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社会的底层民众亟须人性关怀的情势下,青年诗人卢卫平以可贵的“向下”写作姿态,深情歌吟弱势群体的痛苦与希冀。他从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寻觅诗情,并把诗情升华为进入历史时空的具象化哲理。浸润其间的生命意识和故土情结,使其诗作具有了普遍而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生逢清末乱世,遭遇台岛沦陷的渗祸,他的一生既有为保故土而悲壮抗敌的经历,亦有黯然内渡后矢志恢复的希冀,更有为新政、为革命奔走呼号的激昂慷慨.感愤时事,寄托心志,成为他创作山水诗时一以贯之的主题,粤东山水、罗浮胜景、南洋风物共同编织成他与众迥异的山水诗内涵.作为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山水诗始终激荡回旋着一股忠贞郁勃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3.
宋南渡词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故土与新都的书写成为宋南渡词人创作中的鲜明印记,构成了南渡词的"双城现象".故土与新都负载了家国乱离之际南渡词人的特殊心理.立足于文学地理学的空间情结动力,分析南渡词人对故土风土人情追忆的"家园"情结、追问家园何处的"精神望乡"情怀、深寓黍离之悲的漂泊情思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解剖张恨水创作三千万言"金字塔"现象,对于正确引导繁荣当今的大众文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张恨水非同寻常的"故土情结"着眼,导入其故土文化--皖江文化对作者人品及文品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天柱雄浑厚重、顶立率性的山品与教仁坚毅、淳朴务实的民性相融洽的地域环境中所生发出的独特的人文历史气象熏陶影响了张恨水的人生观及文学观,使之为人与为文显忠厚坚毅之气,扬朴素勤俭之风,尽教直孝爱之情.  相似文献   

5.
清代壮族作家张鹏展出身书香门第,为人刚正不阿。编有《峤西诗抄》一册,著述有《兰音房诗草》等;一生作诗约400首,今存诗60余首。其诗,描写民族生活题材,吟咏故土风物的篇章,意象鲜活,自然古朴,韵味绵长,视为佳作。本文论述了张鹏展最有特色的故土风物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完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其重要作品之一,作品描述的是湘西故土一个美丽边远的小城茶峒的社会人生风貌,将自然之美融合人性之美,表现了沈从文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故乡原始性和封建性的批判和梦想失落的悲剧感。本文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分析小说中耐人寻味的风土人情和淳朴人性,一方面重点剖析湘西故土落后的宗法关系对人性的束缚和造成爱情悲剧的根源,从而揭示《边城》永恒艺术魅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代表作,是叶芝献给女友茅德.冈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诗篇中,诗人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文章通过深入剖析诗作中诗人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诸如婉转表白、假设想象、对比反衬、意象强调、象征升华,再现了诗人对女友忠贞不渝的爱恋之情。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离别之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离别之情主要表现在游子和思妇身上,通过游子的思归怀内、怀恋故土和思妇的相思之爱、离别之怨、见弃之忧和无奈之诉展现离别带给他们的相思之苦,社会时代和文学自身是造成这一悲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提喻是一种以部分代整体、由小及大的修辞手法。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对提喻法在其诗中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从思维到语言到风格等各个方面。换句话说,其总体特征都是提喻性的,因此不能把他仅仅看成是对某一修辞格的偏爱,而应如诗人自己所说,把他称为提喻派诗人。本文探讨了诗人的流派归属,其提喻法的继承渊源,及对现代自然抒情诗的影响,最后着重讨论了其诗的结构提喻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与英国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都是歌咏和描写自然的隐逸诗人.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热爱和描写自然、具体创作和理论思想方面,既表现出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又有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野马群》是诗人周涛在新疆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对生命进行讴歌的诗篇。荒凉意境中野生马群的生存图景 ,不仅出现在诗人的视野中 ,而且也震撼着诗人 ,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存力量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在诗人的笔下所呈现的 ,是其对新疆独有的地域风格的表达 ,以及诗人在这块地域中超感性的生命体悟 ,从而使得马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生存和力量的美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七个》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该诗描述了诗人与一位8岁小姑娘的对话,通过小姑娘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口吻,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所独有的洞察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纯真的向往,也很好的突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与童心这两大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一、九叶诗人和语言 九叶诗人是1945年—1949年出现的一群诗歌探索者,在文学史上作为一个流派被认定则是由于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它是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湜、唐祈、袁可嘉、穆旦九位诗人的四十年代诗选集。其诗风独具特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燕  周安馨 《江汉学术》2022,41(2):63-71
郑敏的十四行组诗《诗人与死》(1991)是为纪念九叶派诗人唐祈而作,充分呈现了诗人从早期的现代主义向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转型之踪迹.使用"结构—解构"视角和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诗人与死》中核心意象的词频数据,可以阐明《诗人与死》的多元复杂的时空意象,解码本诗的"结构—解构—重构"的拓扑思维特质以及延异、反讽、互文...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向往长安,留恋长安,从很大程度上是由唐初的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的。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文人志士谋取功名的最终战场,这里汇聚了唐王朝最优秀的文人学士,他们在这块热土上抒写着大喜大悲的人生。长安是唐代诗人心中永远放不下、解不开的"心结"。本文从政治、科举取士的角度分析、阐释了唐代诗人的"长安情结"。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童话诗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的当代作家顾城,他的诗歌充满着自然的灵性、童稚的声音、如花般绚烂的意象、白日梦似的扑朔迷离,同时又无不具有一针见血、洞彻人事的警醒和深刻。他的诗歌创作,是天地间自然风物的熏陶,是生活中美丑对照的启发,更是"力比多"的转移和升华。顾城创作的诗歌,一如白日梦般,无不来源于诗人或者童稚美好或者无奈悲戚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论冯至早期抒情诗的情感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职大学报》2009,(2):21-24
冯至是一位富有现代生命意识的诗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关怀是其早期抒情诗情感意蕴的重要表征.其大量诗作,通过痛苦、绝望或毁灭的意象,曲折传达诗人对生命理想的追问与期盼,在人与人、人与自然诸多关系的不和谐之中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理想的追求.强烈的生命意识奠定了冯至早期抒情诗审美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梁山丁是东北抗战时期重要且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是东北"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与实践者。梁山丁的创作正是以浓重的乡土情结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展现了抗战时期东北农村与城镇的社会图景,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对东北民众的经济摧残与精神伤害,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依赖以及对家园的热爱。  相似文献   

19.
杜甫夔州时期的诗歌创作 ,展现了诗人一生的政治追求及人生追求 ,尤其是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精神面貌及审美观照 ,体现出诗人个体生命价值在当时社会价值的制约下的实现与压抑  相似文献   

20.
位于安徽南部的小城池州曾是唐代诗人杜牧任官之所,虽系贬职,但此处怡人的风景冲淡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愁。会昌四年杜牧由黄州迁池州刺史,任职两年期间留下多篇诗文。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清溪河、九华山、秋浦河、杏花村等景观,不仅展现了唐代池州的风貌,也保留了诗人的情怀,对于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发它们,使之更具历史气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