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的第六节,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总体设计思想是: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例子,引人问题,科学猜想,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的第六节,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是“摩擦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本节课实际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参建议该内容5课时完成,本节课设计是第1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及其性质探究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核心内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一展示,和各位老师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前面力学内容的延续,又是学习简单机械的开始。因此,本节课内容至关重要。本节课分两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是认识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其中力臂的画法较易出错,老师先引导学生画点到线的距离,然后慢慢认识力臂;第二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部分内容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记忆较深。本节课学习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戚淑芹 《辽宁教育》2006,(12):54-55
[评析]本节课,教师利用启发、探究、游戏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感受、大量实践。不断释解疑点,整体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单元第二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内容.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分法的原理与步骤,以师生互动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研讨,达到本节课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得以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蒋洁 《化学教学》2006,(12):28-29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卤素》第~节《氯气》的第一课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探究过程”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继荣 《考试周刊》2014,(6):122-122
<正>创设情境,点燃激情(导课)。这一环节是四步探究教学的序曲,其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吸引到课堂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和准备。一、设置本环节的目的1.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奠定良好基础。2.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本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材料时,不能只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说明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是一节很经典的化学理论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实验出发。以边讲边探究的形式进行,一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一边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建构理解的基础,还给学生留有了广阔的建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由于本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节课更有较强的实用性,课前教师制作了形象、直观的课件,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操作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在快乐中认知、在体验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由于本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节课更有较强的实用性,课前教师制作了形象、直观的课件,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操作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在快乐中认知、在体验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王珊珊 《学周刊C版》2010,(6):163-164
本节课设计了用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节课主要围绕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四个实验展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设计实验,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公式的探究这一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做数学”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下面是笔者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几个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凸透镜成像这节探究课概念多,实验器材多,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导致其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无法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自身的特点解决本节探究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精彩的"落幕"更能激起观众的热情,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对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活跃思维、发展兴趣有重要的作用。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新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对所学概念、性质、规律等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对本节课渗透的物理思想及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是对本节课进行纵横的综合联系,还能巧设悬念,启发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本课与《可以一模一样吗》一课组成《生命现象综合探究活动》单元。表达与交流是本节课探究能力训练的要点,引导学生观察与交流、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是探究活动的难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以“人教版”的实验教材第七册(上)中的“植株的生长”一课为平台和依据,教师和学生一起创设与该课题相关的探究情境,师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课前思考】 1.《平均分》一课的重点是什么?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必须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平均分》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且能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