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活动是数学基础知识内容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理论与实践生活的联系。指应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数学活动课就是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安排、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方案、策略引领同学展示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2.
付艳 《贵州教育》2010,(23):42-42
幼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要经历幼儿园实习这个阶段。在幼儿园听实习生的课时,发现实习生在组织数学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教学中不能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为地割裂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内容选择缺乏趣味性、生活性,为数学教学而教学;数学知识贫乏,教学中对数学知识挖掘不够深刻;组织开展活动时,不能把握儿童心理,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活动设计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3.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新增的重要学习领域。作为沟通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必须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数学”。如何上好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呈现?这个全新的学习领域尤论在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通过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等数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成为衡量教育活动质量的有效标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将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作为教育价值的外在体现,知识只有在得以运用时方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也成为初中数学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其对初中数学知识应用性能的提高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以“运用建模思想,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为题,对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数学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同一数学形式也可以从多种内容上去理解.因此,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把这一具体的问题与熟知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些都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内容的运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一、借助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知识在课程设置中是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内容。那么,怎样上好“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呢?一、精选数学内容增强应用意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源于课本,却又超越课本,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及熟悉的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数学活动、数学思维的训练也离不开对这些联系与区别的理解、辨析与应用。数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但绝不可以轻视"求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引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很有效的策略之一。异中求同则易通,同中求异方为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通了,才有可能转化为能力,才有利于提升能力,最终才能真正达成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跨学科的教学情境、问题设置与项目学习三个维度分析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跨学科内容,让学生在跨学科内容的探索与实践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独到理解、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推动数学知识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联系的结合点。引用生活化的数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学生既能感受到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又能体会到学习数学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曹燕 《成才之路》2014,(28):76-77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本原。的确,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主题活动的开展,在一日活动中要注意捕捉"生活现象",将活动内容生活化,让幼儿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与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与纯粹的数学知识相比较,数学文化体现了人文性与科学性交融、开放性与包容性并存、民族性与统一性共生,以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互推的特点。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文化内容主要有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数学的游戏活动、数学的生活应用和学科应用。小学生学习数学文化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培养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初中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且又显得十分抽象,大多数学生会感觉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尝试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理解、应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增强学生学习好数学学科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陈闽旭 《考试周刊》2012,(48):71-72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者结合实例谈谈自己对初中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试验教材(冀教版)的编写遵循数学的生活性原则。并建议一线教师“努力做到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和情感。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  相似文献   

17.
数学好玩。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学习的勉词。他认为数学应该是立足于现实生活背景针对数学内容而开展的活动,应该把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数学思想的渗透作为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数学好玩,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热爱数学的直接感受;有味,则是需要以数学味来吸引孩子们,需要依靠数学内在的魅力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小学数学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实践活动是基于数学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为主干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帮助学生应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等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宗旨.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会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一、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它们与生活实际都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必须联系生活,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小论文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习写的、以数学内容为中心的短小文章.其文体形式包括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其中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与体会;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是指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机地融合于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