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这是当下全球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在近日举行的"2012年世界未来教育论坛"上,各国专家分享了他们对未来教育的畅想。"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不再是因为无知来到学校,我们该怎么办学校,该怎么当老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我  相似文献   

2.
程琳 《上海教育》2012,(29):7-9
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让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可知,当教育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开始改变人们学习的方式,并向传统的学校系统发出挑战,未来的学校该以何种姿态发展?未来的学校课程将会呈现出什么模样?在首届"世界未来教育"论坛上,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校长和教师齐聚一堂,畅谈他们眼中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急需进行改革。"五位一体"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注重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培养自身的应用能力,是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4.
人类世表征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改变自然的地质学力量。人类世的典型特征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征用造成的自然熵增加速。人类世是技术世,也是教育世。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模式以人类例外的利益和福祉为目标,开发、训练人类利用自然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加速了人类世的扩张。后人类的赛博格性在本体论上指称人与动物、人与机器、人与物质界限融合后的生命存在性状,突破了人类独立于世界的例外优越论,提出了培育新型主体性的教育新开端。现代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当下人的功能化,如果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赛博格教育可能沿着功能化路线,通过技术把赛博格增强为功能化的工具存在,其后果是赛博格生命与世界的双重熵化。人类如何通过未来的赛博格教育创造负熵,如何通过赛博格教育开启逆人类世,如何建立教育新范式、新起点,是未来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力度在逐渐加大。在当下的新教育理念下,"学习者互助"和"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去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要。知识体系与新型课堂模式融为一体。合作课堂教学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程序联系起来。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创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把握学生发展的主线,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正不久前,有教育刊物的编辑来信问道:现在的青年教师有哪些困惑?他们遭遇了什么样的现实困境?如果他们日趋平庸,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当下青年教师最大的困惑,莫过于以前从教科书上获取的知识,到了现实中就没用了——不是书本说错了,是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特色"让他应接不暇,无法辨识,从而造成困惑。还有另一种可能,他在接受大学教育时,已经在他的思维中存在两种教育模式: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正近十多年,儒家文化圈、华人世界在TIMSS、PISA等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正在成为一种"显学"越来越引起各国政要、学术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国大陆数学课程改革,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华人世界的数学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与优势,我们能为世界数学教育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未来中国的数学课程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8.
正近十多年,儒家文化圈、华人世界在TIMSS、PISA等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正在成为一种"显学"越来越引起各国政要、学术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国大陆数学课程改革,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华人世界的数学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与优势?我们能为世界数学教育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未来中国的数学课程向何处去?……经多方面协商,决定召开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分享发展中的华人数学教育成果,凝聚华人数学教育力量,商讨华人数学教育发展事宜,激发起世界性的关于数学教育的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9.
林华民 《教师》2014,(4):1-1
正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先生曾呼吁:"为了面对21世纪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好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将是最重要的课题。"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这样一类教育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与学习经历让我逐渐明晰了这样一些道理: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未来""社会""生存""发展"八个字。我们要改变过去中国教育,不,是整  相似文献   

10.
疫情之下,有关"云课堂"的诸多尝试正在改变当下的教育生态与"云"有关的热词最近在教育界走红,从"云课堂""云备考"到"云面试""云答辩""云就业",疫情之下,当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走向"云端",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云教育"发展的无限想象。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教育管理者,有关"云课堂"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正在改变当下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1.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蕴含多种意义,他所期望的生活能引导学生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不是为了外在的什么目的去生活、生长,意味着尊重当即生活的情景,而不是功利的教育倾向和为未来做准备的生活。教育需要引导儿童学会过当下的、具体的、丰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1983年,一代伟人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30多年过去了,彼时的未来就在眼前。在信息技术浪潮的推动下,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如今,教育未来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应该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未来的教育形态将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迫切。前不久,美国凤凰城大学研究中心研究指出,老龄化、智慧机器和系统崛起、可计算的世界、新媒介生态、超架构组织、全球互联的世界将是  相似文献   

13.
韩丰 《中国教师》2013,(17):78-80
当前,对于教育目的的讨论呈现出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是教育的觉醒,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局限。教育到底该为了未来,还是为了当下?是选择斯宾塞的"教育预备说"还是选择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本文将从教育目的角度,对《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一番简略解读。一、压抑自我的"理性人"的生活状态在威尔顿预备学院,"传统、荣誉、纪律、卓越"被作为学院的四大支柱,校长、教师、家长都以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正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扮演着传递知识的角色,数学课是"全堂灌"或是"填鸭式",这种被动的学习让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目前,有更多的教育人员都在思考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数学课堂,被普遍认为乏味、沉闷的课堂,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分组教学?所谓分组教学法,就是改变旧式教师讲、学生听、记和练的模式,把课堂教学体系分成抓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教育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学知识、学文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自动创新的能力,这将成为未来中小学教育的主题。这种全新的转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通过教师对教学方式和模式的改变,通过自己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自学、创新的能力表现出来。小小设计师是小学微机教学中理论性  相似文献   

17.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国农教授给"阳光协同教育网站"的题词是:"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应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协同教育在未来诸多的教育类型中,它占有的数量应是较大的;二是协同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文拟在这两方面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面临世界经济大变局、高科技领域"卡脖子"及"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实施顶级工学院战略,做强工程教育,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自立自强,更是迈入新征程的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范围内工学院特征、工程培养模式及人才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世界顶级工学院的未来画像、战略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本文认为,传统工程教育模式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顶级工学院是各国工程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从全球范围来看,工程教育已由"工程技术"到"工程科学"、正在向"卓越引领"转变,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工程教育的格局.工程技术教育是一种大众化教育模式,与职业教育一起,为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撑.工程科学和工程引领都属于精英教育,主要是一些顶级工学院采取的教育模式.同时,未来工程人才愈发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概念、原理、思路与方法来提供解决方案,且更应当强调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及协同能力,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快速行动的能力.我们必须尽快实施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的顶级工学院战略,以此为引领并辅之新型民办工学院共同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工程教育体系,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战略支撑.本文为顶级工学院的战略实施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给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但由于"生活世界"的意蕴上还存在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一命题在当下的学术研究场域仍处于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因此,教育研究要追本溯源,就必须究问诸如"什么是生活世界、教育能不能回归生活世界、教育与生活世界应当呈现怎样的关系"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怎么理解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呢?往大了想,是当中国走上世界舞台且被世界日益瞩目的时候,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拿什么来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未来?是靠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而这些一定取决于我们的教育体系,取决于我们的基础教育模式,取决于我们的课堂状态。有一份来自美国的报告称,2014年,在27万名赴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