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三个指标来衡量安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情况,并用波特钻石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安徽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研究表明,安徽茶叶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在种植面积、机械化普及程度、产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上还存在问题。为此,安徽茶业应加大种植面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龙头企业,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加强茶叶质量,应对绿色壁垒;规范市场秩序,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2.
要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崛起,安徽面临着培育区域竞争力的紧迫要求。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安徽的产业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区域竞争力的源泉。安徽具有发展产业集群的可行性,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安徽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随着它的GDP在2005年排名全国第五而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它的产业竞争力如何,存在哪些缺陷,应该如何提升其产业竞争力,本文通过五省(即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作为比较对象,对河南产业竞争力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将逐步显现。本文从安徽现状出发,侧重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安徽产业的影响,探讨提高安徽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标杆产业。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较低,已经制约了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本文以安徽省汽车产业为例,利用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从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表现层面、外部环境影响要素层面、竞争力形成层面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总结分析安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企业角度提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产业集群的理论框架下,阐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描述了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竞争力之间的互动机制。通过分析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运用钻石模型进行安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从而得出自主创新是安徽省汽车产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提升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最主要途径的结论。最后基于自主创新提出了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业的龙头产业,在其核心竞争力发展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尤其突出。本文针对安徽旅行社行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状,着重对旅行社内部战略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从旅行社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员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全面提升旅行社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熵值法、主成分法三种方法对淮河流域2010年的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五个省份煤炭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同时选取山西和内蒙古两个省份的煤炭产业作对比竞争力研究.在2010年的30个不同指标的数据基础上,对七个省份的煤炭产业现状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综合竞争力四个角度对淮河流域煤炭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和对比,避免了单一的竞争力分析.通过严格的组合评价法得出的结果显示,在煤炭资源丰富的淮河流域,各省份煤炭产业竞争力情况有较大差异,比如安徽省,无论是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还是综合竞争力都很令人担忧,甚至低于煤炭缺乏优势的湖北省.作为对比省份的山西、内蒙古,虽是煤炭大省,竞争力却不如山东、河南和江苏.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应摆脱“资源诅咒”的约束,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动漫产业是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安徽作为动漫产业发展的新秀,应积极借鉴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据安徽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状况,从动漫产业人力资本化、产业链优化、协作与交流的平台建立以及动漫产业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探讨安徽省动漫产业竞争力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安徽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近年出口的数量和金额下降,主要受绿色壁垒、国际竞争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安徽茶叶出口,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使茶业向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茶业协会的双向服务作用;实施品牌战略,搞好市场营销,提高名优茶市场竞争力;提高茶叶品质,积极应对绿色壁垒;以文养商,以文促商。  相似文献   

11.
安徽区域物流产业起步晚,顶层规划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安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顺利转移。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在对竞争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扩大物流本地需求、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及发挥政府组织和协调作用等方面展开对策。  相似文献   

12.
提升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叶大国,但不是茶叶强国。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应尽快提升茶业竞争力。为此,企业和政府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增加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持续竞争力;主动参与标准制定;利用世贸规则,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杨萍 《池州师专学报》2010,(5):54-56,60
本文指出了文化对区域经济及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并以安徽宣城市为例,分析了宣城文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文化对策,即要提升"六个"方面的文化,形成"六种"力量,并加以融合,从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安徽中小企业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中越来越凸显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现就安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薄弱的现状,以寻求提高安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是涉农服务产业共同的使命。然而农资市场的特点和竞争激烈程度要求农资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徽商农家福公司为例,阐述了农资企业须从基础要素和特定要素两方面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区竞争力本质界定是研究地区竞争力的前提。本通过深入分析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地区竞争力本质研究存在的差异,认为地区竞争本质上是区域间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的本质是地区产业发展能力,是比较生产力。并分析了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安徽农产品出口的概况。然后利用区域比较优势指数(RRCA)对安徽省和周边农业大省的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安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2001-2014安徽农产品RRCA指数平均值为1.64,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出口结构上来看,安徽的园艺类产品和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而畜饮料及烟类的国际竞争力最弱。最后提出了强化优势农产品竞争力、加强质量监控和注重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13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出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合肥中心地位优势明显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安徽地区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对策,以求得逐步缩小地区间差距,从而实现安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安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现状:与全国先进地区比,安徽差距明显,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已进入了总量跃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活力迸发的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整体实力上仍然偏弱,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产业特色不明显,人力资源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等。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路径包括: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强"四化"同步协调推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强化政府职能突破安徽茶叶出口的绿色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绿色壁垒已成为安徽茶叶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文章分析了安徽茶叶出口的现状及遭遇的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提出了加强对生态茶叶产业的扶持、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进行国际认证、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引导经济合作组织在出口中发挥作用、利用WTO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