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汤建影  黄瑞华 《预测》2005,24(5):20-25,43
由于研发联盟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跨越了组织的边界,因此具有更为复杂的机制。本文通过分析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微观机制,从合作伙伴的技术资源强度、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技术知识的壁垒属性、伙伴间的相容性水平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15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上述四个因素对研发联盟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研发联盟改善知 知识共享绩效的措施以及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市场竞争使得仑盐口莶罱戛珙翌砺庹亲缍撸生存和获得发展.从企业间联盟研发的信息共享角度出发,提出了M-SECI模型,接着探讨了企业间联盟研发信息共享系统的功能改进问题,希望对联盟研发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需求不确定性和IT技术应用的动态环境下,探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作用于供应链整合以及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提出IT能力、信息共享与供应链整合的理论模型,进而探讨IT 能力如何通过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整合.  相似文献   

4.
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微观机制的分析,构建了联盟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得出了决定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五个主要因素.并对每一个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若干理论命题或假设,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IT能力及社会资本对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的影响,给出了IT能力和社会资本与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的系统化能力、社会能力、合作化能力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假设.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并以SPSS和AMOS管理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的系统化能力、合作能力、社会化能力三个维度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增,而IT能力对企业知识集成能力三维度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同时,IT能力对社会资本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库存成本和订单履行率作为衡量IT消费品供应链性能的主要指标,定量分析了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是如何影响IT消费品供应链性能的。最后,我们设计了一组模拟试验来验证我们的分析结果,为IT消费品供应链企业制定合理的信息共享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国东  郭鹏 《情报杂志》2012,31(7):116-120,127
如何促进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对IT能力、知识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然后应用假设检验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借助SPSS、AMOS软件,构建了IT能力、知识共享、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绩效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接着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IT能力对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知识共享对其影响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汽车业供应链物流能力主要由"硬能力"和"软能力"两个方面构成,IT(信息技术)在实现信息共享、防范信息风险、提升汽车业供应链物流"软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IT投入是有成本的,基于一个简单的动态博彝模型,描述了汽车供应链中需求方企业与供给方企业在最优信息共丰程度下的IT投入策略,并指出了IT在提升汽车业采购、生产、销售、售后及废弃物回收等各阶段物流"软能力"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观的IT能力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观(RBV)理论模型为基础,提出组织结构与IT能力的总体相关关系、组织结构与IT能力各维度之间相关关系的假设。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收集到的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最后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组织结构对IT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组织结构对IT能力的各维度也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供应链合作中信息共享的内容和类型以及实现信息共享的阻碍因素,说明了供应链合作中的道德风险以及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的必要性.提出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是解决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基础研究绩效与企业R&D能力支撑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兰香 《科研管理》2003,24(5):71-75
如何评价和更有效地发挥基础研究的作用是科技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指出,基础研究绩效如何,受到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制约,企业R肋能力是基础研究绩效的平台。没有强有力的企业R&D活动的支持,基础研究的作用是很难得到有效发挥的。在当前的科技政策中应特别注意正确估计基础研究的功能,全面衡量贴D活动的效果,使基础研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薛晓芳  霍宝锋  孙林岩 《科研管理》2015,36(10):104-112
本文结合我国的企业联盟实践和相关理论,提出了IT能力的概念,并运用实证方法验证了IT整合能力对IT关系能力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在IT整合能力中,IT集成能力正向影响IT管理能力;在IT关系能力中,IT与业务关系正向影响外部IT联系;且IT整合能力对IT关系能力具有正向影响,IT集成能力通过IT管理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IT关系能力;IT管理能力通过IT与业务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外部IT联系。该研究不仅为基于联盟的IT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企业经理管理联盟中的IT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传杰  万小丽 《科研管理》2008,29(5):167-172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这两类创新主体在不同类型的专利产出效率上存在差异,即公共研发机构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高于企业,而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效率高于公共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对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IT能力进行了重新构建,并进行了维度划分,阐述了其意义所在。基于和谐管理理论与和谐信息化体系理论,和谐信息化有了新内涵,提出了和谐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绩效,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对华南地区281个中国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验证了IT能力量表构建的信度和效度,实证结果表明,IT人物互动能力是实现企业和谐信息化的最重要因素,由此表明,企业更应注重IT人物互动能力的提升。案例研究也印证了此结论。在今后研究中,可以IT人物互动能力为和谐主题,分析其在企业信息化各阶段的具体表现,并制定科学的提升计划,以促使企业和谐信息化绩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R&D过程管理是R&D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和手段影响R&D管理的效率。首先从R&D流程的结构化程度分析R&D过程管理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IT/IS)应用的需求,接着分析基于IT/IS的R&D过程管理方法的进展,最后指出IT/IS对R&D过程管理发展的平台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R&D过程管理是R&D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和手段影响R&D管理的效率。首先从R&D流程的结构化程度分析R&D过程管理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IT/IS)应用的需求,接着分析基于IT/IS的R&D过程管理方法的进展,最后指出IT/IS对R&D过程管理发展的平台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知识的隐含性、分散性和知识价值作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考虑了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建立了一个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因素以及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的隐含性和分散性对企业内知识共享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大型组织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崔瑜  焦豪  张样 《科研管理》2013,(7):93-100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环境复杂性导致更多的企业采取学习导向战略改进现有能力获得绩效的持续提升。然而,大多数研究忽视了学习导向战略与绩效间关系的中间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学习导向战略、IT能力和组织绩效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接着以IT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并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检验的模型验证显示,IT能力在学习导向战略和组织绩效间扮演了部分中介功能,学习导向战略对IT能力和组织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IT能力各个构面对组织绩效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最后,建议企业可以通过在组织内部实施学习导向战略构建信息技术能力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吸收与内化,差异化产品以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最终改进与提升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9.
合作创新企业间技术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问题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忠  黄瑞华 《科研管理》2006,27(2):95-101
知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的必要过程,影响合作创新的绩效。而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技术知识经常不能完整传输和吸收,产生知识破损导致转移困难甚至失败。本文首先探讨知识破损的界定,并从其参与要素角度剖析破损成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针对性地探讨减少知识破损的策略与途径,从而促进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