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符启琳 《海南教育》2011,(10):45-45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的燃烧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热量,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有CO、SO2、NO2及可吸入固体尘埃等一系列物质。而生产这些物质主要是由三大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致。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燃烧与排放,关注新型燃料及新能源的使用。一、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的危害1.煤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来自煤、石油、天然气和用于核裂变的铀,但这些化石燃料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而其中有些化石燃料是很有用的化工原料,作为能源燃烧掉也十分可惜,而且还造成对环境和生态的严重污染.因此,人类把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核聚变能--被科学家们誉为"地球上的太阳".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能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的几点做法 :1 从加强环境保护的角度开展探究性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里 ,有一些能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实验 ,从而污染空气、污染环境。为了避免、克服这种现象的发生 ,我们引导学生对中学教材中的这类实验开展研究 ,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例如在学生学习燃烧现象以后 ,引导学生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课本中白磷、红磷着火点的比较的实验 ,虽然现象明显 ,但…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做这个观察实验? 前些日子,熊老师请研究环境的专家李劲爷爷给我们作了一次精彩的科普讲座。 李爷爷告诉我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污染就是大气污染。“为什么大气遭到污染最严重呢?”我们问李爷爷。李爷爷说:“我国的能源供给75%靠燃烧提供,而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相似文献   

5.
<正>1问题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22100)]对"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的回答,不同资料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并强调"化石燃料中的碳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另一种观点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的燃烧",并强调三者缺一不可。那么,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中是否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大纲、教材是我们确定这一课题的依据。依据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高一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确定了这一课题。 2.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目前玉山县使用得最多的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是经亿万年才形成的非再生能源,蕴藏量很有限。因此,如何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燃料燃烧不完全,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而且不完全燃烧产物以及含硫、铅等化合物会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目标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前评选出未来将改变人类生活的十大科技. 氢经济 由于不断消耗石油和污染环境,我们可以将水转化为氢用米燃烧或者给燃料电池充电,而且,氢燃料的唯一副产品义是更多的水!然而,由于氢的密度小,因此氢的存储仍然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不管怎样,氢将有望成为取代目前石油的最佳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学习》2010,(1):70-71
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称为化石能源。到目前为止,化石能源仍是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化石能源在本世纪将被开采殆尽。另一方面,由于使用化石能源会新增大量温室气体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因而,开发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今后能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假如没有太阳世界将会怎样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真是太平常了,我们有时甚至会忽视它的存在。但是,人类却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太阳,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能源,几乎全部来自太阳。有些直接来自太阳,有些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像水能、风能、生物能,还有些是早期由太阳能转化来的一直储存在地球上的能源,像煤炭、石油这样的化石燃料。想一想,我们生火煮饭的柴草来自太阳,水力发电来自太阳, 汽车里燃烧的汽油来自太阳……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仅靠太阳给予的可用能源已经不够用了。人类能源消耗快速增加,水能的开发几近极限,风能、太阳能又无法形成规模。我们今天使用的经过上亿年才形成的化石燃料,再有100多年即将用尽。而且燃烧化石燃料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增加了温室气体,其它能源又接替不上,怎么办?人类必须寻找到一种新的、清洁的、能持续使用的能源。  相似文献   

11.
剖析燃烧产物,改善燃烧条件,消除环境污染,已成为有机物燃烧命题的要点,就其命题形式,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燃烧条件的选择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是导致空气中一氧化碳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燃烧条件,改善燃烧环境,使有机物充分燃烧,以减少CO的产生.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通常是通过写出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比较不同有机物的耗氧量,从而确定反应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修复加固材料对莫高窟壁画颜料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选择了国内外通用的一些壁画修复材料和最新研制的一些材料 ,对制作的壁画模拟试块的颜料进行了加固 ,并对加固后的试块进行了湿度变化、CO2 以及光照老化实验 ,通过颜料监测和分析研究 ,证明了在莫高窟特殊的干燥环境中 ,目前采用的聚醋酸乙烯乳液和实验中选择的聚丙烯酸乳液是适宜、有效的壁画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王军 《中学教学参考》2011,(32):122-122
环境问题一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过量采用能源不仅造成了化石能源的匮乏,也严重污染了环境,白色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每个词都让我们触目惊心,笔者带着研究命题走向的观点,对2010年中考试题中的环境和能源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氢和氧的混合物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而燃烧后的惟一产物就是水.它不同于目前大量应用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如SO2,NO等),使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等).氢气是公认的绿色能源,虽然氢元素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它却常常与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物质燃烧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为了增强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学习化学的热情,创新设计了多功能燃烧瓶实验装置。利用多功能燃烧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可以持续铁丝燃烧现象;进行白磷“水下燃烧”实验,可以简化操作,控制污染;进行硫粉燃烧实验,可以避免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对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作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一、掌握知识要点 1.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燃烧一定放热;燃烧一定发光;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而且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是人类目前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其中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  相似文献   

17.
正化学实验往往会发生一些副反应,甚至污染环境。如在做九年级"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图1),由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导致室内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弥漫,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有毒的偏磷酸污染空气,影响师生健康。为此,笔者制作了两种燃烧实验器,实现了有害物质少排放、零排放的效果,使实验现象更清晰、更直观。一、制作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器1.教具装置图教具装置图见图2。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白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燃烧条件”实验做了多种创新设计,使改进实验的器材易得、实验的连贯性强、能有效防止产物污染环境、实验的可信度高,非常适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化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且和现代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医药卫生行行都离不开化学,另一方面,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因化学反应及其产生的废气废物又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世界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有的是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如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污染),有的是由排放化工废物造成的(如日本水俣永污染),  相似文献   

20.
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燃料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本单元的复习,我们应该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同时也要弄清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安全措施和消防安全标志;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中考命题动向:①将燃烧、灭火与消防安全、化学危险品的运输和使用相结合;②结合西部大开发对CH4的综合考查;③结合新能源开发,环境污染和保护对有关化石燃料及氢能的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