(三月二十日)、《贯彻政策,推进春耕》(三月二十六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