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难免存在各种“意外”——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始料不及的举动或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有的教师千方百计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3.
如果把教学称为一门艺术的话,那么语文教学是众多学科中最具艺术气质的。我们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艺术呢?我曾经作过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王慧 《师道》2007,(6):25-26
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教师常见的反应有三:置之不理、束手无策、懊恼不已。在这部分教师眼里,课堂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他们千方百计的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熊燕子 《学语文》2007,(4):20-20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教导学生应将学与思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师者,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与时俱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也要注意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囊括了各科知识的语文教学更应如此。我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语文教师,要讲究“讲课”艺术,要注重教学实效,就必须做到“四忌”: 一忌口若悬河,“满堂灌”。 语文老师不能因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接收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没有突出“主体”地位,主动意识,创新思维和实用操作等,不注重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技巧,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变动,这是不可取的。上课一开始,老师从释题到简介作者作品、范读课文、分析结构、总结主题等,滔滔不绝地讲,不是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成了“肢解课文”的“刽子手”,老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毫无自由支配时间。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老师从云与天气  相似文献   

7.
每当晨曦微露的时候,校园里本该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可遗憾的是,这里的黎明常常是静悄悄。想象中的响亮、令人振奋的读书情景久已不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情景,甚为焦虑:怎样改变这种局面?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应先从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做起:在语文课堂上从朗读着手,  相似文献   

8.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重视“问”的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活”是艺术的生命,语文课堂艺术也需要“活”。纵观当前一些语文课堂,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我想跟我们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有余而“活”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主动引入“教学做合一”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能够成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体验环节,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设计悬疑问题、运用教学媒体、布置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游戏、开展学习竞赛、创新课堂演绎、促进课内外融合、推出电子作业,这些都属于“教学做合一”理念范畴,教师进行整合性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锻炼机会。  相似文献   

13.
一曲“跟着感觉走”曾风靡全国——“跟着感觉走,让他带着我……”老师在课堂上带着怎样的感觉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有人说,上出“感觉”的课才是好课——这种“感觉”是激情四溢的喷发,是心有灵犀的感应,是超然物外的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是幸福的,只  相似文献   

14.
王慧 《师道》2007,(6):25-26
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教师常见的反应有三:置之不理、束手无策、懊恼不已。在这部分教师眼里,课堂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他们千方百计的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场基础教育变革中,课堂无疑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性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下面仅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实践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焕发语文课堂的活力,实现师生"在语文中幸福成长"。而语文课堂的活力,在于学生的活力,学生的活力,在于教师智慧地激发,当教师的智慧火花与学生的智慧火花相碰撞的时候,语文课的精彩就此呈现。 一、以"爱心"点燃智慧的火花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教育事业说到底是爱的事业。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没有和谐、宽松的氛围,别说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就连书本知识也难掌握好。"爱,就是孕育课堂教学高潮的温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而要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广泛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和氛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敏于发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营造一种飞扬激情、燃烧思想、充盈情思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相似文献   

19.
有的教师上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生动灵活,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听这样教师讲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越来越多的参考书籍涌入市场,这些书籍打着“帮你学”“课课通”的旗号,使得许多学生及家长如获至宝,拥有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广,足以令教师们瞠目结舌。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把教学参考上的内容“克隆”到课堂上,没有新鲜的知识。没有独到的见解,那么不但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久而久之,还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厌学情绪。甚至错误地以为,学语文的方法通过看教学参考就可以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