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土文化是教育取之不竭的"宝藏",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难以抵挡本土文化元素的诱惑力。现通过以新疆的本土文化元素为例,对把握教材意图、利用本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创设本土文化情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更开放的美术课堂教学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性别研究的根结在哲学。从"人类文化"到"女性视角"再到"社会性别"研究,实际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历史上形成的社会性别观念源于文化哲学的构建,主要是传统的"阴阳"、"尊卑"、"高下"的哲学二分思维定势使然。要想彻底改变不合理的性别制度必须首先从根本上改变哲学思维的偏差,从中国本土的哲学文化中寻找改变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徽文化"的概念界定,从本土文化对高校地方课程建设的意义、当前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研究综述、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徽州地方音乐课程建设的背景,以及徽州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以黄山学院为例,为该校开展徽州本土音乐课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使高校徽州本土音乐课程建设为推动弘扬和传承徽州传统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遗产的文化意义在遗产研究、保护和利用中至关重要。西方遗产界对遗产意义的理解经历了从"物质"到"非物质",从"有形"到"无形"的理解过程。通过对山东曲阜古泮池街坊的人类学的考察和对中国传统经典文本的分析,本文展示了文本中的"经义",以期引起对中国本土遗产意义和价值引起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英语教学侧重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特别是对英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缺乏对本土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只注意到本土文化的"负迁移"现象,而没有注意它的"正迁移"作用.本文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失语"症现象,并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加强本土文化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香港电影后现代性的形成,与西方社会不同,西方后现代文化是基于政治、经济、历史之上的产物,它充满着各种矛盾及张力.而香港的后现代文化则单纯得多.从香港本土的视角来考察香港电影的后现代性,可以发现,它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大众的趣味;电影人对电影技巧及表现的追求;本土学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家基尔兹认为,只有在本土文化的语境中,每个人的心智才能得以有创造性地构建和寻找意义."认知革命之父"布鲁纳提出,人类心智的基本原理说明最高效的教育方法是在文化环境里学习知识,从本土文化中理解知识的原理.节日游戏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情景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孩子们主动参与.是学前教育活动重要内容.因此.加强节日游戏的探索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结合我园进行的"节日玩具与节日游戏的研究"课题,谈谈进行节日游戏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土资源对于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基础文化的不可塑造性、中国目前一定范围的“熟人社会”性以及法律的“民族精神”性决定了在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本土资源的吸收。中国法律文化中并不缺乏法治资源,不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有许多可供吸取的本土因素,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传承及现代价值,是中华文明步入法治路径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土文化同设计的关系,愈来愈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产品的艺术造型是否成最关键的是产品的造型设计是否立足于本土文化.蕴涵浓厚民族地方气息的设计,会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使其得到大家的认可.本文仅从"形"、"意"、"神"三方面探究了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论述了本土文化对设计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文化自信时代背景,将国家文化资产纳入全球品牌化领域,从中国元素有效性和中国本土构念的预测效应两个视角对全球品牌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从拓展中国本土构念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厘清全球品牌有效运用中国元素的逻辑,以及探究“本土性”和“全球性”的共通性等三方面提炼出全球品牌化领域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以期为开展基于中国情景的全球品牌化研究提供研究指引。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20,(5):15-22
汉代文化存在着"北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南方成为被编选、组织、建构、创制的"虚幻空间"。在汉代的史料编纂、《楚辞》研究、文本改编等文学书写中,南方空间充斥着意识形态、政治想象、文化秩序等权力因素的运作,"南土"书写暗喻着北方文化中心观主导下的政治建构与身份认同。然而事实中的南方,不仅是一个抽象的物质空间,更是一个包含文化意义与生命价值的人文空间。因而探讨大一统时代的"南土"问题,不但有利于发现被轻视、埋没的"南方",而且有利于对秦汉文学做一个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本土教学论的建构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在对待已有理论上,应以"继承而非复古"方式对待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以"拿来而非西化"方式对待外来优秀文化,以教学实践本身为据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已有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不应仅仅从理论到理论,而应精通并"悬置"各种理论,从而使研究直面当下鲜活的中国本土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回应其时代问题,并在体验基础上以实验为据提炼其事理;在理论价值追求上,应以现代中国本土教学问题为根基,以理论原创而非一般创新为基本宗旨,以"基于本土,融通中外,面向世界"为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邬孝娟 《文教资料》2009,(25):112-1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本土文化的逐渐淡化和消失已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新的课程标准对弘扬传统、乡土文化给予高度重视,并鼓励教师开发地方的课程资源.在这种大环境下,对农村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值得大家高度重视和思考.本文将从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乡土美术"的概念、研究步骤及研究内容做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显现出从本质主义到质的研究,从教育话语引进、移植走向教育话语的本土实践、自主创新,从学科自足到学术下移的观念变迁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术研究方法,观念史提供了阐释教育研究观念变迁的新的理路。探讨教育研究中的"观念"因素,有助于理性体察已往教育研究中的"思想"因子,客观认识教育研究的要义所在,认识教育研究的理路和走向,获得对教育研究及教育研究者本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化生态场理论,以河北磁州窑陶艺为例,从文化生态场的活态性、本土性、整体性等特征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场保护与传承,以期开拓磁州窑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化生态场理论,以河北磁州窑陶艺为例,从文化生态场的活态性、本土性、整体性等特征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场保护与传承,以期开拓磁州窑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教学理论的文化研究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一个新生点。从文化的视角可以看出,教学具有明显的文化境域性,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形式。教学与文化的关系是形式与本质、手段与内涵的交互影响关系。构建本土教学理论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对现代教学理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批判。从当前实际来看,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教学论体系,需要促使教学论研究方法的文化转向、教学论学科文化的自觉及教学学科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选取浙江省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自编问卷"大学英语学习者本土文化认同问卷",分析该群体的本土文化认同现状。从统计结果看,被试者对本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积极的态度,二年级被试者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情况高于一年级被试者。通过本土文化认同的现状调查,讨论了本土文化认知和情感对于本土文化认同行为的影响,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本土文化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下对文化安全的想像,从内容到成因到解决策略,见仁见智。目前对文化安全问题存在三种误读,即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交流的误读,对主流文化价值变化与否的误读,对文化安全的相对性及伴生性的误读。文化安全误读的危害在于导致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从儿童教育价值的角度看,确保文化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提倡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借为王洪伟新作《扎根的现代性:当代中国钧窑先锋艺术———以张大强陶艺生命史为核心的艺术社会学研究》撰序之际,通过对近年来王洪伟钧窑文明研究历程的系统回顾和学理分析,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王洪伟立足于独特传统钧瓷文化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由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灵魂及现代性转型可能性路径的学术雄心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强调提出历史文化研究或中国社会学研究首先要坚持"顶天立地"的精神:既要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具有世界眼光和前沿意识,又要深入中国实践的基层,具有本土立场和草根精神,还要有"包容"精神,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学术研究在理论上力求不走极端、不搞片面性,尽可能实事求是。更重要的是作者强调在理论研究上要强化"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正确处理"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的不可分割性关联,发掘现代社会开拓和成长的传统因素和传统资源,一者立足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逻辑和学理逻辑,努力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可能性、规律和路径;二者由此努力建构起世界眼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兼具的中国社会学理论框架体系和解释模式,参与世界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沿对话。这对于像钧窑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