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法》第41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存在举证责任不公平的问题,易导致虚假债务或有债不还。立法中应兼顾对债务人配偶的利益保护,明确夫妻共同债务期间界限,并建立夫妻约定财产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53-57
目前在对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的性质认定上存在两个标准:"用途标准"和"推定标准",司法审判中尤以《<婚姻法>解释(二)》的第24条为主要依据,造成此类案件当事人上诉多、再审改判多。第24条在债务认定的理论基础、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分配上明显不当。对夫妻共同债务的判定应当以日常家事代理权为理论依据,除双方合意举债外,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在两种情形下可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一是因行使日常家事代理权举债,二是虽超越家事代理权但债权人为善意。前者为一般夫妻共同债务,后者为准夫妻共同债务。对一般共同债务,债权人向非举债方配偶主张权利的,应当承担证明债务是用于举债方家庭生活需要的补充举证责任;对于准共同债务,债权人应当承担证明自己为"善意"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3.
夫妻债务问题中,认定债务由谁承担是要解决债务性质认定问题,共同意思表示与行使日常家事代理权下的债务为夫妻连带债务,以共同财产和双方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超出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负债在满足家庭利益标准条件时为夫妻共同债务,负债方配偶则以其在夫妻双方共同财产中应得部分承担有限的责任。法定共同财产制下界分夫妻债务问题是实现债权人和配偶另一方的价值平衡,保护正常的交易秩序以及维护家庭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4.
对于很多案件,法官虽明显地感知到不应是夫妻共同债务,但苦于触昏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所限,只好将其判为夫妻共同债务。个人债务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有人认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存在缺陷,并希望通过立法来完善。但立法未必完美,而法律的运用则是一门艺术。我们怎样才可以把有瑕疵的法律加以无瑕疵地运用?本文试作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婚姻法》第41条将夫妻共同债务规定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将判断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规定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明确了法律的推定效力。但是这其中并不否认"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这一判断夫妻共同债务的实质要件。保证作为一种人的担保方式,有一定的人身属性。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因保证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应当根据"共同生活"这一标准,来判断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相似文献   

6.
最高院发布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补充规定》,新增"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两款作为旧24条的补充,最高院积极回应审判需求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新24条仍难以克服旧24条所面临的困境。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应以"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为唯一标准,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简称单方负债)如果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当然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反之,其虽不符合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出于保护债权人的需要,其清偿应按照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则予以清偿,在内部关系上,非举债配偶方享有追偿权。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各国、各地区婚姻立法和我国内陆地区婚姻立法的相关规定,剖析夫妻扶养义务的内涵,指出正确理解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夫妻扶养义务的相关规定,及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建议立法者尽快对夫妻扶养义务的内容做出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完善我国夫妻扶养制度。  相似文献   

8.
夫妻一方侵权之债的责任归属问题在我国民法典中尚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常因该立法漏洞导致认定结果不一。因此,应坚持对个案进行具体分析的立场,将侵权行为的发生是否与家庭生活有关和是否对夫妻具有共同利益作为认定的裁量标准并予以明确。该立场有利于平衡侵权一方配偶与受害人之间的利益,与我国现行意定之债立法相衔接并顺应司法实践现状。此外,从夫妻双方利益的公平性出发,应规定侵权一方配偶在夫妻共同财产份额内的有限责任以及满足“共利性”条件下欲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时对侵权一方配偶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形的排除。  相似文献   

9.
尊重夫妻共同意愿 ,保护夫妻间约定 ,规范“共有财产”与“个人财产” ,界定“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 ,增强夫妻一方单独所负债务偿还能力 ,确保债权人利益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优越性及不足之处,就如何完善该制度提出建议.我国应提高约定财产制的法律地位,使之与法定财产制并列.法定夫妻财产制应规定:婚前财产登记制度;婚后所得共同制,同时规定婚后无偿取得的财产应视具体情况可属一方个人财产或夫妻共同财产;确认个人财产及其范围.约定财产制应明确规定约定的时间、形式及合法性等,强调“两户一伙”家庭最好对夫妻财产进行约定并公证、登记.对共同财产的分割,首先明确平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