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今天的环境问题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秦汉时代在黄河流域普遍发展农耕业,以及为防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内侵,在黄土高原上驻兵屯田,大规模的伐垦森林和草原,使原来就非常脆弱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不可逆转.唐宋以后对长江流域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引起南方的耕地不足,围湖造田、开发山林,造成南方环境的恶化.人口的众多,单一农耕经济,高产可耕地又少,是我国历史上永恒的难题.人口、资源、环境的科学协调,是当代中国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农业开发和环境变迁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农耕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之一。千百年来的农业开发,既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繁荣和农业发展,也使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明清两代尤为严重。本文从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开发状况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如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决溢频繁,土壤盐硷沙化等方面进行简略论述,以期引起当代开发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重心、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人口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10年来黄河流域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人口不均衡趋势加剧.人口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并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下游地级市形成人口密度高的高集聚区,上游位于高原和沙漠的地级市为人口密度低的低集聚区,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密度空间趋同趋势减弱.自然因素奠定人口分布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变化具有较强的正向牵引作用,其次是居民收入水平,而产业结构对人口变化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末三国时代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在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分裂战乱期间,巨大规模的人口减耗与迁移,不仅使周秦以来即形成的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人口布局被严重打破,而且促成了我国人口重心南移的最早趋势,对后世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历史人口地理学角度对三国时期这一重大经济现象加以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口的迁移史中,不同历史时期,因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一、古代 1.“永嘉丧乱”时期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雅合达拉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全长4,845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我们祖先很早就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开辟草莱,辛勤经营,创造出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人口密集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固然与历代劳动人民对黄河流域的肥美土地辛勤开发分不开,但黄河水利的被利用,也起了有力的保证作用。古代黄河流域的灌溉事业,一直很发达。根据考古学的证明,古代黄河流域不仅有着  相似文献   

7.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生态资源条件优越,商周之际,在西北季风气候影响下,黄河流域转变为相对的干旱低温,这不仅导致土壤堆积的不同,而且也引起了生态资源的变异。再加上人口的增多,战争的破坏和无限制的开垦放牧,导致了动植物资源的缩减,影响到农牧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进而影响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政权的稳固,为此,当时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采取保护措施,统治也相应地制订一系列政策,法令,倡导用养结合,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统一,全方位地保护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通过核算黄河流域绿色GDP,构建黄河流域科技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黄河流域科技与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山东和河南绿色GDP占到整个黄河流域60%以上,绿色GDP从黄河源头阶梯式上升;整个黄河流域科技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综合得分呈现出"梭形"; R&D经费占绿色GDP比重、高技术产品销售额占绿色GDP比重、科研投入对绿色GDP贡献率、技术市场成交额占进出口额比重和R&D人员全时当量占人口比重由强到弱影响着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汉族的形成和稳定后的发展进行论述。认为,秦朝的统一,使过去的华夏族与吴、越、巴、蜀、楚人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在两汉期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它就是汉族。东汉以来从东北、北方和西北进入中原黄河流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的人口至北周时期,已经全部汉化而加入了汉族,就使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较之秦汉时期大为增长、分布面更为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东汉人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东汉的人口数及其分布作了详尽的考证,指出东汉人口高于西汉,其盛时人口当远逾六千万以上,其分布也呈现出南升北降的趋势,但其分布的重心仍在黄河流域。  相似文献   

11.
木材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破坏过程中,由于超声波测试面发生变形,使常规超声波测试无法完成.通过研制非金属材料破坏过程超声波测试辅助装置,结合原有的非金属材料超声波检测仪测试木材在破坏过程中的超声波波速的变化,从而可以测试木材的动态破坏过程.通过辅助装置还可消除试件在破坏过程中由于变形带来的测试误差.测试结果表明,木材在不同方向的破坏荷载、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材料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日益严重地缺水,沙尘暴正像瘟疫一样在黄土高原肆意横行.为了挽救黄河流域不再沙漠化,党中央正在采取重大的措施--南水北调以解燃眉之急!我们现在大力抢救黄河流域使之不再沙漠化,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造福千万子子孙孙!  相似文献   

13.
西汉中央政权对匈奴的战争是一场国内民族战争。匈奴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南下杀掠,给黄河流域先进的经济和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北方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对西汉统一的中央政权构成极大的威力。因此,汉武帝对匈奴奴隶主贵族集团进行征讨是完全必要的。本文拟在作战方针上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4.
(一)曹操经营屯田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被统治阶级用武力镇压下去,继之而起的是军阀混战。中原地区是当时最富庶的地方,同时也是战争最激烈的地方。长安、洛阳及周围数百里,遭受严重的破坏。“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全国精华在战争中化为灰烬。过去繁华的都市,已变成瓦烁之场。人口集中的黄河流域,变成千里无人烟了。因而产生了“旧土人民,  相似文献   

15.
清代,黄河流域在气候趋于干冷的生态变化态势下,由于中下游人口剧增、人为活动强度增大,加以清廷对黄河下游治导与对中上游经济开发策略失当,致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程度远超前代,且其变化趋向总体是局部地区有所改善而总体恶化.其影响不仅在当时即已显现,而且还及于现代.当今黄河下游洪涝灾害仍经常发生,干流改道的威胁依然存在;中上...  相似文献   

16.
安史之乱中,唐朝廷把镇守西北边疆的军队逐渐都调回内地平叛,边境上只留些老弱残兵。因此,至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冬,弥漫黄河流域的安史之乱虽然勉强平定,而西北边地一些民族的贵族统治集团却乘机入侵,或夺取土地,或抢掠财物人口,烧杀破坏,弄得唐代社会继续岁无宁日。代宗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七月,吐蕃率吐谷浑、氐、羌等族大军二十余万人入侵,兵至大震关(在今甘肃陇西县)。一时  相似文献   

17.
今天湖北省的襄樊市 ,系由襄阳和樊城两个隔汉水而建的城市合并而成的。襄阳最晚在《汉书》中就已经为世人所知 ,系南阳郡下辖的一个县。到了唐朝 ,襄阳经过长时间发展 ,已经成为汉水流域的中心城市 ,是当时襄州的州治和山南东道的治所 ,地位相当重要。但襄阳真正在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却是在唐中后期内得以完成的。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的结果。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而且叛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了河北河南大部分州县后 ,在东线被挡在睢阳 ;在西线又受阻于南阳 ,于是“南夏得以保全” ,所以南下的北方移…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的大动荡时期,也是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大迁徙、大融合时期.当时,融合的规模之大、民族之多、人口之众,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各族人民经过这一时期将近四百年的长期杂居、通婚和接触,逐渐和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汉族融合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不仅给汉族输入新鲜血液,使它增添了活力,还使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加速了  相似文献   

19.
论唐五代时期的固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固始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重要争战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唐代中原藩镇之乱的重要地。固始也是五代王朝与十国吴、南唐之间的争战地区。唐后期固始人口严重下降,五代时也无起色。战争的破坏,五代时期的南北交战地,使生产始终未能得到恢复。固始是北来人口中转基地,人口的移入和移出频繁,有人口中转地的特征。固始的经济发展有局限性,农业生产在唐后期至五代期间未能得到有效恢复与发展。纺织业、茶叶贸易有一定地位。固始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中晚唐以后,风俗发生剧变,胡化风气与固始原有的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固始风俗变得犷戾,胡化特征突出。在固始乃至河南的发展史中,唐五代时期的固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固始在军事上的影响是重大的,固始在文化的传播上起到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固始人才的影响广泛而巨大。  相似文献   

20.
疏离感一般是指在个体所能感知的物质形式和意识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或个体的感知发生显著变化时.使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受到刺激或破坏.从而使个体产生一种对某些原有物质形式或意识形态的避让甚至脱离的主观感受和消极体验.并通过不断强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复杂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理解为.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使人与其生活的环境失去了原有的和谐,最终逃避、疏离甚至否定自我与现实生活的一种负面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