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评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分析了影响政治体制改革进行的种种因素。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希望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危险同在。既然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走上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征程,不管前进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相信都会抓住机遇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这是中国稳定与发展之所趋,也是中国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执政这一历程中关于执政方式问题的探索,我们认识到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执政,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的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其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政治行为准则。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对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根本性转变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特征,以党的建设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关注、不断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重要手段,以不断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建设为保障,来探索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5.
政治资源的生成、维护、开发与整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期,随着利益关系格局的调整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面临着流失的巨大挑战,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执政能力、执政基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中国共产党要强化自身的领导权威和执政合法性,完成执政使命,亟需加强对执政资源的维护与开发,实现政治资源的全面整合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朱磊 《文教资料》2006,(34):11-12
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动力和主导性政治因素。新的时期必须从发展的视角来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五个发展的阶段。面向未来,顺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考虑将党内民主建设和优化权力结构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两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下的党政分开、民主执政、更迭轮替、间接执政的执政方式;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民主缺失、直接执政的执政方式.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必须坚持基本政治原则、发展党内民主、实行党政分开和间接执政.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阐述和规划,反映出党的领导集体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发展过程,其发展成果是形成了更为成熟和系统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框架包含了价值目标、内容体系和方法论原则。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区分为“自目标”和“它目标”两个结构化概念,党对政治体制改革价值目标的设定有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十三大政治报告规划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系列内容,十四大至十七大政治报告做了多方面补充发展和某些局部调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体系。同时,邓小平等历任党的领导人和历次党代会,在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论上,都提出了若干规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文章评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分析了影响政治体制改革进行的种种因素。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希望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危险同在。既然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走上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征程,不管前进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相信都会抓住机遇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这是中国稳定与发展之所趋,也是中国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1978年至今,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确立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结合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执政理念和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大,确立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执政理念和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和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执政方式。3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和相关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要在科学、民主、法治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影响下的执政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政党的执政方式是影响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执政方式不同,执政合法性基础也不相同。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由于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民主政治,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极高的执政合法性,但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政党指挥”型、“政党取代”型、“政党引导”型三种执政方式,其执政合法性相应地集中体现为意识形态合法性、领袖魅力合法性、绩效合法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逻辑起点是民主执政。因为民主政治已成为确保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稳定器,它是维护“政治合法性”的最有效途径;民主执政既是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目的,又是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格不仅来源于宪法这一国家大法的赋予,也来源于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28年浴血革命取得政权的拥护和55年社会主义建设丰硕成果的认可。但执政又不仅仅止于资格,还需要有能力。实事求是讲,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封闭状态下执政”到“开放状态下执政”,其执政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对执政能力更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当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与我们已经熟悉了的、习惯了的、学会  相似文献   

14.
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是规范党政关系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党与人大关系的研究 ,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作了阶段性划分 ,即“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党统政”四个阶段。历史的实践表明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适应形势的发展 ,不断完善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 ,关键是规范党与人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清醒、深厚、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丰富执政能力的内涵,在执政理念、政治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们党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肩负起执政兴国这一伟大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执政走出了一条新路,执政也走上了一条新路。这“新”体现在很多方面,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方面,但至少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6.
高校工会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教育立法的不断完善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高校工会必须加强四种能力建设:即提高讲政治的能力;提高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提高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做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七年,经济体制改革将迈出新的步伐,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应当宣传和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并促使政治体制改革的工作认真做好。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际上,政治体制改革是已经在陆续进行的,而且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例如,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际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党的执政基础的现状,在科学执政理论创新、政治体制改革、保持党的先进性方面建构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同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见成效,以取信于民,体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党政分开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下的党政分开、民主执政、更迭轮替、间接执政的执政方式;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民主缺失、直接执政的执政方式。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必须坚持基本政治原则、发展党内民主、实行党政分开和间接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