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夏商周天命观涵括宗教性、人文性和自然即知识性三重含义.周革殷命,周人援“敬德”说解“天命”,建立了“天命靡常”“唯德是辅”的天人关系,较之夏商给传统天命观增添了浓厚的道德属性;西周末期因周统治者失德引发的“疑天”思潮,使“敬德保民”为基本内容的人文天命观转向东周以“天事恒象”的自然天道观,此后自然天道观的勃兴与发展反过来又以其自身的“自然”客观性消解和淡化传统天命观念的宗教色彩,进而使传统天命观在前诸子时期出现分化,并由此为“道”这一中国哲学形上观念的确立做了最后的资源准备.  相似文献   

3.
对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5.
乌木、“建木”与巴蜀文化——兼论乌木的多元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四川省各地陆续出土了一批碳化乌木,这是极其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它的科学、文化价值及其艺术的发掘和创造,引起中央和地方许多领导的高度重视,受到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乔石曾亲笔题词"天府瑰宝".许多专家学者、艺术家把乌木同熊猫、三星堆、金沙遗址相比美,称为"东方神木"、"四川一绝".这里,仅就碳化乌木的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及乌木艺术市场的开发试作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非遗”专家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参与群体,发挥着指导、咨询、检查、监督等作用.本文对“非遗”专家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担当的角色,以及具体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四川省“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对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