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从徐志摩的心理性格方面认识《再别康桥》所表达的感情。希望能对更加准确地理解这首诗歌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名作家叶辛在世纪之交连续创作了两个中篇小说《爱情世纪末》和《爱情跨世纪》,自称意在表现跨世纪一代青年全新的爱情观。然而,作家并未完全理解和把握“新新人类”们的性爱原则,将故事写成了似新实旧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传奇。尤其是《爱情世纪末》,塑造了一个新旧人类都无法读解的年轻女性聂虹的形象,这显然是有违作家初衷的。  相似文献   

3.
彭艳 《考试周刊》2014,(40):18-18
本文首先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对《再别康桥》中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进行了介绍,其次从情感的角度指出了该诗实际上是一首"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诗人通过意境描述和意象的运用,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巧妙表达了初恋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我们对徐志摩的印象大多来自他的早期诗作,如《再别康桥》、《沙扬娜拉》这类婉转柔糜、情致曲折的抒情性诗歌,对他的诗歌研究也多侧重其优美的意境和抒情的语言。他的后期诗作则相对引起较少的关注,而这类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诗作却隐含着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中年理想的破灭和现实的严酷,使得诗人后期诗作多以现代人的疲惫、焦虑对现代社会作思考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留学于此。回国后,就诗  相似文献   

6.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徐志摩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诗歌仅仅五句话,但却委婉深情地表现了一个日本女郎婀娜的形象,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而且可以从诗歌中窥探诗人的爱情。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长恨歌》既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是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爱情诗。情,是诗歌的生命。《长恨歌》继承了中国诗歌文化“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传统,富有一种悲剧的诗情意识和对爱情更深沉、更深邃的情感追怆。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鲁迅的《伤逝》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爱情的反讽,这种反讽意义是通过两个要点来完成的:一是小说叙事与其语境的对立;二是《伤逝》主题内涵中所表达的自由恋爱与传统婚姻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1896——1931)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滤去此话中的那一点点朋友间的戏谑意味,细读徐志摩的诗与文,人们便会深以为这真是个至为恰切的评语。从192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以后,徐志摩的才与情便借助于诗和文的翅膀,恣意翱翔在人生理想的天宇中。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在抒情诗中流露的爱情观是"爱情在别处"的爱情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爱的意象的神秘遥远;爱的过程的流动不居;对死亡的美化。徐志摩的爱情观是导致徐的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性作品,这首典雅哀愁的诗歌自发表以来就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讨论。该诗将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审美元素将《再别康桥》无以言明的意蕴之美推向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重点分析了诗歌作品中刻画的离别场景,从徐志摩对剑桥风景、剑桥故人及理想抱负三个维度的情感抒发着手,深刻体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多重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12.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不同时间轨道上,展示了不同的爱情与死亡.文中人物的生命形式或以死亡来结束,或以爱情来结束.马尔克斯笔下的不幸爱情与死亡均源于生存意识的社会孤独感.马尔克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社会孤独感所透露的并非是对社会绝望,对人生悲观,将人生看做是奔向死亡的过程,而是体现了对生命浓烈的爱.  相似文献   

13.
读徐志摩《天目山中笔记》,通过清丽的笔,可以看到诗人的彻悟:清净的佛国,无法逃避俗世的气息,幽静的山地已无美妙的幻梦可寻,平静的生活表面之下,总掩着迅急的对流,永不停息的心录抵达的前方,却总是驿站。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初、高中语文教材都有收入.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参(七年级下)认为: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家园,他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最自由、最幸福的生活,<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表述了对康桥的依恋之情,表现了徐志摩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显示了"五四"民主精神.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第一册)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极平常极普通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没有什么重要的思想内涵,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有强烈的共鸣,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因此,这篇诗作的课堂教学重点是诗歌形式美的体验和欣赏.  相似文献   

15.
16.
“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梁启超语).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而“康桥”则是他短短一生的亮点.  相似文献   

17.
陕西女作家周瑄璞的长篇小说《疑似爱情》,是一部生活和艺术含量都极为丰厚,值得反复咀嚼的作品。小说文本给读者提供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显示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也因之获得了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在这个剧本中,除了备受世人关注的主人公斐迪南·封·瓦尔特和露易丝·米勒外,公爵情妇——米尔福特这一人物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她是一个次要人物,出场次数不多且出场情节单一,但她的情感同样浓郁和强烈,她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反抗恰恰是对德国封建势力和贵族权力的挑战.她的个人命运和形象直接而又清晰地昭示了德国当时整个国家的腐败没落.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爱情悲剧的根源、主题思想及艺术美等方面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经典悲剧进行比较来解读人类最经典最永恒的话题——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