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主权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卢梭从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强调了人民主权的不可分割、不可代表和至高无上性。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马克思权力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关于法律、政府和主权的论述是马克思建立人民主权国家的理论基础。但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并未跳出时代的限制,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理想主义的设想。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从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关系中现实的人出发,对实现主权在民的社会理想提出了现实的方法论指导,是对卢梭思想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关于自由平等的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马克思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根本性的批判和超越了卢梭的抽象的乌托邦色彩很浓的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3.
自布丹以降,霍布斯提出了君主主权理论,洛克提出议会主权学说,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理论.霍布斯在机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追求安全,洛克在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追求自由,卢梭在公意的理论基础上追求平等.相对于霍布斯的君主主权和卢梭的人民主权,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在后来的资产阶级世界里因更具有实际价值而受到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它是在批判和扬弃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特别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为不同的革命斗争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的核心就是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由人民自己管理国家政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不可能有人民的民主.没有人民的民主,也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卢梭的平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理论是卢梭自然法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指出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和症结所在,揭露了封建法律制度的不合理性,卢梭平等理论对人类不平等本质的透视,旨在加深对不平等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陈彩霞 《集宁师专学报》2010,32(1):55-57,76
卢梭是人民主权的集大成者,他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不仅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从理论上做了准备,同时也使人民主权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局限性,其理论理想色彩浓重,对于广大受剥削、受奴役的劳动人民来说只能是一种“柏拉图”式的虚幻民主。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强调人民拥有主权,拥有国家权力。他的这种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一项神圣权利,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卢梭认为,公意总是正确的,并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宗旨,主权与治权必须分开,强调政府只是人民的代理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是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基石,又是极权暴政与专制主义的温床,卢梭把洛克的分权理论推翻,却没有找到现实的人民主权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卢梭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伟大思想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在革命时期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被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庇尔所接受,建立起卢梭设想的理想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卢俊的人民主权思想得以实践,由此可以看出:卢梭人民主权论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虽有为“人民”争取权利的反封建专制主义的进步性,但这种民主对广大被剥削、受压迫的人民来说,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一种空洞的许诺,所谓全体人民享有主权也只是一种幻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它是在批判和扬弃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特别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成熟起来的。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为不同的革命斗争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的核心就是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由人民自己管理国家政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不可能有人民的民主,没有人民的民主,也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0.
平等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批判地继承了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提出人生而不平等,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为的原因,人们愈加不平等.为了保证人民获得真正平等,实现人民权利是唯一的出路.孙中山还弘扬利他主义,从而缩小因生理差异而造成的不平等,即提倡道德平等.孙中山的平等思想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今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国思想家卢梭主张自由与平等,反对专制和暴政,创立了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以国民总意说为核心的人民主权论,深刻地影响了《新民丛报》学人。他们将卢梭的学说介绍到中国,并且认为卢梭的学说可矫正中国社会的专制。然而,卢梭的学说也为革命派提供了思想武器。他们认为卢梭的学说为美国和法国建立共和提供了依据,因此主张在中国实施卢梭的学说,从而通过革命建立共和。当《新民丛报》学人与革命派展开辩论时,逐渐认为卢梭的学说虽好,但是与中国当时的情势不符,不适合于中国。  相似文献   

12.
卢梭与杰斐逊人民主权理论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国家主权的分割、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对自由的理解以及对国家权力的监督等四个方面。卢梭与杰斐逊的人民主权理论不但对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及不断向前推进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二,大革命期间,制订的宪法及罗伯斯庇尔民主思想蕴含着“人民主权”思想;其三,广泛的大众参与也是“人民主权”思想深入人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法为社会契约前提,人民在公共意志基础上把所有权利和权力让渡出来缔结契约形成主权体,人民作为主权者制定法律,并将部分权力委托给政府来执行法律或公意,最终结束自然的自由进入社会的自由,是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观点。自然人的前提假设受备受功利主义挑战,绝对的主权理论和抽象的人民主权学说具有激进性质,无法落实到政治实际操作。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要走出困境应该具体落实到公民权利的保护之上。  相似文献   

15.
刘国栋 《政治思想史》2013,(1):82-97,199
在《论不平等》中,卢梭设定了一个自然状态。原本相互隔绝的自然人因为外界环境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不得不互相合作。然后经历了两次革命,最终进入了社会状态。在整个人类自身条件的转变中,平等和不平等得以逐步显现。然而,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并没有因此结束。在《社会契约论》中,他重点论述了“公共”的概念,因此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才得以完整阐述。首先,卢梭从来就没有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是平等的,而是小心区分了生理不平等和协议不平等。其次,卢梭自然状态平等以及不平等的思想其实是一个铺垫,他据此可以评价社会状态下的一切不平等现象。最后,卢梭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这个基本立场决定了他平等和不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蕴含着大量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其提出并论证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和政治体制的过程中,还可以探究出卢梭关于选举制度的相关思想,本文结合卢梭在书中的论述试提炼其选举、多数原则、一选举原则的思想以及其认识在近现代政治社会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本著作中发掘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本文选取了三个角度来阐述作者对卢梭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社会契约理论是近代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关于国家起源及政府构建的系统理论阐述。在众多社会契约理论中,其中以霍布斯与卢梭之思想最为突出,霍布斯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强大的君主集权制国家,其思想核心为"主权在君";而卢梭则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其核心思想为"主权在民"。通过将霍布斯、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并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契约订立原因、授权范围和主权行使方式,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及其可行性,为现代政治生活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法律思想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中占有举跳轻重的地位,而立法理论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意的体现,立法是为了实现正义,而立法者是来自于人民的非凡人物,他们制定法律时应遵循自由与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人民主权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思想由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蕴涵了人人生而平等以及政治社会中的人应当自己统治自己的基本理念.它的产生无疑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马克思进而指出,人民主权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权.虽然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人民主权有不同的理解,但它已是现代大多数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正统思想.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同时借鉴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和制度中的有益成分,结合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