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文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2):125-128
唐代是纳藏、纳白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唐代麽些所分布的地区处在唐、南诏、吐蕃三个政权之间,成为三强逐鹿中心。本主要论述在这动荡多变的政治环境中,麽些与吐蕃、南诏之间的政治关系,以此来说明:唐代麽些与两的关系,在当时或后世都对纳藏和纳白的民族间的交往和族际关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迪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91-94
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没有以古文尝试作传奇,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没有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苏士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53-58
诚信问题是唐代民族关系处理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以诚信抚夷狄"是唐代政治家的思想共识,"以信臣驭边"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和亲、结盟以示信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无诚信"是唐王朝谴责和攻打夷狄的重要口实。诚信在唐代民族关系构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民族发展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董艺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3):127-128
唐末五代,很多文人士子及乐师、工匠流入契丹国,大辽文化勃然兴起。辽代的宫廷音乐,大部分继承了唐代音乐。辽代音乐的定律、乐器分类法、雅乐名称、燕乐等都承袭唐朝。这种“宗唐”现象不仅是音乐风格问题,而是辽代胡汉文化相争多年之后,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中国唐朝时期(618-907)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各种关系。这一时期在阿拉伯世界正是伊斯兰教兴起、正统哈里发统治(止于661年),以及伍麦叶王朝和阿巴斯王朝(止于906年哈里发·穆克台菲)执政时期。选择这一时期(618-907)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这一时期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进行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之一。文章试图解释或解决有关这一时期中阿关系上的一些难点。为了阐明此期阿拉伯和中国历史交流中的更多问题,文章使用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最原始的资料,试图藉此填补一些空白或对这段历史提供一些新解释。文章分为上下篇发表,上篇主要考察了这一时期中国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间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以及其军事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讨论了中国唐朝时期(公元618-907)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各种关系。下篇主要就商业和文化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和亲作为历代统治阶级处理国家和民族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始于汉代鼎盛于唐代。其本质就是拉近民族或国家间的关系为统治阶级服务,是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工具。本文以唐代和亲政策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历代的和亲是统治阶级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稳固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政治活动。不同的是和亲能增进民族团结、缓解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彼此来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调和统治阶级间的政治关系、缓和民族关系、平息敌对和战争,达到阶级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闫学荣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7):78-79,103
唐代武举制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唐代尚武文化的载体和重要推动力。本文以唐代武举制及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武举制与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少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48-50
在唐代的家庭中,作为个体的妾,她们的生活各不相同,但作为一个群体,她们都在各自的家庭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家庭成员,反之,家庭成员也对妾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解析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对我们了解唐代妾群体的生活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通过对几部重要的汉译弥勒经典内容的分析,并结合有关的造像实例,认为第275窟南、北壁上所绘的佛教故事画是分别借用了释迦牟尼的佛传和本生来表现弥勒的今生传记和前生事迹的,并认为它们也与当时弥勒信仰中的传法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牛卫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8-51
遵式为天台高僧,是宋初天台宗"山家派"的代表人物,精于忏法的制定与推广,被誉为"慈云忏主""慈云尊者"。同时,遵式亦致力于天台教籍的整理、编目,撰有《天台教随函目录》《天台教观目录》两部佛籍目录。其中,《天台教观目录》在著录对象、分类、序言及注语方面富有特色,为宋初天台宗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典籍与教观理论基础,是遵式弘法传教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戴兰芳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2):96-98
“世说新语时代”是一个独特的时代。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联系,那时的士人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追求和个性,即:精神世界中的喜好自然、尚情任性、崇尚清谈。需要指出的是,在他们光彩夺目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痛苦的灵魂,这才是当时士人风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5.
张光明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7(1):34-38
文章用丰富的材料对五台话与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了深刻的比较研究,找出了语音对应规律和五台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温儒宝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27(6):65-67
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叙述了阅读自学、质疑明疑、训练矫正、评价小结的四环节教学法中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7.
温庆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7-12
在晚清小说的演进历程中,黄人将传奇、演剧纳入小说的考察范围,强调小说感化社会之力,认为小说发展应植于社会风尚,并据此确立以教化教育为首要目的且着眼于人伦道德、以求诚明善及真美善为重要特质的小说观,是位不可或缺的典型人物。这种依自不依他的表达方式与《小说林》同人在强调小说感化社会之力的同时,为追求小说期刊的办刊效益以迎合风尚,从而确立以迎合读者趣味为主的寓教于乐式的表达方式有别。与黄人熟知中国小说发展实情所不同,《小说林》同人小说观念的形成多源于对彼时小说刊行情况的实证调查。 相似文献
18.
南泉普愿继承其师马祖道一而又有所发展,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主张,发明了于日常生活中体会道的存在的修养理论和修养方法。南泉的“平常心是道”修养原则通过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胡安国对湖湘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在三教合一的时代,理学从佛学中吸收营养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6):92-98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新时期”,胡适诗作诗论研究一步步接近新诗的核心问题,成为新诗研究中不论视野还是方法都具典型性的代表。本文从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胡适诗作研究、诗论研究、及两者在新旧诗演变中和处于新诗史源头的研究。这些研究逐渐超越胡适诗作诗论的范围,站在自赎的角度探讨新诗日趋不堪的境遇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育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光庭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4):85-87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是两种不同培养方向的研究生:一种强调学术研究,培养准博士;一种强调实践技能,培养中学骨干教师。本文从两种不同培养方向的研究生在招生方式和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方法和毕业要求的几个相异方面作了比较;进而从思想观念、招生和管理、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内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