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的语言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的载体,是一座宝库。我们都是社会的人,不是孤立的“鲁滨逊”。在没有文字以前(包括现在还没有文字的若干民族),人们就是靠语言来沟通思想,协同行动,进行狩猎、农耕等生产活动,靠语言来传播文化,讲述和继承历史,以维系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有了文字以后,语言仍然是人们交流思想使用得最广泛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一种“书面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的前身是口头文学,是“说书人”的话本。小说是叙事文学——把(故)事(感)情叙述给…  相似文献   

2.
每天读报纸,听广播和看电视,我都是先看新闻报道。我想,有这种习惯的人大概不在少数。可见,新闻报道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新闻写作的文风对社会的影响想必也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现在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弘扬祖国文化”。而新闻写作在弘扬祖国文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不少中小学生写作文时就常常仿用我们广播、电视和报刊上的语言和文字。而语言和文字又是文化的“基因”或“细胞”。由此可见,新闻写作中的那些疵瑕和陈词滥调也可能对社会文化生活有所感染。本文只拟就当前新闻写作中最流行、最时髦的又是最常…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精通语法修辞,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应是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是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里面的话。社论说:“很可惜,我们还有许多同志不注意这个问题,在他们所用的语言中有很多含糊和混乱的地方,这是必须纠正的。”社论进而指出:“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最具特征的是有声语言传播,文字语言传播是其次要或辅助手段。进入网络文化以后,仍然以此特征与报纸、书刊相区别。在这方面,我们的规律性认识还有许多尚未涉及的问题。当有声语言传播过程进入了。信息共享”的范围之后,若就此止步甚至故步自封,恐怕难免进人“快餐文化”的囹圄而不能解脱。说到底,这只告诉了人们“说了什么”,至于“为什么说”,便披悬置起来。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语境的作用5“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对象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5.
庞井君 《传媒》2014,(5):16-18
正回溯历史长河,以文化传播媒介为基本标志,人类文化的发展及其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前语言时代、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和视听时代。我们知道,用碳同位素可以测定文物的年代,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测定已经消失的有声语言。但总体看来,在人类分音节的有声语言产生之前,存在一个人类发展的非语言或前语言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信息表达简单直观,没有明晰的主客体界限,也没有过多的中介隔绝。人类文明的大部分资源,都是通过文字来保存的,也就是说,人类主要是以文字符号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载体。就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所认为的,"文明社会始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没有文字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但随着数字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1983年3月26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载了《“最好水平”》一文。该文批评了广播、报纸上时常出现象“最好水平”之类文理不通的错误,并向新闻界提出了“不要再污染我们祖国的语言”的希望。这表明了我们新闻界对祖国语言的规范化的重视。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同一版上笔者就发现了几处语病。  相似文献   

7.
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语言问题是报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报纸、刊物运用语言这一基本工具,来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指导工作,传播科学和文化知识。报纸、刊物是不是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问题。我们都记得,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名的社论,号召我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这个号召推动我们用严肃负责的态度去学习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以便更有成效地完成报纸和刊物的宣传任务。现在,经过将近十年时间,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一、档案馆网络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回顾历史,寻找人类文化发展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走过了史前社会刻石为号、以呐喊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化阶段和文字发明后到20世纪末的文字文化阶段。今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人类跨入网络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记者文摘     
“最好水平”这个文理不通的说法,在流行了好多年以后,前不久曾有所减少,现在又像在卷土重来了。 在每天的广播里,差不多都在“创造”着最好水平,每听到一次,我就不免难受,不免为我们的语言的前途担心。 顾名思义,水平只有高低,无所谓好坏,好坏只是表明人们对于这种水平高低的喜欢成不喜欢。比方生产一项产品,原料材料的消耗,水平高了,人们就不喜欢,就说它坏。但是不能因此就说这项水平是好是坏,犹如人的体温、血压无所谓好坏一样。我们可以说某项纪录、某项成绩最好,但不能说某项水平最好。要在我们的报纸上来讨论这种文字常识,这个事实本身就叫我觉得害臊。这种说法的来源我们不必去考证了,只希望我们的新闻界(首先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的每个同志从此不要再污染我们祖国的语言。什么“一个群众”、“红彤彤”,这些语言中的垃圾我们已经堆积得不少了。毫不留情、毫不迟延地清扫这些垃圾——但愿我们的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教育界和一切发表文字的人们,都能把这当作一项义不容辞的庄严的任务。要不然,我们还怎好意思向人们讲什么语言美呢?  相似文献   

10.
一、不同原料不同形式的书 1、龟甲兽骨的书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历代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采的图书遗产。但早期的图书材料不是纸,而是把文字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人们就把这种文字称作“甲骨文”。甲骨是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的殷代废墟中发掘出来的,所以又称“殷墟文字”。董作宾在《新获卜辞写本后记》里曾提到发现刻有“册六”二字的龟版,且有穿孔,可能是把许多龟片穿串成册。  相似文献   

11.
吴珂 《新闻窗》2008,(1):101-102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历史、文化,传承着人类文明;文字是会说话的图形,以形说理,以意动人;文字是视觉传达的媒介,引领我们走进多姿多彩的世界。自人类文明进入有文字的时代,就有着文字设计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运用。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信息的传播都少不了文字这一重要元素。在所有视觉类广告中,基本是采用文字、图形、色彩、影像或立体造型为符号语言,来传递广告信息。因此,在平面广告中,文字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容量。  相似文献   

12.
李立 《现代传播》2004,(3):52-53
美国著名批评家、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历史编撰中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文本形式。而形式说到底就是语言,因此,历史“是以叙事散文话语为形式的语言结构”。或者可以说,历史首先是一种写作,一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一种语言结构的叙述构型。①如果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考察现有的历史书写文本,我们会看到,不仅有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也有文字的、影像的、实物的,还有考证的、虚构的……总之,人们在运用不同的语言结构、不同的叙事话语书写、建构着历史。但历史毕竟是过去的事实的记载,是对过去的现实的追溯,所以人们总会把其真实性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王正林 《传媒》2016,(22):95-96
作为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传统汉字文化研究已成为学界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归结起来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汉字溯源的历史研究、汉字形意的阐释研究以及汉字艺术的造型语言研究。在汉字造型语言艺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书法、篆刻、印刷文字以及民俗与装饰中美术字体等。通常,这些文字载体与艺术语言研究被长期分隔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并以泾渭分明的方式成为难以破解的“潜规则”。由朱永明、钟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传统汉字图像艺术》一书以独特的视角与研究消解了这一潜在“规则”的限制。该书以跨学科视野与理论方法,深入探讨了人类信息、符号、语言、图像与汉字艺术生成发展关系,将书法、印刷文字与形象化、装饰化汉字艺术共同纳入到宏观的汉字文化演进史中考察和梳理,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汉字艺术宏大博厚的历史积淀,也更为生动具体地描画了汉字艺术的整体形貌。这既避免了传统上汉字艺术研究受制于不同专业领域,受限于观念差异与冲突造成的认知局限,也开拓了汉字艺术整体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布朗族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有自己语言但没有原创文字的民族,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本文主要就如何建立布朗族口述档案,和布朗族口述档案与其民族文化建设的作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语文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语”是指口头语言 ,“文”是指书面语言。今天我们谈的“文” ,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文字 ,一层是文章。这样 ,语文的概念就是指口头语言、文字和文章 ,语文素养则是指对这三者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因此 ,科技期刊编辑应通晓该学科专业技术知识。同时 ,科技期刊传播信息的载体是文字和文章 ,而编辑又是通过与读者、作者进行互动交流来实现其工作目标的 ,因此 ,科技期刊编辑的语文素养不容忽视。1 科技文章的编辑加工离不开语文素养如果说审稿是一个采“玉”的过程 ,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新闻界存在的一些使用不规范文字、错别字以及滥用舶来语、地方语、行业语等现象,既造成新闻语言的混乱,也干扰汉语普通话的规范使用,影响到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呼吁进一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文化素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报纸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纯洁祖国语言的任务。因此报纸的新闻报道、文章、评论、标题,要力求鲜明、准确、生动、可读,尽可能堵住政治性差错、事实差错和文字差错。报纸的编辑应是“堵错”的主要“把关者”。报纸的编辑好比是一支足球队的守门员,施展浑身解数,扑跌腾挪,把各个环节“踢”来的差错“拒之门外”。要把报纸办成一张没有差错的报纸是很不容易的事,不过现在有些报纸的差错实在多得离  相似文献   

18.
从汉英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从一种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文化 ,看到该社会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汉英语言丰富多彩 ,中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 ,的确需要很大的精力与学问 ,确非笔者力所能及。本文只想就几个方面的一些语言现象的对比 ,对双方文化作一简单分析。一、自然环境汉语中 ,“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 ,草长莺飞 ,杂花生树 ,而“西风”则正好相反 ,有一种砭人肌骨的…  相似文献   

19.
准备好稿件是播好的前提,这在演员称为“案头工作”.文字语言形之于声,有千变万化之妙,究竟哪种播法更能体现出文字语言的本质,需要认真揣摩,播音员的文化知识、政策  相似文献   

20.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文字记者有20万人左右,这是一支庞大的写作队伍。身为文字记者,我们用手中的笔描绘现实,描绘正在发生的历史。同时,我们也是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者与传承者。练好新闻写作基本功,不仅是职业对于我们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