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清蜀中文人张祥龄的词学著作《词论》广为人知,但对其生平与交游尚缺乏足够了解。而从廖平为张祥龄和其妻所撰墓志铭中,大致可以知晓其生卒年月等基本生平状况;他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等词坛大家的词学交游活动也可从相关词学著作中得以考见。其《词论》从词体体格、词体发展、词学风格等方面阐述了他尚雅的词学理念,而将“主文谲谏”“发展变通”观念引入词学与他的经学背景密不可分,从中可以管窥儒学思想对晚清词学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2.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 ,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 ,引起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在中国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民族生存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 ,文学领域里出现了众多的思潮 ,如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学习西方文学思潮、人文精神文学思潮、文学通俗化思潮以及文学复古思潮等。这些文学思潮对近现代的词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为词学批评的专业化开辟了道路 ,解放了人们的词学观念 ,更新了词学批评的研究方法 ,拓宽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从此 ,中国的词学批评由传统模式向“现代”转型。本文打破了就词学批评研究词学批评的传统格局 ,避免了词学批评研究方面的单一化和片面性 ;同时 ,把词学批评放在各种文学思潮中进行研究 ,也为中国词学批评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晚清闽中词社接二连三,有梅崖词社、聚红榭词社、瓠社,词社成员相互唱酬,共同推进闽中词风的演变。梅崖词社的出现,促使闽中词坛风气由柔靡纤弱转向悲壮苍凉;聚红榭词社上承苏辛,故闽中词坛风气随之一变而慷慨激昂;瓠社成员却明哲保身,因浅吟低唱而词风柔弱。晚清闽中词社在词坛风气的转变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亦反映了闽中词人对时代现实的接受。  相似文献   

5.
从晚清两大词人的词史之作看清朝的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特选析晚清大词人朱祖谋与况周颐写在戊戍变法失败和清亡之际的代表作,以见时代之兴衰。  相似文献   

6.
"词亡于明"、"明代无词",是清代词学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况周颐则在词史观、词学价值观、词学批评等方面对其予以反拨,以为词史上的词格纤靡之变,罪不在于明而在清;明词体性与风格新变,乃是风会所趋,以陈铎和屈大均词作为代表的一代明词有其重大词学价值,体现出对明清词史的重新反思。况氏对明词的重新评价根基于其词学价值核心——词心,以"词心"观照词史,构成其词心史观。  相似文献   

7.
全面清理晚清词家以境界评词的观念,我们可发现词境的生成及获得,须有一个多层级的超越历程:由泛化至独尊构成了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不离乎情,不泥乎境”是词境化生的一个基本前提,艺术的时空意识乃是词境内结构的深度焦点,层次和类别丰富了词境的审美品格,而语言的超越充实了词境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8.
词心这一概念,是晚清词论家况周颐首创的,他在《蕙风词话》中引人注目地提出: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何如耳。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词籍校勘之业兴盛,为现代词籍校勘学之奠基。王湘华《晚清民国词籍校勘研究》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词籍校勘学的范畴,总结了词籍校勘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积极的学科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晚清民国时期的唐宋词选本中,“名家词选”的编纂体例较为盛行,选者各矜手眼,注重于凸显各自不同的词学主张和观念,故而名家词地位的高下成为选者甚至词坛风尚的反映。经过历代词选的遴选和积淀,在晚清民国时期,唐宋词逐步完成了接受史意义上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词史"意识的形成源于风雅精神和诗敎传统,它倡导词脱离传统的"情爱"题材,用词体特有的格调意趣、抒情方式、语言风格反映社会现实、历史事件,表现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担当精神,从而使词这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合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现象。尤其在晚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词史"创作潮流,其中郑文焯作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他在"词史"意识指导下创作的"史词"意深旨远,深得风人之致,体现了晚清"史词"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12.
公元1840年,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了扩大市场,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从广东扩大到福建、浙江,清军一败再贴。1842年6月,英舰进入长江,攻打吴湘炮台。年迈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督战西炮台,奋勇御敌,而负责长江两岸防务的江南总督牛鉴,却望风逃跑,以致全军渡乱,英军夺占东炮台。陈化成腹背受敌,身受多处重伤,碟血殉国,吴淞失守。英军溯江西上,8月,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大量的歌颂抗英将上与反侵略…  相似文献   

13.
况周颐以“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种对现实的深切体会和超越性的心态来把握末世风雨中现实环境与艺术世界的关系,深入地分析了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蕙风词话》中所讨论的词心是建立在对词作者内心世界认真剖析基础上的,经过锻融的词心连接了风雨、江山和一切的“万不得已”,经吾心酝酿发而为词,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况周颐论词的逻辑动力。  相似文献   

14.
15.
就词学思想史而言,晚清民初的词学思想无疑是最璀璨的时刻,吸引了诸多学的目光。然而正如钻石的熠熠光彩是来自多侧面的折射,这一时期词学名家之多、各家词学思想之间的纠缠错综也是前所未有的。杨柏岭所的《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以下简称《建构》)一书,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作先前编有《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一书),从词学思想的单位入手,抓住词学思想随时世入心趋变的刺激而发生的变化,将彼此有别、  相似文献   

16.
解读艳词是晚清词家审视词体体性的突出焦点.晚清词家接受艳词的态度分歧较大,褒者视之为词体正宗、贬者抑之为本非词格、折中者又恍惚其辞.不过,他们围绕"艳"字,共同探索了艳词的情深语艳、雅艳相资及绮怨顽艳等艺术性.进而又以"风骚"诠释艳词体性,在探询二者的异质同构中,从"风骚"精神整合了艳词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桐城派文论在清代通过文传师授产生广泛影响,对词体发展有理论贡献,余绪波及近代。方苞推崇"雅洁"风格与姚鼐"阴阳刚柔"理论为词体在美学上提供另一种思路。谭献注意到词与古文相通,蔡桢、蒋兆兰等将古文笔法引入词论,沈祥龙主张词家应兼通古文诗赋;在修辞和篇章结构方面,古文可资借鉴,其法度体格与叙议功能为词境开拓提供参照。词与文均注重行气,"潜气内转"正是从桐城文派辗转接续的一个重要批评话语。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国词籍校勘者对校记处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即集中以校勘记的形式,在每一家词集卷末出现;将校记置于词行间;将校记置于每首词后;校记内容于案语中体现;以校勘记专书形式;以札记形式发表于学术刊物;以及综合运用校记形式。体现出校勘者校记处理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学东渐以及文学观念的改良,在清朝中前期女性词繁盛的创作局面逐渐消退而走向了边缘化。但在女性词日渐退出主流创作领域时,仍有部分女性致力于词的创作,一方面秉承了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风格,另一方面又融入了自身的思想情怀、观念主张与时代精神,将词的艺术生命加以延续,使词这一传统的文体样式绽放出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20.
“词心”作为一种重要的词学范畴,词学家们对其创作和理论实践都有所重视,此论词之说发扬了古代文论的传统,在词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近一二十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词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