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拉斯韦尔传播5W模式的视角,审视互联网条件下网络文学传播过程中的五大要素,分析以"武侠世界"为代表的互联网翻译的模式特点,探究互联网翻译在对外翻译和传播中如何解决5W的问题上所具有的优势,为中国经典文学外译和传播寻找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网络媒体而风生水涨的网络文学在创作主体、阅读主体和传播渠道等方面都与传统文学迥异。网络文学以后80年代生人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有着与传统文学创作者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与创作动机。其阅读主体与传统文学相比,也已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信息的主动选择者与网络文学文本的建构者、积极参与者。而网络文学的多元化传播方式表征着文化的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向私人话语权利开放。作为正在成为文学批评新的学术增长点的网络文学,宣告着精英文学权力的式微与大众文学权利的张扬。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点,阅读在语文课中占较大比重,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阅读,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由计算机网络与文学联姻所滋生的网络文学也繁荣起来,而网络文学的繁荣必然会影响学生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但网络文学良莠不齐,我们应该善于区分,趋利避害,用网络文学的优势来吸引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更好地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方式,挑战着传统文学。然而,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有利有弊:利就是阅读带来知识,为大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网络文学的传播很廉价,调动了大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网络文学促进了大学生写作的发展。弊就是网络信息的集中化导致大学生写作的敷衍性;网络文学影响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退化,导致写作品味的降低;网络文学影响大学生文学素养,导致写作缺乏正确的立意。应从提高网络文学作品的整体质量,加强网络文学批评;加强网站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制;以网络比赛的形式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以评奖标准来规范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等方面引导网络文学向有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阐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逐渐淡化。试从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变化入手,分析图书馆文学经典阅读推广方面独特的新媒体优势,探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在后现代文学这一大环境下支解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文学样式,其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即数网络文学.而作为网络文学较早的开拓者,<悟空传>通过对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戏仿,运用诸多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借助网络媒体.增强了文章的娱乐性,扩大了读者的阅读视野,为后来的网络文学解构和颠覆经典作品起了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7月2日,筹划建设两年的大型文学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华语文学网正式上线。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崎嵘、著名作家余华等按下网站启动按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受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委托,对华语文学网上线表示祝贺,并对主流文学界主动探索传统文学、主流文学和经典文学的数字出版路径表示肯定。他表示,总局目前正在加紧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以营造网络文学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华语文学网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是传统文学界顺应当今文学写作、出版、传播以及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拓展文学生存发展空间,试水传统文学互联网传播的重要举措;同时也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不仅改变了中国汉语文学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还在传播体制上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创作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进而促使当代文学的数字媒介转型。本文在传播学视野下,分析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促进两者在传播方式上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从而促使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保证自身传播特色的前提下,均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9.
历经二十年发展的网络文学,在正统文学的批评声中依然以其庞大的读者群和商业价值占据文学市场的一席之地。网络文学在世界、作品、作家、读者四个维度进行反思与价值重构是当代网络文学创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借鉴正统文学的审美标准,使网络文学在保持网络特质的前提下向正统文学靠近,其经典化依然可期。  相似文献   

10.
界定网络文学,应具有技术性和文学性的双重视野,从互联网的本质入手,结合文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找到两者之间的交互点,即网络文学具有网络性、复制性、互动性、大众性、颠覆性、多媒介性和商业性等七大特性。网络文学可以界定为一种全程在互联网平台开展,以复制作为创作和传播的主要特征,阅读体验具有互动性和浅俗性,主观上不断进行解构和自我解构,客观上由商业利益驱动,可供多媒介共同参与的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图像时代下,面对文学经典阅读的日渐式微,本文着力构建一套跨媒介阅读模式,激活文学经典在新时代下"数字受众"中的传播通道。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纸质化,并走进了高校的图书馆。首先,它能够消解文学在读者心目中的神秘感,拉近文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给人种亲近感;其次,网络文学取材广泛,不拘一格,不乏瑰丽奇特之作,丰富了图书馆文学书籍的类别;再者,网络文学的纸质化倡导了绿色健康的阅读方式,延续了优良的阅读文化;最后,由于网络文学的草根性,也影响着图书馆文学书籍的艺术水准,但只要举措得当,也可以让其一定程度上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网络化的发展,我们在接触网络的同时,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化的新文学样式悄然出现,而且大有与传统文学分庭抗礼的势头。网络文学,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来发表的文学作品,它是现代的网络技术与传统文学碰撞下的产物。它拥有着更为广泛的传播途径,也大大缩短了阅读者获取信息的时间,相比于传统文学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性,因为社会越来越信息化,给网络文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但是网络文学还是存在很多的弊端和缺陷,由于不受限制,导致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且多数网友评论比较浮躁,给文学带来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从长远考虑,我们希望网络文学可以不断进步,建立与传统文学互学互补、互存互荣的和谐关系,使得文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概念界定各有内涵。崇拜新媒介,或将凡是与网络有关的文学都纳入网络文学;或将利用网络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的作品界定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文学审美视角,或否认网络文学概念的必要性与独立性,或强调网络文学是由网民在网络上创作、阅读的文学。生产机制角度,或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包括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网络小说等多种体裁的"网络时代的文学",或将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连载小说、网络类型小说等体裁作为网络文学。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三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是一依托于载体的文学。网络这种载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形态和特点。相对于传统文学形态来讲,网络文学具有传播上的自由性、文学活动中读者和作者的对等性以及作品与生活的同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史为恒 《中国电化教育》2022,(7):I0003-I0003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首先,东西方文学的碰撞日益剧烈,东西方文学碰撞中引起了大量的文学研究领域的反思与创新,这将国内的文学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峰。其次,网络媒体之下,网络文学、快餐文学迅速崛起,形成了新的文学潮流,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经典文学、古代文学产生了激烈竞争,“去经典”、“毁经典”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经典”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文学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哲学阶段。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并非偶然的文学现象,也并非主观愿望可以任意取舍的文学形态。新媒体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学,而网络文学也必将随着新媒体——网络、手机、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网络文学从当初的“星星之火”演变为今天的“燎原大火”,以亿万读者争相阅读和互动参与的文学事实,堂而皇之地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学谱系,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一支强而有力的新军,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然。从网络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入手,对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发展轨迹作系统梳理和全面阐述,辨析网络文学的未来走向,进一步明确网络文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香 《考试周刊》2011,(69):39-4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这一新兴文学得到蓬勃发展,并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在语言上体现出自由互动优势的同时,也凸显了浮躁粗糙模式化的缺点。本文从分析学生在网上阅读时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角度入手来探究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力图在新的角度反思现有的阅读教学,重新审视网络时代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课外文学阅读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陶冶大学生情操、开阔大学生视野、丰富大学生学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以及手机的普及,当下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逐步减少,还有一些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文学的阅读上,以为网络文学阅读和大学校园课外文学阅读是一样,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本文从作者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对大学生课外文学阅读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的强势发展,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一方面,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置,会导致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一种"绑架",阅读网络文学所带来的愉悦和轻松,刺激一部分读者进一步远离艰涩难懂的传统文学;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广受欢迎,培养了一批读者,这在客观上延缓了人们"忘记"文学的速度,给文学及传统文学的整体复苏带来宝贵的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