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编辑的职责是编好稿、组好版,而编好稿的前提是选好稿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企业报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企业报的新闻编辑,要把好选稿关,必须坚持把握“三性”,即舆论的导向性,稿件的“新闻性”,报纸的“取向性”。  相似文献   

2.
柏士文 《新闻三昧》2003,(11):37-37
一般情况下,企业报的版面是这样设置的:一版是要闻,二版是综合新闻,三版是经济新闻,四版是副刊。就这四个版面相比较而言,综合新闻版实际上处于不轻不重的位置,内容杂,俗称为“杂货铺”,其他版面上不了的稿件都可以上综合新闻版,是“一块不好耕作的田地”。虽然综合新闻版的位置“不尴不尬”,但报纸又不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报大都办有社会新闻版,结合《独山子石化报》办社会新闻版的得失,以及社会新闻版办得比较成功的一些晚报、行业报、企业报的经验,谈一谈如何使企业报社会新闻版充满活力。 报道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可读性 企业职工群众的生活看起来确实很平常,但这种平常中又确实有令人欢喜令人忧的挂心事,如物价、住房、供水、供电、交通、孩子入托及上学等等,这些发生在职工群众身边的司空见惯小事,恰恰是反映普通职工群众的生活,抓住百姓思想跳动脉搏的社会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4.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访方式(直面、视觉书面、体验式、电话、因特网等采访方式)、新闻策划、新闻追踪、记者招待会、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隐性采访等问题,一一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第二版的新篇章。《新闻采访学》@刘宏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传媒的崛起,使报纸这个曾经辉煌过干百年的第一媒体,也受到了愈来愈巨大的冲击。企业报作为大众媒体的一个类型或一个分芰,它不仅具有新闻性,还具有区别于其它报纸的基本特征。它是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诞生与发展,适应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宣传自己,实现企  相似文献   

6.
魏莉 《青年记者》2004,(1):43-44
长期以来,企业报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副“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那么,怎样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处理好企业报经济版稿件的新闻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关系,找到经济版稿件的新闻宣传价值与可读性、趣味性之间的交叉点,提高经济版的可读性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几点是提高经济版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纵横》一九八六年第五期刊登的《新闻管理学研究浅见》一文认为,新闻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还属于一种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政策性和技术性。与一般企业管理不同,社会主义新闻管理学的限本目的是提高新闻的社会效益。作者认为,新闻管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范围十  相似文献   

8.
社区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延伸,它集中体现了市场条件下受众细分、新闻接近性原理、以及寻求差异化竞争等原则。虽然目前业内对社区新闻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但从国内媒体已开办的社区新闻版的内容看,可以这样归纳:社区新闻是发生在居民小区  相似文献   

9.
侯玢 《新闻三昧》2004,(8):30-30
谈到报纸的时效性,人们先会强调新闻版的时效性,而对副刊并不要求时效性,甚至认为副刊不需要时效性。这种观念的产生也许与报纸最初的形式有关。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连续出版物。一般把载有消息、通讯及评论的新闻版称为正刊,把从新闻延伸开去,提供理论、知识、化享受和各种实用咨询的各版称为副刊。尽管早期副刊是以富有艺色彩的消闲类字起家的,但是实践证明,时效性仍是评价副刊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副刊式微”的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很有市场,但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报纸办起了周末版,月末版、特刊等。《攀钢日报》也有了自己的《时事生活周刊》。此间,甚至有一些新闻类报纸也已经副刊化了,像《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导报》用艺的形式、故事的形式、散随笔化的笔调来表述新闻、阐述观点……纵目报海,我们不难发现,“副刊式微”之说,只就“纯学副刊”而言尚可,一般报纸副刊面临的实际境遇是在新闻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王扬 《新闻三昧》2006,(1):32-33
企业报作为我国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一员,可以起到延伸党报、行业报、都市报触角的作用。由于当前我国企业报相对于上述报纸来说,一般出版周期较长,因此无形中就削弱了企业报新闻的时效性。但是,笔认为,可以利用专栏,尤其是集纳性新闻专栏主题集中、新闻造势强烈的优势,弥补企业报新劣。同时,集中在一个栏目内,还可以产生影响,引人瞩目,增强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出版物,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版理所当然成为报纸的主力军。而副刊却与新闻版有所不同,它是以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知识小品等文章为主的专版,一方面,它是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然与新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它又是有别于新闻版的一种特殊版面,在内容、形式、做法上都与新闻版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就使得副刊具有“动势”与“静态”。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专刊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兴旺而产生的一种报道版面,其定位介于新闻版与副刊之间。它既像新闻版追求有价值的新闻,又强调资讯与服务性。而且,由于专刊多为周刊,时效性较弱,导致其生存主要植根于专业性、权威性与新闻产品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15.
艺新闻即反映、报道艺界现状及其走向,反映、报道艺工作工作、生活及思想情趣的新闻。但近年来艺新闻有两大倾向不容忽视,一是狭义化.一是低俗化。狭义化就是把广义的艺新闻演变成狭义的娱乐新闻,而低俗化则是对已经狭义化了的娱乐新闻恶意炒作,格调低下,庸俗不堪,甚至诲淫诲盗,误导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6.
向明 《青年记者》2004,(12):21-21
这几年,报纸最大的变化是专版多、专刊多,像电脑、旅游、通讯产品、房地产、汽车.证券等专刊,不仅内容高度趋同,还时常有貌似“新闻”的东西出现,它们要么是企业的“新闻发布稿”,要么是企业或老总专访,要么是产品及厂商的最新推介……更有甚,一些报纸还将整个版面“承包”出去,服务专刊变成了广告专版,专刊部、专版部变成了广告部(或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反映市场经济一得葛新德多年来,新闻摄影报道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相对而言还显薄弱。针对这种状况,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1996年1月11日给人民日报华东版《华东写真》研讨会的信中...  相似文献   

18.
黄义伟 《新闻传播》2010,(9):132-132
近年来,随着我国都市报竞争的加剧,很多报纸除了在新闻版面进行“扩容”之外,还加大了专刊、专版的建设力度,一批具有读者对象专一性、内容贴近性的“分众性”版面应运而生。其中,小记者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形式进行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价值的报道方式,它能够充分运用新闻主体的参与性、思维的宏观性、辩理的透彻性以及启示的深刻性,提高企业报的办报质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大限度地吸引读。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生活变化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读需要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企业报在竞争中要赢得读,更多的需要依赖深度报道的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委的机关报,必须服务中心。具体到报纸版面上,则应当各有侧重。《河南石油报》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综合新闻版。如果三版还象原来那样大量报道党、团、工会的活动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而很少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喜闻乐读的知识介绍、人生交际等内容,势必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改变新闻思路,把着眼点放在提高报纸可读性上来。我们的做法有: 1、掌握好“透明度”的度。“透明度”的问题,是编者读者过去议论较多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