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凯瑟的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和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鸡蛋》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在对现代性的批判和社会对人的异化的揭露方面,凯瑟做的及不上安德森,但是在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思考方面,安德森比凯瑟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2.
《邻居罗西基》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创作的拓荒者题材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对拓荒者的描写,体现了美国梦的精髓。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邻居罗西基》中的叙事原型、人物原型,并试图以此来揭示作者在该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花园小屋》中的小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女性挣脱男权传统樊篱的向往和追求个人理想的渴望。小说以生动、贴切的自然描写,恰如其分地映衬了女主人公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内心挣扎和痛苦选择。女性与自然同为"他者",作品通过二者的言说,表现出女主人公作为边缘人、附属物对自我的压抑和最终屈从于现实、被迫放弃梦想而产生的深深的无奈。从而反映了薇拉.凯瑟早期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重新确立了女性与自然在文学文本中的存在意义,唤起了整个社会对生态问题与女性问题的重视.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啊,拓荒者!>,挖掘出薇拉·凯瑟作品中潜在的热爱自然、尊重女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讨论生态女性主义的旨归和内涵的基础上,文章阐释了薇拉.凯瑟自身和她在拓荒作品中体现出的超前于其时代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梅娟 《文教资料》2009,(4):25-27
美国女作家薇拉&#183;凯瑟的代表作《啊.拓荒者!》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塑造了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这个不同于传统拓荒者的新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同样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啊,拓荒者!》,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性与女性生态意识上的差异,从而探讨女拓荒者对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求和对自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邵芳  应梅芳 《文教资料》2009,(17):33-35
《啊,拓荒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183;凯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这一成功的女性拓荒者形象,成为近年来生态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视野所关注的重要文本。本文尝试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小说主要人物的道德意识作一个粗浅的解读.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支撑人类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8.
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尼娅》是其艺术创作的顶峰。作者以充满地域特色的美国中西部边疆为背景,塑造出早期欧洲移民的典范安东尼娅,表达了她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薇拉.凯瑟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与生存环境中的动植物和谐共处情形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只有回归自然人类才能心灵宁静,充满活力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美国作家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中的女主人亚历山德拉的性幻觉的三个阶段,记录了其女性身份从否定到苏醒到认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理论话语,它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中"菊花"这一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便可揭示小说中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同一性以及作家对女性和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自然和女性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重要主题。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逃离》,对小说中女性与自然的独特联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艾丽丝·门罗是一个具有生态关怀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薇拉·凯瑟在创作上经常进行大胆尝试而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叙述魅力。《我的安东妮亚》是凯瑟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由于其独特的表达风格而得到加强。凯瑟在这部小说中利用视角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发展双重主线,利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安东妮亚自强不息的拓荒者女性形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将《啊,拓荒者!》视为一部生态中心主义作品的传统批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薇拉.凯瑟在该小说中对不同人物生态思想和命运结局的对比,说明这是一部体现对弱势群体环境关怀,倡导环境正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是奠定凯瑟文学地位、使其享誉世界文坛的两部长篇小说.在作品中,凯瑟糅进了性别、父权等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关心的话题,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超越传统妇女角色的精明能干的拓荒女形象,彻底颠覆了父权至上的二元对立思想,为建立一个在经济和精神上获得双重独立、两性平等、融溶共存的和谐社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女性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拟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理论,通过对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弗莱茨路》的文本分析,来探寻爱丽丝·门罗关心女性、关爱自然,呼吁打破"二元制"的旧思想,建立男女两性平等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啊,拓荒者!》中的亚历山德拉以及《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安东尼亚是威拉·凯瑟作品中塑造的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新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旨在揭示凯瑟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对女性困境表现出的深切关怀,以及为解除女性困境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西蒙和弗洛图为首的女性主义者提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文本意义重新构思,通过翻译文学作品的形式向社会显示了女性的价值。美国女性主义诗人凯瑟在中国古典诗歌主题与意象基础上,将中国古诗的格调和当代女性主义精神融合,形成独树一格的诗歌风格。论文通过对凯瑟仿中国诗翻译研究发现,女性译者的身份和角色对诗歌的解读和翻译策略产生重要影响,为显现性别差异和性别意识对原诗形式、内容、意象进行改写,最终构建出女性主义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19.
郝誉翔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于台湾文坛的"60后"女作家,她在女权主义潮流涌动时代创作的短篇小说《洗》,可谓独具特色.随着女权主义的回归,女性角色由传统的依附于男性角色而存在,变为主动地压制甚至是舍弃男性角色,并由此进行一场女性主义者和自恋者的狂欢,而狂欢落幕之后浮现的则是女性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审视.《洗》这篇小说正是透过四种畸形恋情的刻画,传达出作者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定位.  相似文献   

20.
凯瑟是美国享有很高声誉的女作家.被推崇为“美国立国以来一名最伟大的女作家”。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不断崛起,许多评论家自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从女权主义角度对凯瑟及其作品进行探讨。本文系统分析了凯瑟在《啊!拓荒者》中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男权社会解构、对女性世界的建构、对两性和谐模式的建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