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漏解·多解·误解例析山东省沂源第八号信箱学校梁俊漏解、多解、误解是学生易出现的几种错误.其原因很多,但我们决不能将其简单的概括为学生的粗心所致,而要具体分析归类,正确引导学生找出原因,从而使学生主动排除错误.一、漏解漏解即最后的解不完整或不全面.造成...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革。其突出特点是过由过去的偏重于考查语文知识,开始转向偏重于考查语文能力。例如,第一大题(现代文部分)的第四小题,出了几段连贯性的文字,提出十一个具体问题,包括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要求学生说出或判断出一些语言片断的确切含义。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如果不瞻前顾后细心阅读,不深入字词句篇,不作认真分析,是肯定解答不好的。这样的题目,不考死知识,重在测验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既有利于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又能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一项应有的要求。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师不应该以多讲为能事,不应该讲  相似文献   

3.
职业学校的学生怕写作文,一提写作文便愁眉苦脸,而且作文普遍存在内容空泛、记事不生动、立意不新颖等毛病,这主要是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功底较差,缺少写作兴趣等原因所造成的.针对这类学校学生的特点,应从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4.
学生面对作文,总是表现出一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痛苦状。观其写作,或是东拼西凑,或是假话成堆,或是套话连篇,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可谓是凤毛麟角。反思作文教学,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上沿袭抄背式造文的方法教学,学生则在应试的高压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背应考书”。学生不仅没有了课外活动,甚至在学校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如此学习环境不仅封闭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缩小了学生摄取知识的范围,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样,我们还何求学生能够写出好作文?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对不合群孩子的教育,我的经验是三步走: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协调学生内在与外在的情感,达到内外的平衡;唤醒学生自己内在的力量,由学生自己做出抉择。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读的书也不多,平时不注意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积累材料,作文课上他们只好想一句,写一句,既吃力,又不具体。因此,我们除了语文课上加强基本功训练外,还注意教会他们观察。经常启发他们选择看到、想到的比较有意义的事物,简明扼要地速记下来,为作文积累材料。在指导学生观察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多带学生出去走走,引导他们看看,运用耳朵听听,启发他们动脑想想。要让学生观察,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观察条件。南京下关的  相似文献   

7.
李薇 《河北教育》2008,(7):83-8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不高,而没有良好的品德,就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作为新形势下的学校,该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德育应从小、实、趣等处着手,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韩文清 《现代教学》2015,(Z2):141-143
此类案例当下并非鲜见。前段时间笔者也听说某高中的某班级篮球队擅自要求生活委员用班费为5名队员购买运动服,招致班级部分同学反对的事例。因此,本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类似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我们把握案例背后所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从而明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对这一事件处理方式有异议可能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就如难题中所说的,他们认为用公用经费为个人错误买单不公平。第二,对班长擅作  相似文献   

9.
发散思维是一种广开思路、不循常规 ,寻求变异、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 ,是否具备创造力 ,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很重要的一条是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阅读教学中 ,设计一些能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适时启发诱导 ,逐步培养学生多面向、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其在求索中感悟 ,在实践中创新。一、选好切点 激发思维俗语说“一石激起千层浪”。选好阅读的切入点 ,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激发学生迸裂出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感到,你正是他们当中实实在在的一名伙伴: ——让学生感到,你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对他们诚挚的爱,令人可亲可近; 不要使学生觉得,你在牵他、赶他、逼他;而当他猛然回首,却发现已被你领进了一个全新的境地! 在学校管理中,常可发现一些反常现象:有的老师上课时尽管声色俱厉,学生却不买帐,最后摔书甩笔而去;有的学生与老师赌气、顶牛,闹得老师束手无策;有的老师在“坏学生”面前怒气难平,诉诸拳脚,结果引起轩然大波……于是,怨懑之声每每入耳:“现在的学生难教!”果真是学生难教么?非也!凡学生,没有不敬畏老师的。刚进校门时,“老师”这个称谓,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至高无上,其对老师的敬畏心理,超过了对其亲生父母!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又怎么会出现上述那样的反常现象呢?我以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育方法上没有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没有懂得珍惜学生对老师的那一份天真纯朴的感情,甚至在批评学生时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这种感情。作为教师,应如何珍惜学生这种纯真的感情,并  相似文献   

11.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同时,也时常听到学生埋怨自己的老师“不懂他们的心”。这说明师生之间难以沟通,有隔阂,用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有“代沟”。代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且撇开学生的方面不谈,单从教师这方面去找原因,主要是教师教育观念没有更新,教学水平不高,工作方法陈旧所造成的。那如何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四解”。一、了解。好的教师无不注重了解学生,“了解”是师生相互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诊治“代沟”病症必不可少的一环。要了解学生,了解什…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明明犯了罪,且在犯罪现场被公安人员抓住,为什么不称他们为罪犯,却称他们为犯罪嫌疑人?”笔者经常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想弄清其中的原因,还得从一条重要的司法原则——“无罪推定”说起。  相似文献   

13.
中学政治课教学,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知识和转变学生思想的双重任务,在青少年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尤其重要。目前政治课教学质量较差,学生没兴趣。原因是前一段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不力,学生重视数理化,忽视政治课;教学不得法,教师讲,学生记,满堂灌。  相似文献   

14.
司瑞林 《甘肃教育》2013,(17):27-27
平时,总听到一些班主任这样抱怨:我班的学生太差了。一个得力的班干部都选不出来,现在的学生就是把心掏给他也得不到理解,天天坚持不懈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呢?我想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是绝对建立不起来的。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不要一味埋怨学生.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如,微笑,倾听,欣赏,赞美,就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精讲·多学     
"语文课堂如何不拽着学生走"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永恒目标。这个目标是语文课堂的正向指引,也是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有效体现。其实质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要实现不拽着学生走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引导学生"多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造成中学作文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多,无序、盲目、单一、呆板、虚幻的教学是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摒弃了那些陈旧的程式,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闯出了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生活底子薄,知识阅读面窄,视野不开阔。于是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怒其不争”,埋怨学生不与老师配合,抑或感叹学生文化底蕴不丰厚,因而作出过激行为,以老师自认为的完善思维模式、语言系统去框设学生,用立竿见影的“文本”去教学生“模拟作文”、“技巧作文”等。作文教学应是学生主体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过程。我们作为农村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现自我、秉持本色,重视“人”本教育,创设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作文教学。一、求真——真知灼见,塑造自我封闭教育使学生视野偏狭,七彩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都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产生的差异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应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伦理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家长、管理人员等相关主体进行专业交往时所表现出的行为事实和伦理行为。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教师职业发展、道德成长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从教师专业伦理基本内涵解读出发,分析教师专业伦理失范的现象及原因,探究教师专业伦理重塑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关注学生的"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关注学生写作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作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爱写",在实际写作中表现出"不会写",作品最终呈现的是"写不好"。如何改变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怕写""不会写""写不好"状况,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是值得语文教师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试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