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梅 《今传媒》2022,30(5):79-82
建设中外金融同行评审专家数据库对提高刊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金融期刊如何快速组建中外同行评审专家队伍、建设中外同行评审专家数据库、查找收集专家信息的方法以及专家数据库维护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金融期刊编辑部更新中外同行评审专家数据库、明确专家评审的环节和流程,以及进一步规范文章评审标准与评审规则的方法,为金融期刊实现高质量办刊、高质高效完成专家审稿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洁 《情报工程》2015,1(6):067-073
网络评审作为一种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项目评审过程中的新型评审方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能够避免时间及人工成本的浪费,提高评审效率,越来越多的科研管理部门选择采用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项目评审。本文从网络评审时间出发,阐述网络评审的构成要素,探讨网络评审系统应用中出现的重复指派、专家信用体系建设、非共识项目及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技报刊研究》2005,(1):1-1,15
按照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科技期刊评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时间进度安排,以及9月3日召开的科技期刊、平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评审原则、评审程序、评审标准和评审专家组,科技期刊评奖办公室于9月13日~17日,组织专家对申报参加评奖的科技期刊进行了集中评审。在专家评审结束后,请国家工商总局对人围科技期刊所刊登的广告进行审查。现将科技期刊评奖工作的有关情况和专家评审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廖文婷  张普 《编辑学报》2014,26(6):574-575
质量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稿件的专家评审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审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专家评审的质量,应从建立并完善审稿专家库、科学合理地设计审稿单、扩大稿件送审范围、构建审稿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专家对期刊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来保障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关琳琳  王长林  刘珍 《编辑学报》2018,30(6):636-639
国际化同行评审对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国际数字地球学报》为例,介绍其在审稿要求、国际审稿专家选择、外审周期控制、审稿激励4个方面促成国际化同行评审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国内英文学术期刊提供些许借鉴。此外,还探讨了提供同行评审指南、提高期刊知名度、发挥编委作用和争取主办单位支持对期刊推进国际化同行评审的重要性。并建议期刊重视编辑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将有利于加速期刊同行评审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梳理我国核心期刊定性评价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建议:学科定性评审专家结构应合理,来源应广泛,专家评审的学科应唯一;定性评价指标宜粗略.定性指标的评判结果宜用等级加以区分;核心期刊表的最终排序宜采用综合法,综合性学术期刊的评审可省去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钱鹏宇 《传媒》2015,(20):22-23
在2015百强报刊评审中,笔者很荣幸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聘为期刊评审专家,在两天多的评审工作中,不仅聆听了中宣部和总局各级领导的最新观点,也学习了各个领域评审专家的观点和建议,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王景周  崔建英 《编辑学报》2020,32(5):539-542
同行评审意见是期刊编辑用稿决策的重要依据,同行评审专家的来源和遴选与评审结果的质量和公平性密切相关。编辑为稿件遴选出评审意愿、专业、能力匹配,且时间充裕的审稿专家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本文基于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内容、动机及情感分析,提出一种同行评审专家的遴选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小同行”专家的发现,降低不同学术范式导致的同行评议误判率,为编辑的稿件送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科技期刊专家远程评审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专家远程评审系统的运行情况,探讨专家远程评审系统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对策,提出多种沟通方式与网络审稿方式相结合的稿件审理模式,以提高网上审稿的实效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再版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普遍被各有关单位用来作为科研评审参照标准已有不短的时间 ,本文就此状况作一探讨 ,并对“核心期刊”现象以及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推出在期刊编辑质量、评审专家数据库和不同性质刊物应采取不同评审方法等方面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学术论文双盲评审的优势与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双盲评审与其他2种方式作对比,阐述其优势和可行性.单盲评审的不平衡,容易导致审稿人责任的缺失以及个人偏见导致的不公正判断.开放评审相对公开透明,被国外一些期刊所尝试,但其还不成熟,不适应国内当前的实际情况,不能被广泛推广.双盲评审能弥补单盲的缺陷,保证审稿更加客观公正,受到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可,并且有利于提高审稿质量,提高期刊的被引用率.在采用双盲评审方式时,编辑人员应发挥良好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妍  陈银洲 《编辑学报》2019,31(6):614-618
退稿转投时带来的发表延误和同行评审重负是一个受到各界重视但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结合文献和国际著名期刊网站的调研与分析表明,便携式同行评审与稿件转投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向。退稿及其同行评审的转投推荐能提高转投稿件处理效率、缓解同行评审压力,也是提升作者科学素养的现实途径,对我国科技期刊改善同行评审和期刊合作、缩短稿件出版周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期刊评价中新型专家评审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期刊评价实践中专家评审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建议利用现有引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构建新型专家评议指标,以测度期刊在学科专家群体中的影响力。提出期刊z指数指标并以国内图情类核心期刊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该方法能有效获取可反映专家评价意见的客观数据,而且具有成本低、可信度较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出版中同行评议制度的不足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期刊出版一直坚持基本的同行评议制度,在自身的出版实践过程中,学术期刊在坚持匿名评议、专家评审和评议人表决制这些最基础的同行评议制度之外,结合期刊出版的特点,并吸收同行的先进成果,对同行评议制度做了诸多改进,这包括改进同行专家的遴选方式与标准、完善同行专家评议的方法、预评估与反评估同行评审专家。这些措施既使学术期刊独立于大众读物,保障了其学术性,又保障了出版公平,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丁元 《兰台世界》2003,(9):17-17
职称评审的质量事关职称工作的作用发挥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评审条件虽然与相应职称具有对应关系,但是因为条件本身的弹性因素,难免在评价确认上存在偏差。如何使职称评审工作更科学、更准确、更公平公正,近年来在档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采用量化评审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量化系统作一简单介绍。评审条件是对职称的定性规定,而量化标准是划定定性规定的度量标准,量化标准实现了评定条件的质的客观反映。量化评审是对条件评审的深化和细化,是将评审条件细化赋值,用数值客观反映评审条件的内容。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自…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同行评审过程中,编辑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文章从稿件的预处理、审稿人的选择、审稿人的培训和管理、收到评审意见的决定等几个方面谈了编辑的责任.只有编辑责任的落实到位才能让专家充分发挥其专业学识水平,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同行评审的缺陷,实现对期刊负责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同行评审作为国际上医学期刊惯用的一种审稿机制,是保障医学期刊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巧妙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提高医学期刊同行评审质量,值得深思。笔者在分析医学期刊同行评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互联网信息优势对评审者进行信息审查和身份识别,建立同行评审评价体系和同行评审专家数据库动态化管理机制,并创新同行评审方式等质量控制方法,以期提高医学期刊的同行评审质量,促进医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审稿专家管理是同行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在期刊中的应用为优化管理审稿专家提供了可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文章在分析ORCID管理审稿专家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典型的编辑实例,介绍了ORCID在审稿专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如扩充并更新审稿专家库、准确遴选审稿专家、提高专家的审稿积极性等,探索一条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审稿专家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同行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沫  王维朗 《编辑学报》2013,25(3):214-215
为了正确认识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关系,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通过对评审专家与编辑在同行评议中作用的分析,阐述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博弈关系。认为:审稿专家与编辑之间是合作不是替代,是制约不是对立,两者在博弈中的合作与制约可有效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最终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评审是开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关键与难点所在。目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扩展评审专家来源、加大同行评审力度、推行验后授奖制度、细化专家回避制度、引入中介评审机构、明确评审专家权责、加强评审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