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现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如下,并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氧气的典型考题进行研析. 考点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及方法:如图1,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通过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最终集气瓶内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2.
<正>要点提炼要点1: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要点2: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被消耗完;(2)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2)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1)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沿着导管逸出;(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部分气体受热逸出。  相似文献   

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知识容量大、内涵深刻。现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归纳如下,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这个实验。1.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答:该实验是利用某物质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从而使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当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时,集气瓶内增多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此体积占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的百分数即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的百分数。2.燃烧匙内的物质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其他可燃物如木炭、硫粉、铝箔、铁…  相似文献   

4.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中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体积分数相对较高、因而无法除尽氧气等原因,导致实验误差太大。另外,  相似文献   

5.
一、化学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打开弹簧夹后,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二、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烧杯、玻璃导管、胶皮管、弹簧夹.实验药品:红磷、水.三、过程与现象(1)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可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并将水面上剩余体积分为五等分.(2)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此环节发生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热量.(3)红磷熄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此环节观察到的现象: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最终水面在大约五分  相似文献   

6.
1 滴管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的妙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安排有这样一个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实验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入集气瓶补充氧气的体积. 该实验在秋季学期开学后的9月份进行,而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大气压强知识,学生则在11月前后的物理课中才能学到,头脑中没有大气压强知识,学生不明白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流进集气瓶,更不明白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中空气里氧气的体积的道理.在这次教学中,笔者将小小滴管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7.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一个探究性比较强的实验,尽管实验装置多种多样,但原理大体相同。即,用足量的某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导致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被外界大气压压入容器中,然后根据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两道测定氧气含量的探究性中考试题。例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1):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甲生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  相似文献   

8.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九年级化学第一个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但要注意装置的密闭性和步骤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要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药品的选择依据和实验的原理等,最后所得的结论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红磷的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使得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相似文献   

9.
下图所示的是教科书上介绍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其原理是: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内充分燃烧,使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固态物质,几乎不占瓶内空间,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气压小于大气压,烧杯内的水就被压入瓶内,约占1/5体积,而这1/5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空气中的氧气体积.  相似文献   

1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如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少,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1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在实验时由于难以把握铁丝插入集气瓶内的最佳时机,所以实验效果不理想。对此,我进行了如下改进。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二、实验步骤1.取一个250 mL的集气瓶,在底部铺上一层细沙,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一瓶氧气。2.取一根直径约0.3mm的细铁丝(实验室常用来做铁  相似文献   

12.
1探究性试题 探究性试题一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相似文献   

13.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剖析 该实验主要考查同学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压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1)同学们应明白采用可燃物(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O2使压强降低,由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瓶中O2的体积,  相似文献   

14.
【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可燃物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据此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5.
例1(2004年四川省中考题)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  相似文献   

16.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是初中化学中第一个实验装置、原理都比较复杂的实验。许多同学只记住了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对其相关的问题却不知“是什么”“,为什么”。也就是对该实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帮助同学们能深刻理解这一结论的由来。笔者将对这些问题予以解析。本实验的装置见课本第23页图2-3,实验步骤见同页实验2-1。该实验完成时,应看到集气瓶的液面上升到刻度线以上15处。问题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解析:原理1(化学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其体积…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能通过实验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多少,但教材中用集气瓶和烧杯作为实验装置(原图可见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27页),笔者认为仍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是初中化学第一个重要定量验证性实验。但该实验存在三大需要改进问题。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较大差距。原实验由于玻璃钟罩体积大,反应后期,过量的红磷无法将钟罩内的氧气耗尽,水一般只能上升1/7~1/8。新教材中的实验由于烧掉氧气的集气瓶中有约1/5的负  相似文献   

19.
塑料袋A内是二氧化硫,实验时.用力挤压使袋内的二氧化硫通人容器B内。集气瓶D内装有氧气,这是为了证明老鼠是在有氧情况下受二氧化硫致死而不是缺氧而死。氧气在通人之前,先要通过盛水的洗气瓶C,从小气泡的逸出速度可以观察.控制其流量。E是为厂用虹吸原理使氧气进入集气瓶D而设的装置。容器B的容积为4L。实验时间用秒作单位。  相似文献   

20.
一、有关氧气的制取实验例1(2002年青岛市中考题)在实验室中选择图1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加热药品至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____填“能”或“不能”)立即收集. (2)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填“正”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