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发感动”说是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教授评赏古典诗词的主要理论,在中学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美感特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弱德之美"是中国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其多年的诗词研究过程中总结提出的。在目前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2016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要求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但是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本文将用"弱德之美"这一理论来指导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更能体味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讲授深受海内外学子及诗词爱好者的欢迎,堪称教学艺术的典范,为当下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古代文学教学应借鉴叶先生的教学经验,夯实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根基,努力实现从以文学史为经到以文学作品为本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诗文诵读与诗文习作的训练,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与人格化育。  相似文献   

4.
叶嘉莹教授(号迦陵)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学教研工作,足迹遍及大洋两岸。在其古代诗词讲授生涯中,她又以“基督、释迦”的担荷精神,深刻地为中华古典文化忧虑而奔走于大洋两岸,成为中华古典诗词的传道者。叶嘉莹教授之独特魅力还在于她用心灵去感悟、解读中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生生不已、固执择善的精神品质,涵养她诗意之人生。其“兴发感动”及词之“弱德之美”审美特质的提出,更是超越于传统道德意识,表现出了对人性之“真”与“善”之品质的体认。“诗词即人生”,是“生命之感发”。这既是叶嘉莹教授对古人诗词的体会,也是她之人生境界与追求。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欣赏由选择题改为笔答题,迄今已十三年。各省市此题的赋分从最初的五分到现在增至八到十二分不等。赋分见长,考生的欣赏水平却不敢恭维。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常常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又怎么教得好学生?叶嘉莹先生曾跟南开大学学者们讨论推广古典诗词的问题:大家说现在学生读不读诗词,关键是要看老师怎么教,老师教得好,学生就愿...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颁奖暨5位诗家作品集首发式日前在京举行,孙轶青、霍松林、叶嘉莹、刘征、李汝伦获得该奖。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传统诗词奖项。5位获奖者都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为诗词事业的复苏和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编辑荐书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顾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顾随,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代著名学人。顾先生能诗善文,精于禅。他讲古典诗词,以感发为主,一空依傍,而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处处可见。当代很多著名学者,如叶嘉莹、周汝昌、吴世昌等人都是他的学生。此书就是根据叶嘉莹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对于热爱古典诗词的人而言,这本书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于沈祖棻、叶嘉莹的研究多着眼于二人的个人创作与学术思想,很少涉及到她们的诗词讲稿。但通过具体比较不难发现,她们的诗词讲稿在语体风格、分析手法和讲解脉络等方面的异同以及讲稿中所体现的学术思想、教学意义等方面,极具研究价值,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叶嘉莹教授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现为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她在台湾大学执教时,一天,她上完课,有学生问她:老师,您讲的古典诗词我们很喜欢听,可是学了它有什么用处呢?  相似文献   

10.
国际知名汉学家叶嘉莹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就与其擅长旧体诗词曲创作密不可分。叶嘉莹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创作旧体诗词曲,至今笔耕不辍,其作品自1953年首次结集以来,海内外共有13个版本问世。我们在对各版本一一比勘爬梳地溯源流、辨得失的同时,更应关注到中华旧体诗词的创作与传播,已日渐成为凝聚全球华人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1.
顾随先生不惟是个睿智通达的学人,更是一位开明善诱的师者。1941年到1945年间,著名学者叶嘉莹就读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顾随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毕业之后,也常抽暇到顾随先生课堂听讲,并且留下许多笔记,历经离乱浮沉,始终不曾丢弃。近年陆续出版的顾随“诗词讲记”,便是根据她的笔记整理而来的。叶嘉莹评价顾随先生是:“我平生所接触过的讲授诗歌最能得其精髓,而且也最富于启发性的一位非常难得的好教师”。作为老师,顾随先生对这位学生也是器重有加,1946年7月13日,他在致叶嘉莹的信中曾说道: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理性、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今年,著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迎来了百岁华诞。10月15日,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隆重开幕。这是一场承载着众多期待,也洋溢着祝福之情的学术盛会,近200位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华诗教的传承与弘扬,以学术研讨交流的方式向叶嘉莹先生致敬。  相似文献   

13.
叶嘉莹女士在其著作中认为中国传统诗词批评的特性是由中国语文之特性造成的,这种看法不够正确。本文对叶女士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是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了中国传统诗词批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叶嘉莹是蜚声中外的学者,且不说诗词创作、理论研究,光是教书育人这一项,教了70年书的她,培养出无数人才,如今90岁高龄仍站在讲台上,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功不可没。著名红学家冯其庸称赞叶嘉莹,讲解诗词"阐说精妙,启发无穷";学生们说"老师不但写诗是天才,讲诗也是天才";更有人无限仰慕:"她站在那里,就是对古典诗歌最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7,(4):42-48
叶嘉莹在解读与研究过程中,不但立足诗词文本注重审美意蕴的诠解,而且将之放到原有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把握与析解,揭示诗词所蕴涵的儒家文化意蕴与历史之维。以儒家文化观照中国古典诗词与诗学的审美特性,不仅可以揭示古典诗词所蕴涵的儒家文化意蕴,而且也将拓展和丰富学界对诗词的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融入历史教学中是极其有必要的。主要分析了古典诗词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将古典诗词有效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其方法为将描述历史事件的诗词融入历史教学中,将描述人物的诗词融入历史教学中,将经典诗词融入历史教学中。希望对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叶嘉莹女士在其著作中认为中国传统诗词批评的特性是由中国语文之特性造成的,这种看法不够正确。本文对叶女士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是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了中国传统诗词批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为我们的诗词教学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平台,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让诗词教学焕发新的活力。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能实现诗词教学的最优化,也是激发学生喜爱古典诗词的热情,提高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我们一行来到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的家中。一进门,室内的书法、字画映入眼帘,宛如置身艺术的殿堂,叶先生微笑着,招呼着……诗词人生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的道路。提及叶先生的一生,让人最先想到的便是"诗词"二字。诗词陪伴她走过命途多舛的一生,也为其投注了一份隽永的底色。一提到与诗歌相关的话题,叶先生便侃  相似文献   

20.
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中考题型来看,诗词鉴赏题在语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诗词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诗词的教学手段,打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提升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